基于“应用驱动,开放共赢”的高校移动校园生态链的构建

时间:2022-08-02 10:32:12

基于“应用驱动,开放共赢”的高校移动校园生态链的构建

摘要: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不是简单的加法,而是乘法。移动互联网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是集合二者优势的“升级版本”。移动校园具有典型的移动互联网特征,但又具有其独特的“私密、社区、共生”的生态特性。文章结合黑龙江大学移动校园的建设案例,针对校园特征与互联网模式的移动校园进行分析,定位了移动校园的功能及用户需求,提出了“应用驱动,开放共赢”的建设理念,并描绘出移动校园的生态链模式。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云平台;移动校园;生态链

【中图分类号】G40-057【文献标识码】A【论文编号】1009―8097(2015)03―0069―07【DOI】10.3969/j.issn.1009-8097.2015.03.011

引言

“开放、互联、快速、运营”是近年来人们用来描述移动互联网的几个常见关键词。毋庸置疑,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化已不可避免地延伸到每一个单位,同时,3G、4G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让数字校园的资源快速地钻进了学生的口袋,信息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传播,并产生惊人的影响。与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是一个全新的所在。

高校的移动校园建设,应坚持“应用驱动,开放共赢”的理念,以服务师生为出发点,结合“办公移动化、学习碎片化、活动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并考虑到未来建设与发展所需面对的“信息技术条件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课题,需要将师生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甚至周边商业、移动互联网都进行充分的整合,打造以移动客户端为中心的移动校园生态链。

一 高校移动校园建设的需求规划及思考

在任何一所高校中,面向师生的服务相关建设一直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应该服从于自身的定位和长期发展目标。目前高校教育信息化正在向移动信息化,移动管理、移动办公的发展方向,以移动技术为核心的数字化校园产品的构建需求迫切,并将很快成为高校教育信息化解决方案中的核心构成。

在推进移动校园开发、部署甚至广泛使用的同时,学校需要构筑一致的底层数据平台、标准的基础模型、完整的统一视图、丰富的应用呈现,才能使移动校园整体焕发活力。结合上述问题分析和实际调研,笔者归纳总结目前国内高校移动校园建设需要满足如下需求:

1 移动办公的需求

移动办公最直接的优势就是将人们从桌面办公的方式解放出来,拓展了办公空间,使师生处理公务时不再受到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既提高了办公效率,又减少了办公成本。他们可以集中访问校园所有的移动应用,按需选择,以实现政务助手为第一出发点。

2 校园生活和应用需求

不再局限于移动办公的需要,师生还希望获取更加丰富的移动应用,并获得优质的用户体验,达到满足学校“产学研管,衣食住行”服务需求。移动平台与大学以往所有信息化平台不同,它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为师生提供随时随地的服务为目标,这些服务也许精炼,但是更贴近生活。台湾逢甲大学由于无线终端早在几年前就发展迅速,所以其移动互联网应用的发展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逢甲大学资讯处资讯长李维斌在回顾过去几年的工作时认为,“由外往内的应用,才是大家乐意使用的应用。”

3 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

对于广大在校生来讲,如何获得创新创业能力训练,获得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软件开发环境及能力展示平台?移动互联网是对PC互联网的延伸,这个新的生态规则是不一样的,属于投资人的移动互联网的热潮已经告一段落,但属于创业者的移动互联网的浪潮才刚刚开始。搭建一个让有创新想法的师生实现其理想抱负的平台是帮助大学生创业的需要。

4 较低的运行维护成本需求

从实际运营管理的角度出发,移动校园不能参考互联网“烧钱”式经营运作模式,而是需要统一分发和管理,集中资源,降低运行成本;并逐渐培养出专职的、低成本的运营团队。二高校移动校园生态链的构建

1 建设思路

参考移动互联网成功的运作模式,高校虽然不能商业化对待移动校园,但必须要对接移动互联网。一旦拥有了丰富的应用,并渗透到师生的生活与工作当中,培养出有竞争力的开发团队和运营主体,移动校园就有了再生的能力。而这最直接、最宝贵的产物就是:拥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生命力旺盛的移动应用服务生态链,进而建立起一个完善的价值链。这个生态链的重要几环包括:

(1)标准、规范、平台是开放基础

移动校园需基于云端的开放,借助企业级开发平台充分调动起大量个体开发者、企业开发者的力量,基于标准的开发协议、开发规范、开发组件来开发移动应用服务,实现应用的自增长、高速迭代;同时,通过标准接口快速对接大量成熟的移动互联网应用,完成资源的整合。

(2)安全是开放之本,开放与安全并驾齐驱

开放的同时,应用的安全、数据的安全、用户信息的安全必须跟上,通过完善的应用数据授权和用户授权等安全措施为所打造的“移动应用服务生态链”保驾护航。

(3)用户、学校、合作伙伴多方共赢

为在校师生用户提供覆盖管理、学习、生活、出行等全方位的便捷服务,予其所需、弃其所厌,用户体验将得到空前重视和响应;帮助学校盘活各种资源,协作完成资源与应用增值,并帮助培养校级专业运营团队;帮助合作伙伴降低市场切入成本、应用构建与推广成本,帮助其获取高效益产出。

(4)追求极致、快速响应、持续迭代

这是移动互联网生存之道,唯其如此,才能保持移动互联网应用的长久生命力。

(5)移动平台先行,移动应用跟上

通过开放的平台,集成多方智慧,为用户提供更丰富、更个性化的应用服务,为开发者提供创意的空间,为学校提升用户黏性,最大化实现使用价值,并管理上层N多应用,切实减少信息办人员的维护工作量,以及支撑上层应用运行,保障用户终端流畅体验。

2建设过程

本文以黑龙江大学构建移动校园生态链为例,学校前期部署的移动校园平台,对公共应用如通知公告等快速利用平台工具进行了整合,包括相关楼宇位置、班车路线数据等进行了处理。保证了公共应用的快速见效,并及时到应用市场。通过集成应用开发,在PC版业务基础上实现应用定制开发,并考虑到移动业务很少生产数据的特点,采用中间件、数据库同步、管理员维护等多种数据集成手段实现了数据集成工作,这样就可以保证5~10个工作日开发一个应用,并且后续持续不断地开发新的功能,到校园应用市场。

(1)统一规划

移动校园平台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充分考虑与传统管理信息化业务建设的差异。因此建设之前须站在整个学校的层面,做好项目分析和规划设计工作,整体考虑、统一规划,确保统一的信息标准、统一的技术路线、统一的基础架构和统一的组织管理。

(2)分步实施

项目建设周期虽然较传统项目较短,但同样涉及需求调研、方案论证、系统选型、部署与集成、人员培训、推广应用、运行反馈、修改完善等多个过程,因此整个建设过程必须统筹安排、分步实施,确保项目的进度和质量、降低项目失败的风险。

(3)加强应用

移动校园平台建设的核心目的是“应用”,使各个职能部门实现管理信息化,实现更简便快捷的沟通,实现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减员增效,形成充满活力的新型管理机制;为广大师生提供个性化的综合信息服务。因此,移动校园平台建设必须坚持以应用为主导、优先确保应用系统建设,加强应用、以“应用起来”为主要目的。

(4)资源整合

移动校园平台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学校经过十多年的信息化建设,购置、开发了不少应用系统,沉淀了大量的信息资源,平台建设必须考虑保护原有的投资、充分利用已有的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因此,移动校园平台建设必须不断整合已有的信息资源、开发新的资源,建设集中的信息资源管理机制。

(5)共享数据

学校原有的多个应用系统不能互联互通、不能共享数据,形成一个个信息孤岛,导致重复建设、重复工作,严重影响了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日常管理工作。因此,移动校园平台建设必须确保各个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与实时交换。

3 移动校园生态链的构建

移动校园不仅要定位为提供学习、交友、活动、获取校园资讯等应用服务,更要考虑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师生提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涵盖校园周边的应用服务,进而形成完整的生态链,学校规划中的移动校园整体架构如图1所示。

(1)校园“私有云”服务

校园“私有云”作为移动校园的核心,校内及第三方移动应用的集成和分发平台,为校内用户提供应用推荐和推送服务,管理学校内部的私有移动应用,有完善的权限控制功能和数据标准,是由学校主导的可定制应用的服务平台,它主要由以下应用构成:

公共服务应用:公共服务应用能够满足不同角色用户的需求,提供用户可订阅、可管理的移动应用服务,每一个应用作为一个独立的服务单元,在移动平台之上。借助移动平台的集成能力和开放特性,构建移动终端无差别的用户体验,并由学校主管部门集中管控、授权。公共移动应用主要包括班车服务、课表提醒、校讯订阅服务、图书借阅服务、基于组织机构的校园IM、校园社交协同CCS等应用。

移动业务应用:移动业务应用是学校行政管理移动化的需求实现,由于业务应用复杂度高,操作步骤多,通常在PC端存在,随着移动化的到来,用户有需求随时随地通过移动互联网去完成业务操作。移动业务应用的数据由学校OA、学工、教务、科研、教学、迎新、财务等学校核心业务系统提供。我校将每一个业务系统根据其功能特性,按照用户需求和标准规范,重新开发,实现真正的业务系统移动化,进而帮助师生体验到移动化带来的便捷。

第三方应用:与学校构建的移动OA等应用相比,衣食住行等生活服务应用往往是学生手机桌面的快捷应用,这些应用或由学生开发、或是由第三方厂商开发,它们的存在能够解决学校应用开发能力不足的难题。我校未来将整合与学校相关的第三方应用,将这些应用集成至校园“私有云”,学校可对应用进行审核与管理,学生可按需下载使用。同时提供免费的运营服务,并从用户的使用反馈出发,推动应用的持续迭代,打造移动校园生态链。

(2)移动校园平台

移动校园平台是整个移动校园的核心构件,每个移动校园应用均基于移动校园平台的标准规范开发生产,并且所有的应用都可以基于移动校园平台实现集中的分发与管理,移动校园平台还能够提供与智能终端的连接机制,具备可扩展的能力和分布式的架构。

移动校园应用市场:应用市场存在于移动校园平台,它能够将应用集成,实现所有移动校园应用的集中管理与分发。师生只需安装移动校园平台,通过访问其内置的应用市场,即可获取所有应用。在移动校园建设初期,学校可搭建基于“私有云”的云超市,研发更多移动应用进入云超市,同时,学校也可以选择开放应用市场,向云超市中添加应用。

移动开放平台:校内开发者、第三方服务商针对学校开发如课程表、微统计等应用时,需要获取学校的业务数据或者访问业务系统,这就需要统一、安全、可靠的标准对接标准。因此,我们考虑建设如下平台:开发者服务平台,围绕服务超市构建的开发者服务平台以标准的服务帮学校构建开放的服务边界,为学生创业团队、第三方应用服务商等开发者提供一站式开发服务支持,实现从应用的开发到上架以及海报、推广等运营服务,并提供全过程支持,提升进入移动服务超市中的应用质量、丰富学校的应用。能力开放平台,将成熟的商业开发体系引入高校,帮助学校构建校方的能力开放平台。通过管控平台及双重标准的授权模型,帮学校实现身份认证的识别能力、开放学生的私有数据,如成绩、年级等数据。第三方厂商或师生开发者,通过获取数据,能够开发出个性化应用,填补学校能力范围所不能覆盖的空白。应用管理平台,可供学校运营管理人员进行用户管理、应用分发管理以及权限管理。学校可以根据移动校园运营需要,设置不同的管理组,不同的用户角色,实现差异化的应用推荐、功能设置等,并实现对应用、内容、服务分发的管理和统计。

三 移动校园生态链构建的创新性

高校移动校园平台架构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到管理者、开发者和最终用户。客户端直接面向最终使用者,提供良好的用户体验:开发环境的支持平台对上层的应用进行统一的部署、管理、维护,并通过开发工具提供开发支持;管理端则为管理者提供全面的维护、统计、分析的工具。这样就为开发者、使用者、管理者以及平台提供商串联起来。

1 面向开发者,通过平台封装、接口开放、抓取技术等降低了开发壁垒

简化开发要求,便于初学者上手。移动应用的开发是基于HTML5进行开发,复杂组件由平台进行封装,降低开发壁垒。用户只需懂得HTML语言就可以开发出适合自己的移动应用,这样可以挖掘出学校用户真正的需求和开发欲望,使得学校将具有属于个性化的,丰富的移动应用。

为开发者提供开放便捷的开发环境。移动校园平台通过开发工具为任意开发者提供便捷开放的开发环境。目前学校的开发者主要来源于三类角色:第一类是校内学生和老师个体,第二类是学校的业务机构,第三类是周边中介等商家。这三类角色的开发者都可以按照开发工具规范开发,不仅降低开发难度和开发成本,而且提高开发效率。

采用数据抓取技术,降低业务建设对接成本。系统具备数据抓取的能力,实现真正的跨业务系统(能够抓取第三方业务系统中的数据),这样移动应用在对接相关业务系统时,无需考虑业务提供是哪家厂商,也无需关心数据库等问题,如:公开的抓新闻数据;从网页上抓取的课表信息,成绩信息等,而无需从数据库集成。

2 面向管理者,实现了统一的入口、版本、分级授权、监控分析等功能

支持内嵌已有应用,为管理者提供统一维护和管理渠道。移动校园平台不仅可以提供开发工具用以开发校园应用,还可以支持内嵌功能,即内嵌既有的IOS和Android应用,内嵌的IOS和Android应用,可以自行调用自有的服务功能,可以自行进行数据维护。平台提供统一的权限入口,内嵌的应用还可以通过平台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维护。内嵌功能的添加打破了校园应用各自独立的技术壁垒,有利于各类应用的融合,使得移动终端的应用更为丰富。

版本管理便捷统一,方便升级维护。利用移动校园平台提供的开发环境开发的移动应用,只需开发一个版本,即可兼容Android、IOS、Windows等手机操作系统,无需针对不同的操作系统开发不同的专用版,大大降低了开发难度、成本和时间。而且可以无缝升级,通过服务端升级,无需频繁提交App Store等进行审核。

方便的系统管理,为信息办提供一站式管理平台。为管理员提供一站式管理渠道。如:用户组管理、用户权限管理、通知等。部分应用需要二级管理员管理维护,平台中提供了二级管理的授权服务以及内容管理维护的界面。方便信息办统筹管理的同时做好分级维护,减少信息办工作量,并保障数据维护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完整的数据统计和监控,方便信息办精准维护和管理。移动平台对上层应用进行统一的管理和监控,并为信息办管理员提供各项统计分析指标,方便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响应。如应用的访问情况、用户的访问记录、运营商用户访问情况等。

四 结语

移动校园将逐渐成为高校师生便捷生活、工作的助手,如何把握互联网建设和发展的机遇,实现高水平移动校园的建设,高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什么样的应用?只有应用驱动,才能实现长足发展。国外的移动应用比较注重服务,国内的重点在于管理。根据不完全统计国内高校中五类移动应用比较受欢迎,包括校园地图、校园日历,信息管理、新闻中心、社交。在不断充实校园“私有云”服务内容和完善移动管理应用的同时,国内高校应着手从“人”的角度规划和开展移动学习、移动社区、电商应用等的建设工作。高校应在移动校园平台功能规划中,与专业运营公司对接应用,为移动校园门户招商引资,实现移动校园与“云”的结合,进而实现按需分配资源与灵活扩展,学校将不必购置大量的硬件资源,也无需维护众多应用,只需专注于用户体验和服务。而师生只需接入互联网,即可随时随地获取校内、外的数据资源,移动应用最终也能实现同步和共享。

上一篇:抗生素应用现状及展望 下一篇:观察类实验的几种教学策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