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减排左右中国经济走势

时间:2022-08-02 10:03:32

节能减排左右中国经济走势

奥运刚过,“后奥运经济”似乎成了一个最时髦的名词,很多人都在关心后奥运时代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能否延续,经济会否出现滑坡。而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能否保持,和节能减排关系极大。

一个国家的资源状况左右着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发言权,近几年我国国家层面对节能减排的政策也是层出不穷,各地方政府也前所未有地加大了节能力度,节能减排已经成为国家问题、国家工程。浪费资源的企业将注定失去竞争力,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也将节能减排作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头等大事。

节能减排涉及经济领域的各个层面,2008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的关键一年,为推动节能减排工作,2008年财政部将安排27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节能减排,其中,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奖励资金75亿元;中西部地区城市管网建设奖励资金70亿元;淘汰落后产能奖励资金40亿元;“三河三湖”及松花江流域治理奖励资金50亿元;环境监测能力建设及节能基础工作等35亿元。并且加上中央建设投资中安排的148亿元,2008年中央财政共计安排418亿元用于支持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全国高科技节能减排促进中心也是在这一契机下成立的,近日,本刊专访了该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强先生。

《亚洲财富论坛》:现在国家层面已经将节能减排放在了重要位置上,您认为节能减排会不会影响、左右中国的经济走势?

马强:当然会。我们经常说一个国家的能源状况决定着它在国际上的地位,很多人认为这主要指的是我们拥有多少煤炭,多少石油。这是个误解,关于一个国家的能源状况是分成两个部分的,一是国家的能源总量,比如煤炭、石油储量。另外一个是能源利用率,就是用一个单位的能源所创造出的价值。一个国家的能源总量,往往很难在短时期内得到改善,而一个国家的能源利用率却可以持续不断的获得改进。能源储量高的企业不一定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家,比如中东和非洲的很多国家。但是,一个国家的能源利用率才真正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比如美国、日本。另外就是新能源在能源消耗量中所占的比重,目前在全球新能源所占比重普遍较少,这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节能减排就是提高一个国家能源利用率的主要手段。利用率提高了,单位GDP的能耗降下来了,我们国家的竞争力自然会提高,经济自然会好转。企业的能耗降下来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必然下降,获利就会增加,职工的收入会提高,社会购买力增加,国家税收也随之水涨船高,国家便有更多的投资,基础设施会不断改进,企业也会随社会大势有更大的发展。

《亚洲财富论坛》:节能减排是个巨大的国家工程,对企业层面来说影响甚大,怎样节能减排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马强:节能减排必须从高科技入手。企业要降低能耗就必须利用先进的设备和先进的技术。但是,目前在这方面我们企业乃至我们的社会、地方政府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楚。很多先进的生产技术还没有受到行业和社会的重视。例如我们的理事单位北京航天林泉科技发展公司通过技术创新研制开发的复式永磁抽油机,在原油开采中与传统的驴头式抽油机相比节能50%以上,在制造过程中节约钢材也超过了50%。像这样的先进设备目前还没有得到大面积的推广使用。而且这是我国应用先进的航天技术自行研制开发、国际领先的设备。它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将大大提高我国采油企业的竞争水平。我们做过测算,仅以大庆油田为例,仅通过应用这一采油设备,每年仅节省的电费就在300亿元以上,超过了刚刚结束的奥运会运行资金和场馆建设资金的总和。

再举个例子,我国目前火电企业每发一度电的耗煤量大约在400克左右,而西方发达国家企业每度电耗煤量大约在300克以下。到2007年底我国发电装机总量是71329万千瓦,我们可以计算一下仅此一项我们的资源浪费是多少,我们企业的消化能力的提高空间有多大。

《亚洲财富论坛》:的确,空间非常大。但是目前,我国跟一些欧美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马强:是的,从企业的微观角度来说如此,如果从国家经济发展的宏观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再算一笔账。

目前,我国万元GDP的单位能耗大约是1.2吨标准煤。这个能耗指标在世界上都是比较高的,有一种统计说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至4倍,是日本的11.5倍,法国和德国的7.7倍,英国的5.3倍,美国的4倍以上。我不知道这个数据所依据的统计标准和准确度,但是我国能耗水平在国际水平标准之上,是肯定的。我国政府目前将节能作为一项硬指标,要求在2010年前,将单位能耗降低20%。目前我们按一吨标煤1200元人民币计算,我国2007年GDP总量是24万亿多元,即便到2010年我国GDP总量不增加,我国通过节能降耗所创造出的价值达6000亿人民币以上。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我们按照政府要求真正做到这一标准,我们企业的资源消化能力和世界先进水平还差得很远。

《亚洲财富论坛》:您所接触的那些企业家们,他们又是什么心态?

马强:由于工作关系我接触了很多企业家,我喜欢对企业家说,做企业要“眼高手低”。眼界要高,要宽广,要有远见,不能只盯着一时的得失。

我所接触的大多数企业家是具备这样的眼光的。比如年初我考察过天津小护士,他们是一家做卫生巾的企业。也许很多人认为卫生巾跟节能减排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卫生巾中的原料60%以上是石油制品。随着国际石油产品价格的上涨,小护士从改进工艺入手,将过去的横出片设备改为竖出片,成本下降37%,其产品竞争力独步全球。

而另一些企业则不然。比如一些造纸企业,他们谋求的不是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而是如何利用国家政策空子,最大限度地追求眼前利润,没有先进技术和减排理念的企业,最终必然被关停,这样的企业是长久不了的。

节能减排是企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节能就是“手低”,是企业提高消化能力的关键一步。全国高科技节能减排促进中心创办不到一年的时间,我们考察过很多企业,有些企业对节能减排认识深刻,有些则不然,把节能减排当作障碍,当作负担,甚至对节能减排政策阳奉阴违。其实真正的企业家一定会看到,你在这个问题上欺骗国家,欺骗政府,事实上就是在欺骗自己的未来。因为市场是会做最终的检验的。

如果说我们过去经济发展的思路是做多,增加企业数量,提高就业容量,提升国民生产总值的话,那么今天我们就必须提高我们企业的含金量。因为我们面临的环境不同了,我们现在面临的是全球化市场竞争。这个时候,政府在资源开放上就必须慎之又慎,因为如果我们的企业没有和国际企业相抗衡的竞争能力,受损失的只能是我们国家自己的国民经济。因此,提高企业的消化能力,是我们国家经济持续发展的一个必须突破的瓶颈。

《亚洲财富论坛》:全国高科技节能减排促进中心成立于节能减排这个大背景下,能否谈一下中心的具体运作情况?

马强:目前,全国高科技节能减排促进中心科技委员会正在积极建设,由包括严陆光、甘子钊、倪嘉缵三位院士在内十多名各方面的专家学者组成,为地方政府和耗能企业提供全面的降耗咨询服务,帮助他们应用先进的高科技手段,提升地方经济和企业的竞争实力。另外,中心以独有的政策背景和顾问平台,协助拥有先进技术的节能减排科技企业拓宽市场,推广其技术和产品,让这些技术和产品尽快创造社会和经济价值。除此之外,中心还与各大学、企业、金融机构合作,帮助那些还在实验室中的先进技术尽快通过测试,走向市场。前不久中心和浙江大学、陕西双基事业等共同投资创办的CHEEC浙大电机研发中心,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样板。中心还广泛和金融机构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帮助他们寻找有市场价值的节能减排技术、产品和企业,中心相信,从今年开始,节能减排必然成为金融机构追捧的投资热点。

我想强调的是,中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到了必须尽快提升自己经济运行效率的时候了,必须进入与粗放型经济相对应的精细化经济水平,才能面对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企业和经济发展困境。在这方面,政府已经拿出了政策,关键是我们社会和企业必须在这一点上和政府统一认识,共同努力完成这次产业升级。

《亚洲财富论坛》:现在,国际国内都有很多人在谈论中国的“后奥运经济”,您是怎么看待“后奥运经济”的?

马强:我不太喜欢“后奥运经济”这个说法。的确,中国经济正处于一个转折点上,但是,这个转折绝不是奥运所引发的。中国经济总量不可能因为举办一届奥运会而引发危机,而且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借助奥运会的契机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当其时。根据经济规律和国际经验,举办这样一个盛会,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肯定会带来经济上的长期价值。

事实上,中国经济所处的这个转折,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所面临的一次新的产业升级的关口。跨过这个关口,中国经济必然会迎来一个新的腾飞。只不过这个关口和奥运会恰好碰到了一起,所以我们强名之“后奥运经济”。

当前我们所遇到的这个中国经济转折点可以说就是一种必然。改革三十年,中国几乎一直走着一条国有资源向社会资源转化的过程。从议价粮到承包制;从股份制到房地产,中国每一次经济的腾飞都伴随着国有资源的社会化过程。而今,我们又到了这样的一个节点上,已经开放的国有资源经过社会消化,在现有的消化能力下已经达到相对饱和。但是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某些资源控制在国家手里,对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繁荣,以及国家安全是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的。

上一篇:教育行业,以何为跳板? 下一篇:能源革命指日可待,世界看好中国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