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时间:2022-08-02 09:23:14

云南省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摘要:云南省利用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发展了林药、林菌、林菜、林禽、林下产品加工及林下休闲旅游等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但还存在着发展规模小,基层技术力量薄弱,投入不足等制约因素。建议尽快制定林下经济

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争取资金支持,抓好典型宣传,完善培训体系,推广实用技术,推动云南林下经济产业总体发展。

关键词:林下经济;林下资源;现状分析;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7598;F36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67-368(0)06-06-03

收稿日期:0-08-;修回日期:0-09-9

作者简介:王学花(976-),女,云南祥云人,助理工程师。从事林业调查规划、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相关工作。

林下经济是借助林地生态环境,以林地资源为依托,充分利用林下的自然条件、土地资源和林荫空间,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等多种活动的复合式经营,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林下经济主要有4种类型: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采集及林下旅游,发展模式有林菌、林药、林禽、林菜、林花、林下休闲等模式。林下经济自世纪初开始在我国兴起,随着林下经济活动成就的取得[],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林下经济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根据各地的资源特点发展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林下经济模式。广西省荔浦县积极开发利用本地林下野生竹、藤、草、芒植物,编织各种民间手工艺术品,具有典型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出口品种达600多种,年出口贸易达6 700万元[3]。河北省邯郸市除林粮、林棉间作外,先后探索出了林苗、林草、林药、林花、林菜、林菌、林鸡、林鸭、林鹅、林蝉、林蝗、林鸽、林兔、林下驼鸟、林畜等5种林下经济种养模式[4]。

以“明晰产权、放活经营、规范流转、减轻税费”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使山林分到了一家一户,农民对林地上的产品有了自,但如何让林地资源产出经济效益成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后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发展林下经济成为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林业综合效益的提高,增加单位面积的产出,使林业产业从单纯利用林地资源转向林产资源与林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有效地避免了林地种植结构单一,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缓慢等问题,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以短补长、远近结合、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充分体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综合效益。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资源概况

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东部与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为邻,北部同四川省相连,西北隅紧倚自治区,西部同缅甸接壤,南同老挝、越南毗邻。地理位置为北纬°8′3″~9°5′8″和东经97°3′39″~06°′47″,北回归线横贯云南省南部,东西横跨8649 km,南北纵距990 km,总面积为394万 km。云南省位于长江、珠江、湄公河等六大国际国内重要河流的源头或上游,具有重要的生态战略地位。土壤、植被类型丰富,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且地区差异明显,具有众多生物种类生存和繁衍的生境条件,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物种数量居全国之首[5],全省药材、花卉、香料、菌类的种类均居全国之首,具有丰富的资源发展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截至00年,云南省基本完成了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明晰产权的工作,随着配套制度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林下经济产业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逐步发展起来。林业经济产业主要有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林下旅游4种类型,具体表现为林药、野生食用菌、林菜、林禽、林下产品加工及林下休闲旅游等发展模式。

林业调查规划第37卷第6期王学花,杨红艳:云南省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林药

云南省拥有丰富的药材资源,为发展林药产业提供了条件。

石斛分布在红河州、保山市、西双版纳州、德宏州据初步统计,0年全省石斛种植面积达 7634hm。在昭通市种植天麻,00年种植面积达 3433hm,产值 005万元。其他还有滇重楼、珠子参、续断、岩白菜、猪苓、半夏、黄山药、黄草乌、大黄等都已开始林下规模种植。

.野生食用菌

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约有600多种,有松茸、牛肝菌、块菌、奶浆菌、羊肚菌、香菇、木耳、竹荪、猴头菌、青头菌、鸡枞、鸡油菌、干巴菌等,其中竹荪、鸡枞、鸡油菌、干巴菌等野生菌产量位居全国首位。

3.森林蔬菜

据初步统计,云南省约有森林蔬菜(野菜)600种,主要有臭菜(羽叶金合欢)、刺五加、甜菜、香椿、树头菜、金雀花、苦刺花、攀枝花、棠梨花、大白杜鹃花、松杉尖、青刺尖等。全省林下蔬菜种植基地约334万 hm,原料产值约5亿元。

4.林禽

可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在林下发展林禽、特种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目前云南省的林下养殖主要有野猪、梅花鹿、山鸡、豪猪、野生蜜蜂等,驯养繁殖主要用于食用、医药产品有活体、肉类及保健品等。养殖基地数量约400个,养殖规模约40万头(只、箱),活体总产值约亿元。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及经营利用企业847户,总资产超过40亿元,年产值08亿元,带动农户59万户。

5.林产品加工

截至0年底,云南省利用林下采集产品进行加工的企业达900多家,年产值60亿元,在5家林业产业省级龙头企业中,林产品加工企业有46户,大量林下产品从原料种植逐步转为产品深加工。石斛已经开发出石斛枫斗、石斛胶囊、石斛茶、石斛含片、石斛饮液、石斛冲剂、石斛保健酒等产品;天麻人工种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通过天麻良种繁育、本地天麻“两菌”分离提纯复壮及运用,为成药开发奠定了较好基础。昭通的天麻生产企业已生产国药准字号天麻成药如天麻丸、复方天麻颗粒、天麻片、天麻醒脑胶囊和天麻今朝胶囊等,初步形成了昭通天麻的自主知识产权。

6.生态农庄

利用农村的自然山水以及农家院落的林荫优势、生态优势、花果优势、园林优势、人文优势等,集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绿色消费、返璞归真等功能于一体,不断满足人们对健康型、营养型农产品的需要,是一种新兴产业。目前全省有生态农庄00多个,占地规模约3333 hm,00年总产值达067亿元。

.林下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

.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林下经济产业

林下经济具有发展模式多、就业容量大、从业门槛低的显著优势,是林地承包到户后农民发展林业的首要选择和重要内容。国家在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时,将发展林下经济产业作为全面深化林改,巩固林改成果的重要抓手,提出确保农民群众有积极性、有能力依靠经营山林发家致富,真正实现生态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改革目标才是林改成功的关键所在和主要标志。

.有丰富的林下资源

云南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立体气候特征孕育了种类繁多的生物资源,是全国植物种类最多的省份,几乎集中了从热带、亚热带至温带甚至寒带的所有物种,享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香料王国”、“花卉之乡”、“药物宝库”和“生物资源基因库”等美称。全省分布有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99科、 36属、约4 000余种,其区系成分复杂、特有种多,是全国乃至全球生物多样性最为富集的地区之一。我国种子植物有属04个,云南就有08个,约 000种以上。丰富的森林资源为发展林下经济提供了有力条件,目前全省各地因地制宜,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已初步形成了有特色的林下经济。

3.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公众对物质和精神文明追求的不断提高,天然、绿色、健康的产品将逐步受到人们青睐,林药、林菌、林下养殖产品、林下蔬菜等需求旺盛,林下休闲旅游也逐步受到人们青睐,发展前景广阔,潜力巨大。

4.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一直以来,广大林农就有自发性地发展林下经济的传统,具备一定的群众基础。林改后,产权明晰到户,突出家庭承包,调动了农民靠山致富、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林下经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全省已有一批发展林下经济的示范户,有的已具相当规模。

3.发展林下经济存在的问题

3.发展规模小,没有竞争力

云南的林下经济资源种类多、资源总量大,但企业生产规模小、布局分散,产业集聚程度低、深加工程度不高、大多企业只能生产初级原料,处于产业链的最低端,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及产业龙头,缺乏有效的辐射带动能力。

3.基层技术力量薄弱,缺乏配套的技术保障措施

在种植和养殖过程中,农户大多数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模式比较单一,缺少高附加值的经营模式。对科学种养技术掌握不够,缺乏科技支撑,致使种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

33.投入不足,支持程度不够

由于缺乏资金扶持,限制了种植、养殖户发展新模式、引进新品种、发展深加工和延伸产业链等。

4.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4.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

结合云南省林下经济特色和优势,完善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的编制。重点发展林下药材、野生食用菌、森林蔬菜、林下种植、林产品加工及林下休闲旅游等产业,充分发挥各地的区域比较优势,合理制定林下经济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方向和规模。

4.积极争取林下经济发展资金支持

通过确立林下经济发展项目,积极争取国家及省级财政扶持资金。在林业产业发展项目中优先对林下经济项目进行扶持。

43.抓好林下经济典型宣传与推广示范。

积极培育一批林下经济发展典型企业和大户,在技术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通过新闻媒体、宣传手册、技术培训等多种形式,认真总结、广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先进典型,及时推广好的经验、好的做法,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推动林下经济全面发展。

44.推广实用技术,完善培训体系

林下经济科技推广体系建设主要包括新品种、新栽植技术、新发展模式、新加工技术等的应用推广。要从林下经济发展的各个环节向林农做好技术指导、技术咨询工作,通过科技示范、技术培训、科学普及、送科技下乡等多种形式,把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到林业生产实践中。

参考文献:

[1].吴家学林下产业经济模式研究 [J]管理学家0

[2].李金海史亚军林下经济理论与实践 [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009

[3].唐初明张宜香广西荔浦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评价 [J]中国林副特产03(4):90-9

[4].石利平邯郸市林下经济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J]河北林业科技0(4):66-67

[5].杨焕宗张延明云南农业资源区划实践 [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000

上一篇:小议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下一篇:“新东方”文化对高职英语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