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

时间:2022-08-02 08:26:59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自主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以学生为本,构建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基础,慢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因为自主学习的过程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不怕失败、不认输的精神状态,有勇气克服种种困难。

一、增强课堂情境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没有兴趣,那么不管教师教得再好也是没有用的,所以教师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自己的教学计划。低年级的课文短小精悍,在阅读教学中,我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感,不能让学生死记硬背课文,首先要让学生理解课文所讲的内容,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和默写。这个过程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要对学生有耐心。在重点的课文和语句上教师要着重详细地分析,也就是说在课堂上要有侧重点。学生在朗读的同时也在接受美的熏陶,让说话训练与朗读训练紧密相连,培养学生读课文的好习惯。

二、创设良好氛围,激励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心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学习者通过自己练习、探索、发现,所获得的知识才真正有效”。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给读书方法,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创设自主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学习责任感,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首先,应创设自学氛围,教给学生自学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不是放任自流,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应教绐自学的程序与方法,采用一读、二思、三写、四用的方法,使学生自学时有法可循,明白如何入手,懂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由教到学有个过程,这个过程是不可缺少的,老师要充分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但不要扮演包办代替的角色。

其次,激发自主学习的动机,让学生乐学。动机是内驱力,自主学习需要一种内在激励的力量。如果学生对自己从事的探索活动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这种内驱力就能把学生内部的精神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有效持久地投入探索活动。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烈的特点,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产生对新知识的需要和渴求,并在兴趣的激励下形成探索动机。

最后,营造民主氛围,让学生愿学。教师要转变角色,努力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生说生评,生说师评、师说生评等形式,让学生自己获得问题的解决,使学生走向成功,体验到成就感;适当组织学习竞赛,开展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使学生愿学、乐学。

三、教师的引导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关键

小学语文教师在传授学生书本知识的同时也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地去学习。教师要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要让学生了解在现实生活和语文这个学科无时无刻都在密切联系着。

导学――开辟自主的空间。在语文教学课堂上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学习不是结果而是一种过程。布鲁纳说:“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是提供自主学习的最佳形式。学生只有直接参与探索新知识的全过程,才能领悟知识的奥秘,感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四、鼓励“人自为学”,培养自主精神

学习者不会思考,不掌握学习的方法,单靠死记硬背来获得知识,必然失去求知的兴趣。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引”要得当,“放”要得法,给足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人自为学”。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敢问、善问,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辩驳别人,发表相反意见。在课堂互动中交换思考所得,从而不断修正自己的答案,真正体验探究的乐趣。另外,教师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尽量多地动手操作。俗话说:“眼过千道,不如手做一遍”。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也就是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放”得彻底,还应当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要区分好“乱”与“气氛活跃”的关系。有的老师怕学生你一言,我一语,把课堂搞乱,影响课堂纪律。我认为只要学生围绕“学”而乱就不要怕,教师导之有法,这种由激烈的讨论辩驳引发的“乱”只会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积极性,因为他们无暇开小差。当然,对学习纪律作出要求也是十分必要的,我就明确告诉学生――下课你可以在教室里自由活动,上课必须学习。二是要给学生留足充裕的思考和活动时间,切忌走形式,武断地打断学生思维,挫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只有在每个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讨论和争辩才会有最佳的效果。三是尽量多地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能让学生说的,老师不说;能让学生想的,教师决不禁锢学生思维;能让学生动手操作的,老师绝不越俎代庖。这样,才能充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精神。

五、语文教学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识字习惯

在语文教学中写字和识字是最基础的东西,教师在这个阶段就要让学生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俗话说:字如其人。如今越来越多的单位在招聘人才时,特别强调应聘者的求职信必须手写,就是要从应聘者亲手写的字,来审视一个人的一些内在品质。所以要从小让学生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教育学生从小就形成这样一种习惯:只要提起笔来,就要端端正正地一笔一画地写,力求做到姿势端正,笔画清晰,结构合理,行款整齐,美观大方。小学阶段正是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初步建立阶段,教师要以身作则,教给学生在写字和识字过程中一定要仔细认真,绝对不能马马虎虎。

总之,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的基础阶段,也是他们学习文化知识的启蒙时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学生从小有积极的学习观念。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有效的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进行自我思考和探究学习。

上一篇:喜炎平治疗小儿腹泻100例 下一篇:谈谈批评教育学生的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