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意外死亡风险中的政府责任

时间:2022-08-02 05:02:59

独生子女意外死亡风险中的政府责任

1973年起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生育,而后独生子女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的具体政策相继出台并全面实施至今的30年内,我国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发生了大幅度下降,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转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历史性转变,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我国同时也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独生子女家庭群体。对于独生子女家庭来说,仅有的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着无数风险,一旦出现意外,会给独生子女的父母带来巨大影响。特别是若成年独生子女突遇死亡,父母可能就要孤独度过后半生。据预测,“十一五”期间,全国49岁以上曾生一孩现无孩夫妇人数从32万增加到50万,照此推算,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预期达到之际,将会有110多万家庭坠入无子女的苦境。独生子女意外死亡表面上是孤立的家庭事件,但实际上反映了我国“只生一个”政策本身所包含的风险。这是基本国策的风险,不应该由孤立的家庭独自承担。政府应保证为国家人口政策的顺利实施作出巨大贡献的那些失去独生子女的年老父母得到正常赡养。

我国目前没有赡养法,有关赡养的责任只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做了一些规定,这些法律规定对老人的赡养义务主要由子女来完成,没有子女的人在法律的严格意义上讲是没有赡养保障的。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规定:“独生子女发生意外伤残、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和收养子女的,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给予必要的帮助。”却由于无实施细则,该规定无法得到有效实施。我们认为人口政策应包含规避风险内涵。执行人口政策带来的风险国家有责任负担。为此我们建议:

1、明确独生子女意外死亡风险中政府的责任。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家庭为国家作出贡献,国家应使计划生育家庭优先分享这一政策带来的成果。作为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家庭在贯彻执行计划生育这一国策过程中,没有享受其成果,是不公平的。因此,在对效率的提高和对公平的保障这一政府总的责任目标之下,政府应在切实解决独生子女意外死亡的社会问题时,自觉承担起社会救助和福利计划的主体责任,对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家庭给予国家补偿和关爱。只有这样,基本国策才不会违背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2、健全独生子女意外死亡风险的社会补偿和关爱措施。(1)鼓励和扶持组建完整家庭。如果意外死亡独生子女的父母提出再生育要求,有关部门应从医疗保障、子女抚育等方面积极相助。若成年独生子女的父母年龄已大,政府应鼓励并帮助牵线搭桥领养子女,争取圆满地组建一个新家庭,并从人口与计划生育公益基金中给予一次性经济补偿,体现政府对这一群体的人本关怀和基本保障。(2)建立物质救助体系。在我国现行的社会综合保障体系基础上,对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家庭的物质救助要设置特殊保障项目。一是建立独生子女死亡家庭扶助制度。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给予固定的优抚金,确保其能达到当地基本人群的生活水准,共同分享因家庭执行国家政策而带来的社会发展成果。二是建立独生子女意外死亡保险机制。可以由政府出资通过基金运作的模式,对于独生子女意外死亡、伤残或重病的对象给予固定的补助。也可以由国家购买商业保险,为对独生子女意外死亡的“空巢”家庭提供医疗服务和养老保障。(3)建立亲情关怀机制。帮助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家庭的父母重新融入社会。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非政府组织的作用,积极组建志愿者队伍,吸纳社会各界人士加入志愿者队伍,与独生子女意外死亡家庭一起重新融入社会生活。

上一篇:加快“因病托老”服务体系建设 下一篇:应对人口老龄化 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