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遭人忌是庸才”

时间:2022-10-07 08:13:54

常听一些人“诉苦”:做人难,为官更难。难就难在,干不好工作,说你没本事;工作有创意,说你有“想法”。于是,遭妒忌、落闲话,甚至背后讲你的坏话,乃至发挥想象创出“信”,添油加醋拔到“纲”,非弄得你心灰意懒,或灰头土脸不可。

其实,这样的事儿不唯中国独有。英国素有绅士之国之说。早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他们就专门开办了绅士教育。当时,提出分权说的英国哲学家洛克,写了一本书,叫《教育漫话》。在这本书中,他系统地阐述了其绅士教育的理论。他主张: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体魄强健、具有德行、广博实用知识和技能、精明能干的绅士。他提出:这样的绅士,不仅要具有“文雅态度”,而且要具有“善于处理事务”的实际能力。但二百多年后,被称为“铁娘子”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从政渐成气候时,针对她的不雅比喻和中伤却猛烈异常:什么“热跟踪导弹般的眼睛”,什么“铁衬裤”、“卖弄风情”,什么“泼妇”、“那个手袋”,等等。甚至,连举止体面、一心支持她的丈夫也未能幸免,被描绘成一个唯唯诺诺的胆小鬼。这,真令人感慨系之。

如果把视野转向竞技体育场,这样的事例更是比比皆是:姚明在场上打球,总会遭几个硬汉去“挤”;刘翔在自己跑道上“飞”,也会遭到另一跑道上的胳肘相“挤”。至于万米赛、马拉松赛及足球赛等人碰人的多人项目,主力队员、夺金高手,个个皆是被“挤”的对象。

“挤”,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忌”。因忌其才、忌其能而去挤,就是排挤。排挤的目的是使其出局。只不过,这种挤,多用的是体力;而忌,多用的是心力。体力表现在明处,心力潜伏在暗处,但其目的是一致的。这,同样令人感慨系之。

由此,想到一句老话:“能受天磨真铁汉,不遭人忌是庸才”。可以说,那些走得正干得好而遭人忌者,多为有才者、有能者、有为者。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是自然规律。人要成才,没有风浪锻炼,没有挫折考验,甚至没有置于死地而后生的起落,是难以想象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应该感谢那些“忌者”、“挤者”。正是他们,让人在成才的过程中会多一份清醒,添一份智慧;多一份锻炼,添一份力量,大概如此,善于总结的民间智者把它编成顺口溜,叫人要成事,不仅要靠“个人深造”,而且要靠“高人点悟、贵人相助、内人支持、敌人鼓舞、小人监督”。这,更是令人感慨良多。

无疑,人要想干一番事业,有一番作为,不仅要有不怕吃苦的精神、不畏困难的劲头,而且,要有有所弃的智慧:弃个人安逸,弃个人功利。如此,才可得民心,得大势。同时,还要有所忍:忍卒然临之之惊魂,忍无故加之之怒意。如此,才可赢人心,赢大利。生活的辩证法就是这样:只有有所弃,才能有所得,鱼与熊掌难以兼得;只有有所忍,才能有所赢,从来一忍制百勇。

曹雪芹在《红楼梦》第九回中说:“忍得一时忿,终身无恼闷”。这话说得有理。忿,是一种怨恨

而怨恨,往往与个人利益有关。如果把个人利益看得大了,难免会处事失偏,待人失礼,最终难以成大器。所以,古人早有“君子以惩忿窒欲”之说,要相信,是“真铁汉”,就不怕困难磨,“天磨”铁汉铁更铁;是真奇才,就不怕人相忌,奇才遭忌奇更奇

相信,只要放低身段,潜心做事,坚持不懈,始终如一,是大鹏,终有腾飞时。这就叫:“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寒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词之八)

当然,勇于担当又能干事者,加强自身修养,严律己宽待人,才更站得住脚。

上一篇:“李玉和招了” 下一篇:人大常委会监督项目评价机制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