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视的口算教学

时间:2022-08-02 12:31:35

不可忽视的口算教学

口算教学是个比较传统但又常常会被老师们忽视的课题。然而,即使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口算教学的意义更是日益凸显。其一,实际生活中,各种精确计算、近似计算,由口算完成或参与的概率最高,所以,具备一定的口算能力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不可或缺的基本数学素养之一;其二,口算能力是小学生运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口算不仅是笔算的基础,而且口算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如敏捷性和灵活性等。鉴于此,本文就基本口算的教学谈几点认识。

一、何谓基本口算

“基本口算”是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口算,主要包括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除法以及百以内的加减计算等。“基本口算”是口算教学的主要内容,它是一切计算的基础。基本口算的内容常常被安排在小学数学一~三年级的学习中,但它的应用却贯穿于

整个数学学习领域以及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二、如何教学基本口算

(一)关注算理与算法,夯实口算基础

通过几个简单的实例谈谈如何关注算理和算法夯实口算

基础。

如,教学9+5=?时,我们首先要想到的是9+5的计算基础是10以内数的分与合及10以内数的加法;它的背后是算理,因此,教学时便注重用“凑十法”来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算法,通过直观的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凑十的策略和凑十的技巧,像9+5,可以把9凑成十,也可以把5凑成十,一般是凑大数,思维的过程是看到9想到1,把5分成1和4,9+1=10,10+4=14。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作形象支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9+5是怎么等于14的。懂了9+5怎么加,后面的8+5、7+6等等自然也就会了,道理是一样的,并且20以内的加法学好了,后续多位数的加法也能迎刃而解,因为它们还是以一位数的加法为基础的。所以说,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学方法、用方法,才是“授之以渔”。

教学384×68时,学生的计算基础又是什么呢?很显然,计算384×68的基础是表内乘法和简单的加法,乘法口诀是乘法计算的重要工具,这道题包含两道乘法口算和四道乘加的口算。乘法口诀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乘法计算。可是,有的学生就是记不住乘法口诀,即使记住了,用的时候还得从第一句开始依次背出每一句口诀才能找到所用的那一句,这是什么原因呢?这里牵涉背口诀与用口诀的问题,如果我们单纯地让学生背口诀,即使是顺背、倒背,背得很熟了,学生头脑中的兴奋点(记忆的信息)还是单向的,没能与乘法算式形成联系沟通,所以,提取信息时就会有困难。由此看来,用口诀比背口诀更重要,教师需要给学生创造很多用口诀的机会,学生在用口诀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加深理解和记忆。比如,引导学生看算式写口诀,看口诀写相应的算式等,加强口诀与乘法算式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口诀的意义,从而灵活地用口诀。在既能背口诀又能灵活运用口诀的基础上,不管是计算再多位数的乘法,也能得心应手。

其实,小学数学中较复杂的整数、小数、分数等的四则运算都是由许多道基本口算组成的,基本口算熟练的,笔算速度就快,正确率高,思维也灵活,反之,基本口算不熟练的,反应慢,导致笔算速度就慢,正确率也低。

(二)灵活训练,凸显效果

既然口算如此重要,它既是笔算的基础,又是综合能力的体现。那么,我们在重视算理的前提下如何让学生练得有效呢?

1.读题、审题促理解

低年级的学生常把“+”看作“×”,把“÷”看作是“+”,把“56”写成“65”,把“109”当成“169”等等。造成这些错误的原因,不仅仅是因为学生感知粗略等心理特点,还有就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认为口算题目太简单了,计算也就不认真,眼高手低,掉以轻心。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计算教学的保证。所以,学生首先要做到审清数字和运算符号,像低年级训练口算时,让学生经历“视算(看算式,说算理,报得数)、过渡到闪视(说算式和得数)、再过渡到听算(直接报得数)”的过程,注意引导学生“读正确、说清楚、报准确,到看算式或听算式直接报得数”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是低年级口算训练的有效策略。

此外,还可以经常进行不同题组的对比口算练习。如,进位和不进位的对比;减法和加法的对比;乘法与加法的对比;除法和乘法的对比。这样,可以预防因审题错误而出现口算错误。如0×9,0+9,0÷9,40-5,40÷5,30+6,30×6等,可以帮助学生审题。培养学生在看清运算符号和看清数字的基础上再进行计算,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会使他们终身受益。

2.趣味灵活促记忆

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是一切计算的基础,俗称四

表。要求熟练掌握,达到脱口而出,教学中不要害怕让学生记忆,小学生理解能力差,记忆力强,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小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增强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科学地记忆。如:

(1)运用联想记。如,2的乘法口诀,可以联想到相应“对子数”的和去记忆。20以内的加法表也可以先记“对子数”,再联想记。

(2)沟通联系记。如,8的乘法口诀忘记了,就可根据相应的4的乘法口诀中的积的2倍去记。

(3)双手助记法。手指是人人都有的天生计算工具。5的乘法口诀可用手指记忆,还有20以内的进位加法都可以通过手指记忆法。

(4)按照规律记。学习完某一种运算后,引导学生自己将所学的算式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整理,也可以出示不完整的表让学生填写,在整理或填表的过程中,学生有计算、有对比、有分析、有归纳等思维活动的参与,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再引导学生对题组观察、归纳,不断感悟,找出口算规律,然后再运用规律进行记忆,提高计算能力。如,看退位减法表总结出:十几减九的差比被减数的个位多1,十几减八的差比被减数的个位多2……这样建立新的口算模式结构,减少口算中的记忆过程,学生看着算式,依据规律直接就能说出得数,达到自动化的程度。

总之,口算教学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有责任抓好口算,帮助学生练好口算。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点面结合,虽然口算主要在数与代数的点上,实际上它渗透在各个领域、各个年段、各个知识点的面中,它与知识学习和问题解决紧密融合。所以,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要长期不懈地坚持。

(作者单位 湖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小学)

上一篇:“生本”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下一篇:幼儿音乐有效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