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知课堂 爱的教育

时间:2022-08-01 11:52:17

行知课堂 爱的教育

走进重庆高新区育才学校,充满智慧的陶行知雕像便展现在眼前。两旁那苍翠而整齐的小树墙,顿感生机盎然!琅琅的读书声和激烈的争论声,好似一条清澈的小溪弹着欢快的乐曲,滋润着我们的心田。很多人都会说学校环境很美,其实,校园里最美的不是自然环境,而是生动活泼的课堂。

“品质课堂、卓越学校,二次腾飞展新貌;管理提升、课改深化,育才重铸亮品牌。”

这大气的标语、精心设计的宣传栏、教改标语、班级文化等, 处处让人体会到浓郁的教改氛围。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看得更高更远。历经七十余年酝酿与积淀,成熟而又年轻的高新育才学校今天凭着行知文化底蕴与生本教育思想催生的‘一二七行知课堂’教学模式又蓄势待发……”谈起学校的课改,校长谭晓红如数家珍。2010年9月至今,重庆高新区育才学校加强了顶层设计,注重学习提高,强化教研队伍建设,锐意创新,引导学校将教育科研和课改由随意走向问题,由形式走向内涵,由低效走向高效,由经验走向科学,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

立足课堂、顶层设计,走科研兴校之路

课堂教学研究应是学校教育科研的起点,这是由课堂教学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决定的。

谭校长强调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性,同时要求把教科研工作的成果运用到教学实际工作之中,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使教科研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培养人才。2011年,学校工作的主题确定为“课改跨越”,确立了以课改树立学校品牌,提升学校形象,发展学校理念的工作思路。

通过前期的学习、调研、思考、决策,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核心的教改领导集体和课改学术委员会,制定了科学的课改总体实施方案及“品质课堂、卓越学校、现代教育”的课改推进计划,确立了“真学真教,行知合一”的课改核心价值,创建了“立足重庆、辐射西南、面向全国、接轨国际”的伟大构想。

专业引领、长远规划,为教师专业成长搭建高端平台

成天下之才在教化,行教化之业在教师。有高素质的教师,才有高素质的学生。课堂教学改革能否成功,教师是最主要的因素。为了实现这一伟大构想,实现学校科研兴校的系统设计、专业引领、长远规划以及科学发展,学校不断引入高端技术力量支持,借力发展,使学校课改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的道路。

2011年9月,学校与《中国教师报》合作加入中国名校共同体:与全国课改名校、名家、名师携手,获得了全国知名培训师、资深专家和相关软件等强大而雄厚的技术力量支撑,学校的教育科研和课改工作就此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高效化的道路。

2011年9月底至今,三次请全国知名的专家(胡志民、杨智伟、张兆科、宋彬、李维博、胡超、欧阳海萍、于春祥)和课改名师来校诊断课堂,对全体教师进行专题培训、现场答疑和微课堂点拨,使教师课改理念起点高、课改实践进步快,大大缩短了课改成长周期,顺利度过磨合期,成功地进入转型期,其过程沉稳而大气,充满活力和希望。

自课改工作开展以来,学校尽力为教师提供学习机会,先后派遣了四批课改骨干人员(领导、教研组长、一线教师)赴课改名校(杜郎口中学、山东昌乐二中等)实地研修取经,研修人员回校后对未去教师进行了二度培训,全面提升了全体教师的课堂操作能力和课改适应能力。

课改让学校焕发生机。“科研促教、科研兴校”成为育才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策略,“课堂教学研究——教师成长之路”已成为老师们的共识。

传承创新,建构独具特色“一二七行知课堂”

育才学校的前身是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39年创办的育才小学校。2006年8月迁到现址办学。这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的学校,更是一所风华正茂的学校,新旧交替加之重庆教育体制改革与创新的纵深发展,开启了她新的发展旅程。

翻开育才学校的校史,我们欣喜地看到,育才学校始终站在教改的前沿。自2007年以来,育才学校开始实施新课程改革,科研兴校成为了学校的发展战略。通过对陶行知先生创造理念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挖掘,对当今中国课改新潮进行冷静的审视与分析,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二七行知课堂”教学模式。

(一)一个主题:行知课堂、爱的教育

行知课堂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念在新时代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发展,是对传统教育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挖掘,对课改新潮进行冷静地审视与分析、博采各家之长并结合本校实际情况而形成的独具特色的课堂教学。

行知课堂倡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和小先生导学的方式,关注着学生的生命状况,使每一个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实践探索中,先行后知,即知即传,主动建构知识能力的体系;同时让学生在生动的学习中成为课堂的主体,学习的主人,实现生命的狂欢。

学校秉承陶老“爱满天下,乐育英才”的教育理念,坚持自爱—施爱—达爱—传爱的准则,让学生在爱的教育中成长,在爱的体验中感悟生活,并学会热爱生活,经营幸福人生。行知课堂因为爱而表现出尊重,因为尊重而充满着活力。

(二)两案导学:预习案、导学案

1. 预习案旨在进行学习定向,激发需要和兴趣,具备必要的背景知识、基础知识,并促使学生进行自我尝试与探索,形成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大致思路,对相应的学习能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和大致的轮廓。

2. 导学案旨在从学生主体性学习的需要和规律出发,实践建构性学习活动,提示学习策略和参考思路,提供学习“支架”,解决学习困难,组织自我检测,提高元认知水平,整合学习成果,优化认知结构。

(三)七步教学流程

发现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等科学而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博大精深的行知思想,形成了我校行知课堂独特的七步教学流程:预习反馈—目标呈现—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点拨—目标检测—拓展升华。

课堂教学七环节模式

伴随着思想观念的变化,我们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课堂行为、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行为、学习成绩和素质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流程上坚决落实“10+30”,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只可点评、指导和重难点知识的点拨评价总结,只占用10分钟,从时间上保证课堂教学以生为本。

(2)为了更好地践行生本教育,我们特别注重建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打造小组合作学习的文化氛围,建构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体系,强化学生的独学、对学、组研的意识,从形式上保证课堂教学以生为本。

(3)课堂上特别关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投入度,要求全部动起来,课堂气氛活跃,每人都有明确具体事做(听讲、看书、记录、做题,读、背、讨论、板书等,无没事可做的)。从活动上,保证课堂教学以生为本。

(4)我们特别注重学生多方面才能的展示,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踊跃发言。要求教师不能包办代替学生展示,要给学生留出空间,教师点拨站位以侧位为主,课堂教学精心设置展点,不能出现无效展示与随意展示,展示者要位于焦点处面向全体,从空间上课堂教学以生为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课改给我校带来了全方位的变化,它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思想上和实践上的收获,还有更多的惊喜!课堂改革,老师们改变了教学方法,学生们改变了学习方法。学生们兴趣盎然,主动求知,学起来更轻松了,学习成绩也大幅度提高。

编后

教育教学的基本组成单元就是课堂,教学的成功其实就是课堂教学的成功。因此,努力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或者说一个高品质的课堂,提高教学质量是我们教师应该努力的方向。今年以来,重庆市九龙坡区教育系统启动实施了“品质课堂”建设,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全面提升教育质量。 我们欣喜地发现,重庆市九龙坡区的教育改革步履坚定,正一步步走向深入。

上一篇:从林下种植中解析“林下经济”模式 下一篇:浅谈怎样做一个称职的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