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误区

时间:2022-08-01 10:19:44

中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误区

摘要:中学的计算机教育已基本得到普及,然而如何提高计算机教学水平让学生在将来的学习中更加容易、迅速的理解老师的授课内容,从而更好的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本文调查了目前中学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分析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着重阐述了中学计算机持续健康发展的几点误区,希望对后续的发展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

关键词:中学计算机;教学课程;计算机工具;边缘化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7-0000-02

1 引言

随着我国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各个行业都逐渐与计算机接轨,教育主管部门也认识到了这一点,把重点移到了培养兴趣的中学阶段。中学是一个基础,是塑造学生兴趣的时期,也是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这一培养阶段的学生如果不能对计算机产生一点的兴趣或者是遇到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很有可能会对未来的学习产生一个极大的反作用。下面,本文将对中学计算机教育的现状和一些发展中的误区进行相关论述,希望能对我们中学计算机的教学工作者有一定的帮助。

2 计算机在中学里的应用现状

为了掌握目前中学生掌握计算机的能力以及想学习的方向,我们特意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约有56.3%的学生自己家里配备有计算机,基本没接触过的大约占了12.9%;对于计算机方面知识的学习,从学校获取的和通过自学获得的各占48.2%和51.8%。值得关注的是,这51.8%的学生中,很多学生已经具备了文字排版,图像处理及网页制作等等专长。调查还突显出大部分同学已经知道计算机的作用非常大,是未来工作和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工具,但是绝大部分表现得不知所措,很茫然,不知道如何进一步学习。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我们特意选取了两个典型的学校进行实地调研。

2.1 乡镇中学——计算机基础有一定差距

我们调研了一所贵州的乡镇中学,中学的概况是:1年级63人,2年级78人,3年级101人。2008年开始,学校开设了计算机课,刚开始的时候买了20台电脑下乡的机型,用来实践课给学生操作。学校的配套设施比较简单,不能安排出专用的机房。20台电脑被成了一种“教学工具”摆放在一间简陋的教室里。因为其他诸多因素限制,学校计算机课每个月只能开设12节,均分到3个年级,每个班每学期也就只可以上20节课,讲的内容主要是简单的像开关机、办公软件的使用、文件移动等。据这里的老师介绍,开计算机课完全是为了响应省里的号召,不过在这里似乎失去了它的意义,由于条件简陋,教师匮乏,接触面比较窄,这里的学生都不太喜欢计算机课,完全偏离了它的初衷。

2.2 重点中学——无学分要求、自主学习

重庆某一重点中学,学校的硬件条件相当完善。计算机完全靠自己兴趣学习,不存在考核制度。上课的教材用的都是最新教改的,计算机的教学系统全部是稳定的Windows XP。这里学生的基础都比较好,办公软件、PhotoShop基本都会用,上课时间都不需要刻意的进行指导。学校的总体指导原则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获取信息的能力,而不能成为技术的傀儡。在课堂任务设置上,往往安排一些多种技术和软件的相结合使用才能解决的任务。但是,调查也发现了一个可怕的现象,在学生中,不少人背负着升学压力,自然而然地就将计算机课视为没有多大用处的科目,能逃就逃,“计算机无用论”开始在学生当中繁衍。

3 中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误区

从上一节的调查可以看出来,现在中学阶段的学生对基本的操作实践内容没有太大的兴趣,热衷于接受新奇和极赋有挑战性的新东西。与此同时,在传授知识这一点来看,学校教育正在慢慢失去其传统的优势地位。那么我们不免要去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误区一:上课只为考试

目前,我国的中学计算机课程还不是一门独立的基础性学科,在课程设置上,出现了某些年级课程安排不合理,教学内容差异的情况。另外,各地授课进度不一,下属各学校没有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状况,都按统一的原则进行指导教学。甚至一些教师为了能在考试中有好的表现,往往去挤掉计算机课的上机时间,拼命地出练习题,做模拟题,肆无忌惮地搞"填鸭式"教学。而真正地计算机课程教育强调的是对知识的灵活应用,对知识的整合创新能力。通过对知识点的全方位学习,不同侧重点的多次重现,努力让学生培养起发散思维的能力,在潜移默化的学习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误区二:面对升学压力,边缘化计算机教学

现在,大部分中学都开设了计算机课程。但无论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计算机课多数都是被架空的,学校、学生实际上都没有投入很大精力在这上面,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应付检查。因为没有统一的考核标准,课程教的好还是不好不能进行准确地评价,这会大大挫伤教师的积极性。目前的计算机课程跟高考不衔接,授课的内容完全以学生为主体,以他们的兴趣为主要内容,但真正很少有学生在这个上面投入精力和时间。另外,在待遇和晋升等方面,计算机老师总让人感觉不被重视,什么都要落后人家一大截。这些未免又造就了恶性循环。

误区三:照搬社会教学模式,不切合实际

很多中学的计算机教师,上课时把知识分为“重点”和“次要的”两类,对于一些基本操作都是一笔带过,集中精力讲PS、WORD、EXCEL等实用软件,把课堂教学办成了类似电脑操作技能的培训。但是,中学生要么没有足够的时间,要么没有自己的电脑,更有甚者自己面临着很大的升学压力,根本不愿在这些方面花太多的时间,因此,他们不太可能熟练掌握这些软件的操作技能。把计算机当作一种工具来普及教育,强调操作技能是无可厚非。但要结合实际情况。中学计算机教育不能简单地看成劳动技能课,如果只重视实践操作,不对原理进行剖析,这很容易让学生知其然但不知其所以然,这就违背了科学教育的精神。

误区四:计算机只是一种工具,单独掌握就行。

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计算机本身只是一种工具,大部分学习者的目的是为了借助计算机去更好地工作和学习,但是计算机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不同的。例如,如果建筑设计专业的毕业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来设计施工图,那么效率可想而知。目前在计算机方面,85%以上的应用软件都是由非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计算机应用人员设计的。这是因为他们能够很好地结合本专业领域的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然而这种结合在当前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创造更大的条件来进行培养。

4 总结

目前中学的计算机教育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以上的误区,若不朝着端正以上误区的方向前进,就难以推进中学教育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和教师的共同努力。必须从源头解决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学校也要采取必要的措施,促进教师愿用善用计算机,否则教学设备再好、教育软件再多,教师不会用或者不愿意用,那也只能是摆设,达不到提高中学信息教育水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钱国林.浅析师生互动式计算机教学法[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4:135-137.

[2]石斌.互动教学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读与写杂志,2011,11.

[3]焦文生.我们是怎样开展计算机教育的[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5,6.

[4]刘宏远.农村中学计算机教学模式初探.考试周刊.2011.4.

[5]袁开榜.计算机教育要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J].电子展望与决策,2006,3.

[6]王云,郭晔.国内外计算机教育的新动态[J].陕西经贸学院学报,2006,2.

上一篇:基于UDK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与研... 下一篇: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