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教学与实践应用

时间:2022-04-04 03:26:38

浅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训课程教学与实践应用

摘要:《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课程有很强的实践性,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要求较高。为了培养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我校开设了些课程。现针对《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课程中的特点及教学目标,分析计算机发展趋势,对教学过程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和考核方法的认识浅谈如下。

关键词:计算机组装;维修;实训课程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8-0000-02

通过联系实际情况,寻求《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课程更有效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实践中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1 教学内容探索

根据教学实践和教学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并针对《计算机组装与维修》这门课程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的安排,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1.1 计算机部件。计算机的基础组件:CPU、内存、主板、显卡等。要求学生们了解它们的基本性能、指标,及安装位置。

1.2 机器组装。计算机整机的组装、拆卸过程并不复杂,但是却需要足够的细心与耐心。其中组装部分包括主板、CPU、内存、插卡、电源的正确安装等。无论是CPU还是内存等都是有比较高的技术含量组件,如果处理不得当,可能会导致大量数据的丢失,甚至损坏部件。所以在组装过程中必须要细心。

1.3 计算机系统管理与优化。掌握BIOS的设置方法、CMOS 参数设置、硬盘的分区及格式化。计算机系统的优化很实用,能够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1.4 操作系统、驱动程序及常用软件的安装与维护。首先应先安装操作系统,其次安装各板卡的驱动程序及所需的各种常用软件,最后一个环节是对系统进行维护。

2 教学方法的探索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属于计算机信息类教育学科,主要锻炼和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巧妙结合的能力,此科目的知识深化和提高,需要学生在熟悉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寻找计算机内外结构所具有的功能。施教期间,适当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的讲解特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2.1 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与实物展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多媒体具有清晰明了、形象生动、富有真实感的优点。多媒体辅助教学以演示的教学方式呈现,首先,可以有效的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激情,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增加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其次,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的课堂演示,有助于加深同学们对于新知识新模块的理解和记忆,在短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起初,学生刚刚接触计算机科目,显然对于内部结构的构造和关联毫无了解。所以,授课老师在教授该环节内容时,充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一一将计算机的内部构造和对应的功能操作步骤进行现场演示并与学生进行互动,在多媒体课件演示的过程中学生们先有初步理解性的了解,在看到实物后加深印象,这样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

2.2 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实践型教学方法。在理论性的教学过程中,对于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组装,学生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和了解,在机器装拆的实验中,要以学生实际操作为主,教师只须在实验前讲解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2.3 制造故障-查找故障-排除故障的实训性教学方法。计算机维护的主要目的是掌握对其故障的排除方法。在对计算机进行维修和检测实践中,教师首先对计算机故障进行归类。运用的检测方法进行划分,全面熟悉和深知计算机检测的步骤和要点。然后,组织学生加入检测和组装环节中,对计算机从外到内进行操作,对存在故障的机器进行故障分类并进行排除,没有故障的机器让学生们制造故障,再进行分析排除。如此一来不仅既培养了学生们的兴趣,也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2.4 结合实际进行市场调研的教学方法。因为外界条件和时间的原因,学生无法亲临到市场进行现场学习和实践操作,但是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让学生在网上收集相应的计算机内部部件和对应部件所具有的性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制定合理的组装方案,使学生体会到自己组装计算机的乐趣。

3 实践与应用的结合

再好的理论也要与实际相结合,只懂理论而不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无异于纸上谈兵。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对实践技能最好的应用就是从自己的机器入手,对机器进行简单的检修和维护,这样不仅是对理论知识进行了巩固还增强了学生们动手的能力。

3.1 硬件维护的要求和目的。不同机器的硬件对运行环境的要求也不同,型号配置越高的机器硬件环境的要求相对来说较高,为保证机器的正常运行,需要对硬件的运行环境进行良好的维护,在维护过程过程中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电源的散热风扇要进行定期的检查,看看其能否正常的运转,尤其是防止灰尘的侵入,对散热扇要及时的进行清理,防止由灰尘引起的电源风扇停止转动而影响电源部件的散热功能。(2)对软盘和光盘驱动器的磁头和光头要定期清洁,其目的是防止磁头或光头因为灰尘或脏物造成读盘出错。(3)在CPU、显示卡等部件上也有散热风扇,定期检查散热风扇是否能正常运转,风扇的作用就是帮助机器内部进行散热,清洁及维护的目的是防止风扇停止转动而影响CPU和显示卡等主要部件的散热需要。(4)对于机器的持有者一定要注意对机器进行定期的使用,不能一直闲置,要是长时间不使用的话可能会引起机器内部某些配件的老化或接触不良,定期使用的目的是防止计算机元件因为接触不良或电容失效而影响无法正常使用。(5)在使用前后对机器加电也要注意,在开机时要先给外部设备加电,后给主机加电;关机时的顺序相反,开机和关机的时间间隔应该有一定的时间间隔,一般15秒以上,目的是让电源电压有个缓冲,防止电源电压对计算机元件意外冲击而造成损坏。

3.2 软件的维护要求和目的

(1)开机后,在系统软件未进入正常使用时,不能执行关机操作,目的是防止损坏一些相关软件和因立即关机导致的硬件损坏。(2)基本应用软件安装使用正常后,应立即进行系统区域备份工作,为快速修复系统软件做好准备工作。(3)一定在成功安装防病毒软件后再进行非本文件的拷贝和上网等操作,目的是防止非本机文件携带病毒或网上病毒软件进入计算机对计算机内的软件甚至硬件造成损害,同时要求防病毒软件能够自动更新(以应对新病毒)。(4)定期做好重要文件的备份工作,防止因计算机系统软件或硬件损坏而造成重要文件丢失,引起损失。(5)对系统盘上的软件不要随意删减,防止因系统软件链接文件意外损害或丢失引起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故障。(6)同类型的软件不要都进行安装,对于同类型和功能的软件只选择最适合的一种进行安装,防止同类型软件发生冲突。(7)尽少地执行软件工作,尽可能地不同时执行多任务工作,除必须同时启用。防止因多种软件同时运行而加大CPU工作量、耗能、计算机运行速度和软件出错。(8)避免直接使用关机按钮进行关机操作,应按系统软件的要求进行关机操作。防止系统软件损坏或出错,导致下次开机不正常或在启动软件自动进行很长时间的扫描检查。

4 目前存在的不足及后期展望

4.1 由于该课程开设时间不长,且容较多,在有限的课时内学生只能学到较为浅显的相关知识,而不能深入到课程的精髓。所以建议在今后的课程设置上能够有充足课时,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4.2 机器组装实验过程中,因为对计算机不够熟悉,虽然已经告诉正确的操作方法,但仍有不违规操作出现,造成一些重要部件的损坏。影响到以后课程实验的进行,也增大实验设备费用。为了降低实验设备的维修频率和费用,建议使用虚拟机进行预先教学。

5 结束语

《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望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地增加学生们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组装与维修知识,对后续课程及就业有更好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杜林.《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方案研究与实践[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8.

[2]张错玲,张佑生,张健.《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改革的收获与体会[J].中国科技信息,2010,01.

[3]姜丽娟.关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思考[J].科技信息,2010,03.

上一篇:刍议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及防范对策 下一篇:基于UDK的虚拟现实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与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