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读书 第7期

时间:2022-08-01 10:18:30

也说读书 第7期

俗话说,爱过方知情重,醉过方知酒浓。读书也是这样,只有读过,才知道书的浩瀚,也才能知道自己的渺小。

从小,我就喜欢读书,无论什么样的书,只要能借到手,我就会马上如饥似渴的读起来。那时候,我读的书以小画书为主,而且是偷偷摸摸的带回家,如果让大人看到了就会不停的唠叨,说我不好好学习了,净读闲书了,于是我就会被家长撵着去山坡上薅猪草。

读课外书,让我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我开始用懵懂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一切。小学五年级时,我已经读完了《新儿女英雄传》《烈火金刚》《战地红缨》《金光大道》《桥》等,我被书中的人物感动着,我也陪着书中的人物无数次的流泪。

我读书上了瘾,自己学的课本上的每一篇课文我都能背下来,而且连姐姐的《语文》课本也不放过。当然了,由于自制力差,我有过课堂上无数次被老师抓住的记录。

那时的我,多么渴望拥有一本属于自己的书。但是大人们一年辛苦的劳动所得,换来只是全家八口人的口粮和几十元的年终分红。我只好自己想办法:我把留了两年的长辫子剪掉,跟着姐姐步行十多里山路到公社收购站卖了三角六分钱,我紧紧攥着我收到的三角六分钱,来到新华书店,我挑来挑去,最后,用其中的三角二分买了一本厚厚的作文书……

我就这样如饥似渴的读着,为了求得父母的谅解,我每天放学后,自觉的挎起篮子去山坡上打猪草,只要我家的猪每天都有新鲜的猪草吃,家长对我的管束自然也不似以前那样严了。

小学毕业了,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初中。看看我童年的玩伴、好友,他们有的留级,有的回家帮家长干活了。我于是为自己庆幸,但读书的欲望却越来越强烈,只要同学手中有的书,我会想方设法、软磨硬泡的借来,一睹为快。于是,冯德英的《苦菜花》《山》《迎春花》,曹雪芹的《红楼梦》,吴承恩的《西游记》,巴金的《家》《春》《秋》,茅盾的《春蚕》《秋收》《残冬》……我都读了一遍。

记得那时的作文,我文思泉涌。每次作文讲评课,语文老师都拿着我的作文声情并茂的读着,分析着、点评着。我没有想到,自己随意连缀的文字,经过老师一分析,竟然这样优秀。

初中毕业了,我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高中。要知道,那时的我,是我们这个大姓人家中第一个读高中的女孩,于是周围邻居、乡里乡亲见到我的父母,都要说一声“你们家出了个女秀才”,父母也总是不置可否的说一声“赔钱货”。

读高中的我,功课多了,作业量大了,负担沉重了。同学们都在努力拼搏,埋头于题海中。读课外书的时间少了,但我还是抽出时间读点杂志,像《十月》《青年文摘》《上海文学》等,我还读了300多篇没有句读的文言文,这大大提高了我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我读唐诗,背宋词。记得有一段时间,我迷恋上了写诗,我每天偷偷的写啊写,这些拙作,是不好意思给他人看的。有一次,不小心,竟然让语文老师发现了,他拿起我的本子,翻了翻,还在班里读了几首,给了高度的评价。

高中毕业了,我报考了中文系。我还是我们这一大姓的第一个大学生,给家族、村里带来了很大的荣耀,让四邻八村的人对我们刮目相看。在大学学习的日子里,我一头扎进书堆里,从中国名家作品到外国名著,我都不放过。我在文学的殿堂里徜徉。我读先秦文学、希腊神话、屈原、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巴金、曹禺、冰心、王蒙;我读托尔斯泰、巴尔扎克、司汤达、莎士比亚、果戈理……这些人物、作品丰富了我的知识,装备了我的头脑,提高了我的语文素养。我读的书多而杂,我甚至读武侠小说,像金庸的《神雕侠侣》《笑傲江湖》,梁羽生的《萍踪侠影》……

可是,参加工作后,特别是有了自己的家庭后,我读的书越来越少。课堂上,我觉得我是在吃“老本”。面对当今教育改革的新形势,面对新时代的学生,要做一位好教师需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素质,适应这个多彩纷繁的世界。因此,我必须重新装备自己,“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只有不断地读书、读书、再读书,才能提升自己,缓解教学中捉襟见肘、底气不足、不能游刃有余的窘况。

所以,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并自觉把读书和教学结合起来,做到博览、精思、熟读,更好的指导自己的工作,让自己不断成长。

上一篇:怎样抓好语文的课外自学 下一篇:信息技术支撑下的一堂语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