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解决对策

时间:2022-08-01 08:21:33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成因及解决对策

摘要:钢筋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往往会对建筑物的结构产生不利影响,这越来越引起各方的关注。本文首先阐述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类型的表现和成因,并对裂缝的解决提出可行性的思路。

关键词:结构裂缝;钢筋混凝土;成因;类型;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528.57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钢筋混凝土裂缝的表现形式比较多样,有不少与设计、施工和使用环境等要素相关。本文就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类型和原因做一番详尽的论述,并提出解决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对策。

一、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类型

1、干燥收缩裂缝

这种裂缝类型出现的时间大都在砼养护结束后,裂缝大都分布于表面,比较浅薄、细小,大都沿着短程方向布局,裂缝伴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换而产生变化,从表面到内部,从小到大逐步发展。出现这个现象的主要根源就是砼养护的技巧失当,表面的水分散失过于迅速,然而,内部的温度变化比较小,表面干缩产生形变而遭遇到里面砼的制约出现比较大的拉张力,在这种情形下出现裂缝也就在所难免了。

2、沉降收缩裂缝

这种类型的裂缝绝大多数是由于主筋而引发的,在砼的表层经常会陆续发生,同时,在邻接的变化比较明显的断面等位置也会产生,裂缝显得宽大和浅薄,呈现出棱形的形态,在砼浇灌之后出现的几率增大,被硬化之后就会戛然而止。这种现象的成因是砼振捣后颗粒、骨料脱落、下沉,含水量得到了提升,受到预埋件或者钢筋的隔开,致使砼交互分离,此外,假若砼自身材料脱落、下沉,也同样会导致裂隙出现。

3、塑性收缩裂缝

这种裂缝通常在干燥、炎热或者大风天气产生,形态非常像发干的泥浆面,在多数情况下,裂缝表现出两端细腻、中间部位宽大,并且长度参差不齐,明显不连贯。这出现的原因主要是在塑性状态下的砼自身表面的水分蒸发剧烈,引致体积迅速地收缩。

二、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

1、混凝土自身的影响

钢筋混凝土体积的平稳性能在混凝土抵御物理、化学的作用下产生形变的能力,体积的平稳性能不完善的混凝土会轻而易举的裂开,导致混凝土抵挡水分渗透的性能明显降低,物化性能自然而然也会受到负面影响,在这个过程中,溶液性的物质往往也会掺入至混凝土里,最终使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得以降低。

2、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影响

毋庸置疑,在钢筋混凝土的施工环节中,适度的振捣有利于促进水泥浆与骨料在模板中得以更好地整齐排列,久而久之,有利于混凝土的抗裂缝性能的完善,也强化了混凝土分布的密度。然而,振捣超过正常的限度会使骨料下沉进而将空气与水分挤出,表层内部也会产生竖向体积减少下沉的进度,导致分布于底部的混凝土具备较大的收缩性能呈现出表面的砂浆层,其收缩的性能显著增大,待蒸发水分之后则易于产生凝缩的裂缝。假若施工过程中的垫层、模板在混凝土被浇筑以前喷洒水分的力度欠充分,干燥程度增加,那么模板自然会汲取更多的水分。同样的道理,振捣过后的混凝土,其表面过于压光抹平,则骨料也同样漂浮在表层中,产生较大水分的水泥浆,气体漂浮的二氧化碳就会与里面的氢氧化钙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碳酸钙,并释放水分,这样一来,表层的体积被收缩、碳化,混凝土便有了裂缝。

3、现场养护方式不恰当

现场养护的方式欠恰当同样会导致混凝土的裂缝与收缩,浇筑混凝土之后,其表面如若没能立刻覆盖、养护浇水,则内表面的水分同样会蒸发迅速,裂缝在收缩后会剧烈产生。尤其是当温度偏高、风力强劲、湿度下降的情形下,干缩会瞬间出现。高层建筑的楼面因风速过大,其产生裂缝也就不在话下了。

就当前来说,为数不少的工地在执行混凝土浇筑的任务时,往往没有很好地意识到保温养护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总是习惯于最后一遍擦亮结束完毕后再覆盖,当然有不少工地根本没有覆盖上。假若新浇筑的没有被覆盖的混凝土在烈日炎炎下暴露好长时间,肯定会产生裂缝,然而施工部门的负责人员通常指派人手每隔几个小时才浇水一次,这一冷缩实际上又扩大了裂缝的程度。

4、结构构造不利出现的裂缝

在主次梁的交接处,因局部区域抵抗剪力不充分会引致裂缝,混凝土往往会由于收缩、硬化产生裂缝;在制作结构配筋的过程中,必须确保实际的配筋施工形态和计算简图相协调、一致。

三、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解决对策

1、改进施工工艺,注重混凝土的养护

为了有效地防止混凝土裂缝的出现,养护应当尽可能地提前,力争越早越好,尤其是在碰到风大、干旱和高温炙热等恶劣天气,需在第二遍振捣之后予以养护,一边抹平一边遮盖住塑料薄膜。当遇到个别部位不容易覆盖时,要刷涂一层养护材料。严格禁止在被阳光暴晒后的混凝土表面浇水保养,以便于有效地防范因气温骤然降低而造成的板面裂开。混凝土周边的温度也是相当重要的,要尽最大可能的减少混凝土里外的温差,混凝土表面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是不允许的。

混凝土终止凝结过后,必须由专业人士进行浇水,以满足养护的要求,确保混凝土始终处在湿润的状态,养护周期应当保持在7小时以上。

浇筑后的混凝土开展二次振捣,以便于排除混凝土在下端钢筋产生的水分和缝隙,降低微裂缝的发生概率,提高混凝土的密集、厚实程度,增强混凝土的抗压、抗挤性能。需特别引起关注的是,二次振捣的最佳时机要选择在混凝土初次凝结时,这时期假若运动过程的振动棒稳步渗入混凝土中执行振捣任务,则混凝土依然能维持塑性。此外,要执行混凝土构造结构硬化操作,促使养护时间合乎标准规定。

2、加强施工队伍建设,强化职能分配

防止混凝土裂缝出现的关键因素还是在于施工人员,建筑企业必须强化精细化分工,推进科学、合理的分配作业任务,依托于各方发挥应有的职能,妥善预防和解决裂缝成因所导致的各种问题。首先在施工前,技术人员必须会同施工员工搞好施工规划工作,对于混凝土裂缝的成因进行科学化论证,分清是外部环境因素还是内部施工操作不当所致,提高责任意识,防患于未然。施工负责人要组织好各职能部门搞好施工测量与论证工作,杜绝违规操作的出现。此外,对于施工人员来说,要提高忧患意识,同时更要注重技术革新与改良,利用新技术、新设备和新工艺,提高项目工程的技术含量和劳动生产效率。监理部门人员要严把质量关,在每一个环节都要预防混凝土裂缝,一经发现问题后要及时告知相关责任人,将防治混凝土裂缝工作贯穿到施工的每一个环节。

3、强化混凝土施工中的温度调节

温度的变化最容易造成混凝土出现大的裂缝。温度出现变化会造成混凝土结构的形变,为此,在调控温度的同时,还要努力完善制约条件,以便于避免因温度的突变造成混凝土的裂缝。

在混凝土搅拌时,用水将碎石冷却,以使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得以明显地下降。在盛夏高温时节,执行混凝土浇筑任务时,必须有意识地减小浇筑的厚度,出现更大的浇筑面积,进而增加降温蒸发的内表层面积,在混凝土中还要预埋一些水管,在内部浇筑一些冷水,以便于减少内外温差。

四、结 语

混凝土裂缝的控制必须要从技术上予以突破与创新,借由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努力解决混凝土裂缝的一系列问题,进而不断提高施工的工艺与质量,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蒲生园. 浅谈大体积钢筋混凝土裂缝分析与控制方法[J]. 科技致富向导, 2012(06)

[2] 胡永春. 现浇钢筋混泥土楼板裂缝分析[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 2012(03)

[3] 姜培勤. 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产生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J]. 科技资讯, 2011(04)

[4] 谢建伟. 浅谈工民建中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J]. 科技资讯, 2010(21)

[5] 康建志,倪国葳,秦春霞. 浅谈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成因以及控制措施[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13)

上一篇:预应力梁高大模板施工技术 下一篇:娱乐性游泳馆通风量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