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会”玩吗?

时间:2022-08-01 05:34:38

暑假、寒假、周末、其他法定节假日——孩子一年光休假就170多天,再加上每天的课余时间,如果不上补习班或兴趣班所谓的“闲暇”还真不少呢。闲暇时间,你会带领孩子画出怎样的风景呢?

闲暇教育,你了解多少?

1. 孩子的闲暇时间,你都怎样安排?

A. 让他玩玩游戏,彻底放松娱乐

B. 先把作业保证做好,再安排其他课辅,将学习进行到底

C. 带他旅游

D. 上兴趣班

E. 交给老人,由老人安排。

2. 你觉得闲暇时间对孩子的学业也有很大的作用吗?

A. 要安排好的话,会的

B. 孩子即使只是出去玩或发呆,也可能是另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式

C. 主要是休息,对学习作用不大

D. 关键看是否利用它来学习了,

3. 会把孩子的闲暇时间做一个整体规划吗?

A. 会有粗略的规划

B. 快乐最重要,怎么快乐怎么来

C. 会。长假、周末、放学后……都会规划

D. 不会,顺其自然

4. 你的孩子会叫累或不让他打游戏就嚷着无聊吗?

A. 偶尔会

B. 没有,还可以

C. 是,经常会

D. 一点没有,很满足、很充实的状态

5. 你听说并了解“闲暇教育”或“休闲教育”这个词吗?

A. 听说过,但不了解是什么内容

B. 听说过,也仔细去了解了一下

C. 根本没听说

D. 听到或看到过专家的论述

从调查结果来看,对于孩子这大块的闲暇时间,有两个普遍现象值得我们重视:一是认为闲暇时间就是要彻底地娱乐,平时受限制的电子游戏和电视让孩子玩个够、看个够;另一种是觉得玩就是浪费时间,要充分利用不上学的时间抓紧补习。

爱因斯坦说,人之差异在于如何利用闲暇。闲暇的分配、享用,对成人和孩子来说,都是一门学问。所以近年来国内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也提出了“闲暇教育”(或称“休闲教育”)这个概念。

孩子可塑性很强,很多家长把孩子的闲暇时间用一本正经的课业安排得满满当当,生怕时间被浪费在“无用”的事情上,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有用”与“无用”、“有为”与“无为”的辩证法,你真得了解透彻了吗?

就像莫言说“文学的无用造就了它的伟大”一样,貌似毫无用处的休闲也可以成为一种能力和竞争力。爸爸妈妈们可能想象不到,世界顶级的大科学家都非常推崇闲暇和自由,而且很多划时代的成就也来自看似目的性不那么强的“闲情逸致”——牛顿是坐在苹果树下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是在烧开水时知道了“蒸汽动力”,而爱因斯坦在科学史上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奇迹的1905年,也并不是在大学或者学术研究机构,而是在瑞士联邦专利局里充当一个对专利申请进行技术鉴定的技术员,他是利用每天8小时以外的业余时间来思考科学问题的。而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和各种兴趣、爱好、特长,也大部分是在休闲时间获得的。

小课堂:

闲暇教育( Leisure Education)最早兴起在70年代的美国,然后风靡至其他国家。旨在让父母利用闲暇时间去丰富孩子在课堂之外的生活,让他们在现实中逐步学会与人交 往,培养对艺术人文的爱好和兴趣,通过旅游和参与各种社会性活动来拓宽孩子的视野,丰富孩子的情感,提高孩子对生活的领悟力,从而使其个性得以充分自由地发展。美国“全国教育协会中等教育改造委员会” 将闲暇教育的目标定义为“闲暇时间的善用,教育应使个人从其闲暇生活中获得身心休息和愉悦,并充实其精神生活,发展其人格”。

前辈妈妈的经验谈

闲暇,锻炼独立性,培养创造力和专注力

文/露得(在美华人妈妈)

亮点:从小轻松玩过来的一儿一女都考进了小学天才班

“今天放学后想做什么?”我问儿子。

“Nothing. I just want to think(什么都不做,就‘想’)!”儿子有时候这样干脆地回答。

儿子从小就喜欢“think”,让我省心又省力,不用忙着给他张罗课后这班那班。如今12岁的儿子已经连续四年获得全州同年级组的国际象棋比赛冠军,在全美的同年级组国际象棋大赛中也屡次名列前茅。这应该归功于他从小爱思考的习惯。

儿子很小的时候,我有幸从一些美国儿童教育专家那里认识到让幼儿自己玩耍的重要性。别看幼儿小,他也需要闲暇,需要自己玩耍的时间和空间。幼儿在自娱自乐中,锻炼出独立性,培养出创造力和专注力。父母陪孩子玩的时候总是有意无意地教孩子学东西,这其实剥夺了孩子自己发现、自己创造的乐趣。亲子融融的时间固然不可缺少,但让孩子独立玩耍的时间也是帮助他健康成长的一部分。我在北美见到不少黏母亲的中国孩子,三四岁了还寸步不离妈妈,一天到晚都要缠着妈妈,使妈妈疲惫不堪。若是从小教会孩子享受闲暇,大人也就能有自己的闲暇。开始的时候也许孩子自己只能玩个三五分钟,关键在于循序渐进,10钟,15分钟,慢慢地孩子就消除了与母亲分离的焦虑感。

现在回想起来,儿子和女儿3~7岁的年龄段是他们最有闲暇、最自由自在的时光。我们所在的学区对小学生家庭作业量的准则是年级数乘以10分钟,比如一年级孩子的作业量就是10分钟,因此下午3点钟就放学的小学生们闲暇时间很充沛。我从来不送孩子上补习班,平日也通常不让他们看电视、玩电子游戏。天气好的时候,孩子们在院子里、公园里撒野,天气不好的日子,就在家里“放羊”。兄妹俩由此变成“小书迷”,还发明出各种游戏。他们最爱玩的游戏之一是自编密码,互相给对方用密码写信,让对方解码。还有一个百玩不厌的游戏是演戏,自编、自导、自演,再加钢琴奏乐。他们把客厅当舞台,沙发、椅子、毯子、玩具都成了道具。故事是随口编的,音乐也是即兴弹奏的。而妈妈我只有当观众的份儿。

小哥哥不在家的时候,女儿也不寂寞,忙着看书或者“写书”。她5岁的时候就“出书”了,记得她有一天把自己得意的四本书摆在桌子上卖,我买下其中一本《三只小猫和大灰狼》。喜欢猫咪的她翻版三只小猪的故事,书的封面正经地写着自己的大名是作者兼画家,封底还画上了条形码,标着25美分一本书,真叫人忍俊不禁。

就这样玩出来的两个孩子都考进了小学天才班。他们如今的爱好和特长都可以在往日的闲暇游戏中看到踪影。儿子编码解码的逻辑能力在国际象棋中得到充分发挥,女儿演戏伴奏的创意发展成钢琴作曲,她8岁那年创作一首《月光和阳光幻想曲》,在全州PTA(家长协会)才艺大赛中获得了优秀作曲奖,她作曲的热情更是有增无减。兄妹两人的数学领悟力和写作水平尤其令他们学校的老师赞赏不已。

话说在美国家喻户晓的上帝创世纪的故事中,上帝用了六天时间创造天地万物和人,到第七日就歇工休息了。上帝在给人作“闲暇”榜样,他早知道闲暇会给人类带来祝福,科学和艺术果然在闲暇中诞生。上帝尚且需要闲暇,何况人类?大人尚且需要闲暇,何况孩子?

“闲暇教育”,发展感性思维

文/腾腾妈

亮点:儿子腾腾从小爱自由探索,今年上小学三年级的他,被老师夸赞“样样优秀”

在“闲暇教育”这个问题上,我和腾爸的意见很一致。我们的观点就是课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好成绩也很重要,但对于漫长的一生来说,只学好课本上的知识或者只考高分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当前国内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大幅超前的趋势下,不妨放松一些。对于小孩子来说,认字、数数、加减乘除,是早晚能掌握的事情,即使一时学不会也不必太过焦虑。最重要的是,孩子的思维方式是以感性思维为主,那些在正式的课堂上理解不了的知识,说不定在平时的休闲活动和实践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

发呆时间与独玩时间

“发呆时间”大概是我们家独创的,源自腾爸,有段时间可能工作压力比较大,他起床后经常在沙发上坐上好一会儿,问他在干吗,他总是简单地回答两个字“发呆”!后来腾腾就学会了这个词。对于大人来说,发呆可以让心理有一个缓和的空间,有利于心理健康。但对于孩子来说,发呆可能更多地意味着创造力,因为孩子的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很容易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里,这正是创造力的源泉。所以每当腾腾说“我在发呆”时,我就任由他发呆。同理,独玩也一样,如果他乐意一个人玩,就尽量不去打扰他。

亲子共读时间

在很多人眼里,图画书或许要划归为“没用”的书,二十多页,全是图,整本书的文字加起来也没多少。其实图画书最明显的好处是让不识字的孩子参与阅读,孩子可以一边听大人读文字,一边看着图画跟随故事的发展、研究图画中的细节,慢慢就会发展出倾听力、观察力和专注力,而这些能力对于他今后的学业有着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好的图画书,每一幅图都好比一张名画,有着强烈的艺术风格,在线条、配色和视角等方面给人全新的体验。孩子看多了优秀的图画书,日积月累,自然会熏陶出非凡的审美力和艺术修养。

大自然时间

自腾腾3岁左右,我们就坚持每个月抽出一两个周末去公园或近郊。大自然是孩子成长的最好伙伴,没有孩子不喜欢野外的东西的,不管是花草鱼虫还是石头泥块。有时候,我们大人没注意到的一片叶子、一条小虫或者潺潺的流水,都能让他停下来,好奇地张望和观察,更不要说见到可爱的小鸟或小松鼠,有一次我们还捡到一个鸟巢,我至今还记得他小脸上的那份惊讶与喜悦。绿绿的草地或平坦的空地,则会激发他奔跑的欲望,看着他像小驴一样撒欢、疯跑,大人不由也会感染他的欢乐。

厨房时间

很多父母都担心厨房危险,不准孩子进厨房。我们却认为做饭本身就是一项必须掌握的基本生存技能,鼓励孩子进厨房。腾腾从小就跟着我们在厨房忙活,小的时候就择个菜、递递工具什么的,大一点就自己动手,如今煮面和煎蛋这种简单的活儿都不在话下了。其实厨房是个很好的学习场所,在准备材料和做饭的过程中,孩子不仅增强了动手能力,还可以学到很多生活知识和科学原理。

专家观点

会不会,关系极大!

文/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赵忠心

记得在1995年我国刚刚实行双休日制度时,在一次研讨会上,我郑重提出:要加强儿童、青少年的休闲教育,教孩子学会休闲。当时,一位教育局领导当面就对我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赵教授,这种提法是不是太消极了?对儿童、青少年都是提学会劳动、学会自立、学会合作、学会吃苦什么的,要小孩子学会休闲,不大妥当吧?”因为我们很熟,我便直截了当地回应说,请您回去调查一下,学生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都是什么时候培养、发展起来的?学生课本以外的知识是在什么时候获得的?学生头脑里那些不良思想是什么时候获得的?那些违法犯罪青少年都是在什么时候开始学坏的?

猛然提出对孩子进行“休闲教育”,是让人感到莫名其妙,但确实很有必要。

自从实行双休日制度以来,我国中小学生,每年寒暑假、双休日、节日长假的时间长达170多天,占全年的43%左右。学生课业负担减轻以后,课余休闲时间大大增加,实际上每年的休闲时间要超过全年的二分之一。

在休闲时间,孩子们离开了学校,家长又上班,处于一种完全失控的状态。可孩子们活泼好动、不甘寂寞,势必要进行社会交往,从事各种休闲活动。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不是从事有益的休闲活动,就是从事无益或有害的休闲活动。孩子的头脑不会是“真空”状态,不是正确的思想去占领,就是错误的思想去填充。每年这么长的时间如何度过,对儿童、青少年的成长关系重大。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能否合理安排和充分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意义重大。孩子们在学校学习是“发展”,休闲时间则是另外一个“发展”空间。你看,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和各种兴趣、爱好、特长,不都是在休闲时间获得的吗?课外阅读不也都是在休闲时间进行的吗?而不良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也是在休闲时间形成的。社会学工作者到某市监狱对青年犯人进行调查,得出了令人吃惊的结果:87%的犯人作奸犯科是在闲暇时间;77.7%的犯人说是因为穷极无聊便惹是生非、制造事端,寻求刺激;86.6%的犯人是因为在闲暇时间结交了品质恶劣的朋友而走上歧路;96%的犯人说他们的种种坏习惯是在闲暇时间沾染的。

赵老师的小提示:休闲要科学、文明、道德

1. 按照自身条件科学安排。休闲活动的内容,要考虑到自身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和家庭生活条件,从实际出发,确保能促使身心的健康,不要勉强自己,不要过度疲劳。

2. 要尊重社会公德。休闲活动不要损害他人和集体的利益。休闲活动往往是人们同时进行,选择休闲方式,不仅要从个人的喜好出发,也要注意到不妨碍他人的安宁和安全。

3. 要尊重他人的权益。休闲活动主要是自由活动,没有集体的约束,也没有同学、熟人的监督,思想往往比较放松。但放松不等于“放任”,不能任意侵害集体或个人的利益。

推荐:

让孩子的闲暇更有意义的十项活动

1. 探究实验:给孩子提供探究实验的材料,利用城市中的各级各类科技、科学展馆,让孩子近距离地接触科学、科技,以引导、培养他们对科学问题、自然现象探索的兴趣。

2. 阅读欣赏:鼓励、支持孩子多读优秀的书报杂志,有条件的家庭可常年订阅优秀报刊,假日陪孩子逛逛书店,给孩子买些好书。

3. 视听欣赏:欣赏各种文艺体育节目,如电影(视)、戏剧、音乐会、舞蹈、曲艺、体育赛事等,可以去专门的剧院场所,也可以通过网络或电视。

4. 书法、艺术:可以鼓励孩子利用周末闲暇时间研习书法,学习绘画,进行手工创作。书法绘画和手工制作需要孩子静下心来观察事物、沉浸于创作思考之中,使孩子获得创作的乐趣、陶冶性情,得到美的享受。

5. 音乐、舞蹈:把唱歌、跳舞、练琴等设计成乐在其中的娱乐。

6. 体育、游戏:家长首先自己要热爱运动,才能带领孩子参与体育运动,家庭成员之间或者家庭之间、社区中的比赛都是让孩子动起来的良好契机。而和孩子一起下棋、打牌等,既可以锻炼思维,又不受场地限制。

7. 收藏、种植、喂养:集邮、集火花、集烟标、收集笔、像章、纪念币等收藏活动,能锻炼孩子持久的专注力和对美的鉴赏力。种花、喂鸟、养鱼、养猫、养兔等活动,能引导孩子了解生物发育生长的规律,启发对自然界奥秘探索的兴趣和对生命的关怀与尊重。

8. 旅游、摄影:全家人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探访的世界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能开阔孩子视野,陶冶性情,增长知识,调节生活节奏,亲近自然,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增添生活情趣。

9. 科技制作:创造条件,支持、鼓励孩子去参加科技活动,比如去制作小电机、小发动、航空模型等,让他们去享受创造的乐趣。

10. 社会实践:支持和鼓励孩子参加学校和社区组织的各种公益性活动和劳动,可以和孩子一起做志愿者,长时间的假期可以带孩子到别的城市做义工,能帮助孩子全面了解社会,锻炼交往能力,体验分享的快乐。

对像“十一”、春节以及寒暑假这类周期很长的假期,其实父母勿需刻意大费周章地做个大plan。在什么环境下“闲暇”还是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奶奶家的菜园子,小区旁的小沙坑,或是公园里的那个小土丘都是孩子最佳的“闲暇”环境。妈妈要从孩子最感兴趣的方面为抓手,创造出一个孩子乐于参与,同时又能有所收获的“闲暇环境”。

他山之石

在西方,课堂外,无论是双休日还是节假日,很少看见爸爸妈妈陪着孩子埋头做作业,或是赶场到处去补习的。在纽约Books of Wonder书店,几乎每个周末都会组织书作者和孩子们进行读书会,有时还会按书里讲的故事让孩子们排演。当孩子们沉浸书与故事的世界时,爸爸妈妈则可以在书店一角开辟出的bakery小坐歇息,既对孩子进行了“休闲教育”又不耽误家长的阅读和休闲。

同时,很多公益场所也会在节假日安排很多活动和节目,配合父母做 “闲暇教育”。比如,美国很多图书馆在节假日都会安排故事会,有的图书馆还与快餐店和玩具店携手,学生只要阅读一定数量的书,就可以得到免费餐券或可爱的玩具作为奖励。而在博物馆里,孩子们还可通过互动游戏了解历史及其相关知识。

名人论“闲暇”

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只消考察三件事:第一看他们怎样待小孩子;第二看他们怎样待女人;第三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时间。

——胡适

哲学与科学的诞生需要三个条件,一为“惊异”,二为“闲暇”,三为“自由”。

——亚里士多德

人的差异在于如何利用闲暇

——爱因斯坦

只有当孩子每天按照自己的愿望随意使用5~7小时的空余时间,才有可能培养出聪明的、全面发展的人。离开这一点再谈论全面发展,强调培养素质爱好、天赋才能,只不过一句空话而已。

——苏霍姆林斯基

艺术创作和欣赏的能力、娱乐的能力、有意义地利用闲暇的能力,都是公民效率的重要成分,比其它能力训练累加在一起更加重要。

——美国教育家杜威

上一篇:学会用肢体表达爱 下一篇:酒后乱得了什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