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班级学生自治“三部曲”

时间:2022-08-01 02:06:38

实行班级学生自治“三部曲”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魏书生也曾指出:班级管理模式中应把对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作为班级管理的目标,与学校教育目标和未来社会发展对人的要求保持完全一致。中学班主任大多兼任学科教学,教学任务重,班级事务杂,通过实现学生自治管理,可以大大减轻班主任工作的负担,又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实行班级学生自治管理,要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实行团队管理,引导学生自治

在常规的中学班级管理中,一般采取班委会负责制度,即班长带领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生活委员等班干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模式存在一些弊端,一方面,班长工作量大,常有顾及不暇之处。过大的工作压力也导致许多优秀学生不愿意当班长;另一方面,班级干部每人独当一面,难以全面落实自己的工作职责,使得班级工作存在若干“死角”。实行团队化班级管理,即借鉴现代企业管理中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按班级工作类型组建多个管理团队,进行班级管理。团队化管理的优势在于减少了管理层级,改变了以往“班主任——班长——班干部——具体负责同学”这种多层级的工作组织形式,而由某一团队直接负责班级某一方面的工作,扩大了管理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合理设置团队是实行团队化管理的基础。班级纪律团队主要负责学生纪律和常规管理,提醒或强制违反班级纪律的同学改正错误,记录班级的好人好事;体育团队负责每日“三操两课”、运动会和各级体育比赛的参赛和训练,管理好各种集体活动秩序;卫生团队负责组织同学打扫班级卫生、清洁区卫生,组织参加学校劳动;文娱团队负责组织班级学生开展文化娱乐活动,选拔参加校及校级以上文化娱乐活动的参加人员。每个团队设置队长一名,由班级竞选产生。队长负责在班级“招兵买马”,组建各自的团队。在此基础上,由各队长竞选产生班级常务班委会,全面负责班级一切事务,协助各团队队长开展工作。

二、分解班级岗位,落实学生自治

在班级管理团队成立后,要真正做到全面负责班级某一方面的事务,就需要按各团队的工作要求进行班级岗位的分解。在学生自治管理中,魏书生老师提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对班级的一些具体用品及各项专门事务,魏书生发动学生进行承包,使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的管理者,人人都在集体中负一定的责任,增强了全体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将班级的各项工作进行细致的分解,就要设定相应的班级岗位。如,门长、窗长、水长、黑板长、楼道长、考勤长、午餐长、书包长等,这些岗位负责人由各团队队长指定或组织竞争上岗。明确了各个岗位的职责,确定了负责人后,要把岗位负责人名单和岗位职责张贴上墙,形成班务制度。这样既可以做到工作不出漏洞,又能帮助学生牢记自己的职责,通过这种管理形式,既保证了班级事事有人管,又能避免各团队队长成为“孤家寡人”缺少工作力度。同时,也减少了班主任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在严格的制度中,学生的责任心得到增强,把班级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事。实践证明,请同学做的工作越细,学生完成得会越漂亮。作为班主任,我们不仅要关心学生眼前的学习和生活,更要关心学生的需要、发展和将来。当我们面对学生的时候,看到的不仅仅是眼前的这个孩子,还要看到这个孩子的明天和将来。因此,我们要放手让学生管理班级,把学生当作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了解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真正需求,摆正学生的位置,相信他们的能力,让他们明确目标后,事事放手,教育和指导学生学会自治管理。

三、共商班级公约,规范学生自治

陶行知先生说:“学生自治,不是自由行动,而是共同治理,不是打消规则,而是大家立法守法”。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是班级学生活动的指南。我们不少班主任也坚信“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既活泼又冲动,更需要规则的约束和规范。然而,以往的班级管理实践中,班主任制定的那些严密而细致的班级制度,并没有发挥预期的作用,有的甚至形同虚设。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遵守老师制定的班级公约是“要我做”,而不是“我要做”。在制定班级公约时,如果能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使每个学生都参与班级的管理,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又为班级履行义务。通过学生参与制定班级公约,再由全班民主表决达成共识。对于这样形成的班级公约,学生的心理就会认同,就会成为他们追求的目标,就会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班级公约的制定也可以采取反思实践的做法,反思班级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卫生值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一列举出来,制定相应的解决问题的对策,形成班级公约,使班级管理“有法可依”。这样的班级公约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比起服从别人制定的班规,更容易接受和认同,所以学生的执行力也会更好。各团队可以根据班级公约来制定相应的奖罚制度,来进行班级管理。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实行班级学生自治,其根本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逐步走上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之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团队意识和民主意识,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

(作者单位:山东海阳市行村镇第二初级中学)

上一篇: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下一篇:如何进行古诗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