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校园低碳环保的建议范文

时间:2023-12-21 16:18:49

实行校园低碳环保的建议

实行校园低碳环保的建议篇1

关键词 低碳经济 低碳校园 涵义 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in Carbon Economy Perspective

WU Liang

(Xinhua College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20)

Abstract Low-carbon economy is a new development concept of human society in the face of growing pressure on global warming raised, and low-carbon campus as one of the subsystems, a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its meaning and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campus provide a solid foundation. By vigorously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campus, developing green practices, organizational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s, waste collection, and other measures to develop a low-carbon lifestyle of students, provides a development path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low-carbon campus construction.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 low-carbon campus; connotation; pathway

1 低碳经济的提出与内涵

在1998年就有一些学者指出为了遏制气候持续变暖,应该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并进一步提出国际碳排放机制的三个过程:首先短期内,制定鼓励低成本碳减排做法的政策,其次在近期和中期,建立更有力的机制实现碳减排常规化,最后形成一种追求低碳经济的生活方式。不过在2003年2月英国《我们能源的未来——创造一个低碳经济》这一白皮书以前,对低碳经济的研究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当时提出重视低碳经济是由于英国正处在由能源供应向能源供给的过渡时期,英国充分认识到了能源安全的重要性,气候变化的威胁已经迫在眉睫。2006年气候经济学之父尼古拉斯·斯特恩的《气候变化的经济学》报告使学术界对于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重视提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报告中明确提出假设按当前碳排放的水平计算,那么到了二十一世界末世界的温度会提高2~3℃,到了二十二世纪,上升幅度将达到5~6℃,到那时会使全球GDP呈现5%~10%的衰减,对于那些贫穷国家这一比例还会更高。

在低碳经济概念被公众广泛接受之前,类似的概念如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循环经济等已经为公众熟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三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是都强调人类经济行为的可持续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承载力;区别是提出的背景不同,绿色经济是对应于早期粗放式经济的发展使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破坏而提出的,循环经济是对应于中期经济发展过程中极度一次性消耗地球资源而提出的,而低碳经济则是对应于碳消耗和碳排放威胁到地球能源安全和造成气候异常而提出的。认识三者之间的不同点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低碳经济的理解,因而提出的政策建议更具有针对性。

2 低碳校园的内涵及其意义

随着低碳经济概念的提出,许多与其相关的概念也纷纷被人们重视起来。如低碳商业、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等。厘清这些概念对于我们更好地建设低碳校园具有指导性的作用。低碳商业作为低碳经济的一个子系统,可视为是低碳经济条件下的商业或符合低碳经济规律的商业模式。低碳消费是生活的一种态度,反映了低碳生活的要求。社会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以大众的消费模式为根基,这种消费方式体现出人们的一种心境,一种生活习惯。

“低碳校园”属于低碳经济的一个子系统,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低碳经济发展的战略要求,在保证正常教学科研和校园管理的基础上,将有利于校园环境的管理方法融入到学校的日常工作之中,不断研究并应用先进的技术,提倡和推广地消耗、低排放、低污染和高效率、高效益和高效标的观念,全面统筹学校内部和外部资源来切实提高师生的环境理念,进而打造一个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化发展的新型校园。

社会的发展要靠受教育者的推动,受教育者对于低碳经济的理解和实践关系到社会是否能持续将这种理念贯彻下去,而不是昙花一现。因此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就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高校,作为创新型国家的前沿阵地,是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的场所,面对低碳经济的要求,高校作为特殊的个体,应首先担负起先锋责任。如今的高校学子不但具有敏锐的社会洞察力,而且具有创新和社会实践能力,是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军人物。因此,建设低碳校园,让学子们随着环境养成低碳消费、低碳生活的态度非常重要而迫切。

3 构建低碳校园的途径

3.1 学校加强宣传力度

学校成立了环境教育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创建方案,并组织开展创建低碳校园活动。学校把创建低碳校园的指导精神落实在每周的工作会议中,通过会议、学习、交流,让全体教师更深刻地理解低碳的含义和低碳学校的特征,提高全体师生低碳文化素养。

3.2 学校精心统一计划,开展绿色实践活动

如结合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提倡植树活动。这对构建低碳校园,增加碳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良好的操作性。植树节是为了提醒人民重视树木,鼓励人民爱护树木并倡导人民种植树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植树节,据联合国统计,目前世界上已有50多个国家设立了植树节。我国在1979年2月23日的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决定——3月12日为“植树节”。树木对于人类的生存,对于地球的生态环境,都是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印度的一位教授就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如果一棵树的树龄为50年,那么在其一生中将产生价值约31200美元的氧气;对有害气体进行吸收处理,产生价值约62500美元的大气净化效用;增加土壤肥力、涵养水源形成的价值分别约31200、37500美元;提供鸟类及其他动物繁衍场所的价值约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约为2500美元。不包括树木本身的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共创造了约196000美元的价值。因此,学校应大力提倡植树活动,积极组织全校师生在校园里,或是去植物园,或是其他公共区域进行义务植树。

还可以利用如每年4月22日的“世界地球日”、5月31日的“世界无烟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等,组织形式多样的环保纪念活动。在这些节日里,可以结合各级团委来开展主题团日活动,进行具有节日特色的知识竞猜活动,组织各类演讲比赛等。同时,各个二级学院可以针对专业特色来组织关于“低碳生活,你我有责”的专题活动,如法学院的关于保护环境的知识法律普及活动;旅游学院的低碳旅游知识活动;资源与环境学院的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主题活动;艺术学院的环保物品设计活动;工商管理学院的低碳点子创意活动;人文与传播学院的低碳生活DV摄影活动等。

3.3 组织环保社团

在传递“绿色、低碳、生态、环保”的理念方面,学生社团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社团的带动下,可以使学生经常参加一些社会公益活动,最终逐渐成为学生的自然选择和习惯。全国各大高校中涌现出不少这样的社团,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自然保护协会”——致力于培养长江中下游水鸟保护的志愿者,协会不但组织大家在校内观鸟、宣传鸟类知识,每年还会到鄱阳湖、南艳湖等地开展相关学习和实践鸟类知识的活动。经过长期积累,已集结出版了华东地区第一本校园观鸟手册。 在厦门大学全国高校中唯一一个致力于海洋科普的社团蔚蓝社、以“红树林保育项目”为特色的绿野协会等,都受到同学们的“热捧”。因此,我们学校也可以结合专业特色,开创几个具有低碳特色的学生社团,让同学参与其中,尤其是研究生更应该起到带头作用。

3.4 让分类垃圾桶不再形同虚设

分类垃圾有利于垃圾的回收利用,减少再处理垃圾时的资源消耗,从而减少碳排放。大家都知道垃圾分类回收的好处,但一般的分类垃圾桶上仅仅标有“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字样”,一般我们根本无法正确识别,导致分类的虚设。尤其是校园里,作为大学生,我们首先应该培养其正确识别的能力,那么就可以从日常生活的校园里着手,将垃圾桶上具体标明常见的可以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种类,以便于我们形成一种正确分类的习惯。这一点可以借鉴厦门大学的做法。在厦门大学校园里有一种“特殊垃圾桶”,除了标有普通垃圾桶都有的“可回收”、“不可回收”字样,还把具体的垃圾名称列得清清楚楚。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的垃圾直接写在垃圾桶上,一看便知。走出校园开展活动可以引起较大的社会影响,但从身边做起更为重要,这是在培养一种生活态度。许多好的创意可以增加碳汇,创意来自生活,来自身边,也在改变生活。

3.5 学生身体力行,注重日常低碳生活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增强危机意识、节约意识与环保意识,真正了解节能环保对国家及个人的意义。在节约用纸方面,少用纸巾,重拾手帕;每张纸都双面打印,相当于保留下半片原本将被砍掉的森林。在节约用电方面,时时刻刻注意节约用电,要做到随手关闭电灯、电脑、电视、空调、饮水机等电器设备,做到人走电停,这是个人修养的表现;不坐电梯爬楼梯,省下大家的电,换自己的健康;在节约用水方面,洗澡时不以直放水,水桶可以结合起来使用,最好可以安装节水型浴头;自备水壶,少喝瓶装水,尽量节约自来水。在消费方面,购买简单包装的商品,选购绿色产品、绿色食物,倡导绿色消费;少用一次性制品(木筷、纸杯、纸巾等),减少垃圾。做好计划统计,尽量一物多用。学会旧物利用,让有限的资源延长寿命。以上也只是笼统地谈及几个方面,在具体的生活中,我们还应该会结合个人特点,目的是要节约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合理应用强再生能源。

总之,高校作为传播知识、培养人才的摇篮,在全人类为保护生存的家园而奋斗的今天具有庄严的使命、重大的责任,把“低碳校园”打造成低碳经济的教研机构、低碳排放的高校社区、低碳环保的花园环境和低碳行为的示范基地,充分利用校园的优势资源,发挥校园的教育职能,引导人们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对国家和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汪潇潇,杨海勇,龙奋杰.高校低碳校园规划与建设路径研究[J].建筑经济,2013.7:82-85.

[2] [英]帕尔默(Palmer,J.A)著.21世纪的环境教育:理论、实践、进展与前景[M].田菁,刘丰,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3] 郝秀芬,李秀梅,陈文敏,吴翔宇.建设低碳校园:国外高校的做法与启示[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82-85.

实行校园低碳环保的建议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低碳校园建设大学城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108-05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规模和人口的增长,以及当前人类生产生活方式所造成的大量C02排放引起的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各种威胁已成为不争的事实。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问题,许多国家开始采取措施来降低碳排放量,中国也于2009年11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决定,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40%到45%。降低碳排放量不仅关系到我国的环境问题,也关系到我们能否能够摆脱能源危机,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等一系列棘手问题,同时也关系到我们能否经济转型成功,赶超发达国家。而伴随着我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强和投资力度的增加,大学城在城市中所占的规模及其人口承载能力等越来越大,在低碳经济建设中,如何在现代大学城建设低碳校园极为重要。

一、低碳校园的内涵及实践

(一)低碳校园的内涵

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发展模式。第一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的是英国,在2003年2月24日前英国首相布莱尔发表了《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白皮书,对低碳经济做了明确阐述,并对低碳经济的含义、内容等方面有了创新性的概括,指出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在于促进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管理制度创新,彻底转变人类生存发展理念。我国亦在2006年底,由科技部、发改委、中国气象局、国家环保总局等六部委联合了我国第一部《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该报告系统总结了我国在气候变化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全面评估了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近百年气候变化观测及影响,预测了21世纪的气候变化趋势,综合分析、评价了气候变化及相关国际公约对我国生态、环境、经济及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立场和原则主张以及相关政策。《报告》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要降低16%,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要降低17%,节能6.7亿吨标准煤,同时要发展非化石能源,植树造林,增加森林碳汇等,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低碳校园的研究是由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衍生的一个新课题,是在能保障高校正常的教研、日常管理要求的情况下,按照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以可持续发展思想为指导,将有益于环境的管理措施纳入学校全面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大力提倡和推广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并拒绝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行为理念,研究、开发和运用先进的低碳技术,并持续不断地进行技术改进,充分利用学校内外的一切软件和硬件资源全面提高师生环境修养,努力打造一个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的集信息化、现代化、低碳化于一身的新型校园@。本文所倡导的低碳大学城是指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以不影响大学城内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老师的教学研究等一系列基础性活动质量为前提,通过技术层面、制度管理层面和个人行为方式层面的探究来对整个大学城的建设和发展过程进行合理的控制和引导,从而逐步实现大学城区域内的低碳化。因此,低碳大学城的构成模式和推进策略应当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之上,通过各个层面之间的协调找到最佳的平衡点,从而达到以较小的碳排放实现大学城内较高的生活品质的目标⑥。

(二)低碳校园建设的实践

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建设规模、学生人数以及耗能设备急剧增加,再加上中国继20世纪90年代的高校合并后当前又出现各地大学城大规模建设的现象,能源耗费速度逐年增加。包括土地、建筑、基础设备、交通、水、电、饮食、文体、医疗等一系列的消费的增加,给高校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给高校的教学带来了较大的成本。而通过建设低碳校园,可以有效地节约资源,减少不合理的资源浪费,提高办学效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充分发挥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高校在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国防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中做出贡献。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积极推进先进文化、先进理念的传播;要自觉承担引领人类文明提升公众低碳意识的高尚责任⑦。2012年3月印发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基本建设管理办法》中明确提出,在编制校园规划中应当贯彻保护环境、节地、节水、节能、节材的基本方针,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做到以人为本、统筹规划,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尊重标准、勤俭办学,把握节奏、保证安全。这在制度层面上为建设低碳校园提供了保障。

目前,世界范围内许多大学都加入了构建低碳校园(Low-carboncampus)、提倡低碳校园行为的行列,例如耶鲁大学、哈佛大学、东京大学、布朗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都已开始了低碳校园建设的进程。国内高校也开展了建设低碳校园的实践研究,例如,北京大学从节能减排的角度在校园内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出台了《北京大学用电暂行管理办法》、《北京大学节约用水暂行管理办法》、《北京大学水电费管理暂行办法》、《北京大学学生宿舍用电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对水、电采取“定额管理,计量收费“方式”,有效促进了北京大学的低碳校园建设,也为其他高校提供了经验。

二、现代大学城“不低碳”现象透视

我们通过对昆明呈贡大学城内的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大学校园有悖于低碳校园建设现象的实地调研,剖析我国现代大学城在建设低碳校园中所面临的普遍问题。

(一)校园日常生活中的浪费习惯所造成的不低碳现象

建设低碳校园、改善校园环境最基本的驱动力就是个人的环保意识与行为习惯,而当前校园中各种不低碳行为随处可见。(1)办公、教学活动中的浪费现象。如一些不必要的电梯乘坐,一些完全可以在户外进行的排练和演讲等活动全部占用大礼堂或阶梯教室等。另外,每间教室中当天实际平均自习的人数仅占可容纳人数的12%,每间教室的平均用电量为8.39度,每间教室排放出来的CO2为6.59kg,办公、教学区的利用率非常低,资源严重浪费。(2)教材、纸张的浪费现象。学生教材的循环使用率不足10%,以云南师范大学目前有2.4万名全日制在校学生为标准,则在校学生每年消费纸张180吨,若换算为碳排放量,则总共产生了630吨的CO2。另外,还存在文印纸张利用率低、单面复印打印的不低碳现象。统计结果显示,每间文印店每天的平均用纸数量为约3000张,每个学校平均拥有8家复印店。若每年以280个教学日计算,每个学校每年的用纸量为6720万张,产生的碳排放量1.1吨。(3)水、电、粮食、出行等方面的浪费现象。在大学城内,宿舍与教室经常存在无人或仅有几人的情况下日光灯全开的情况,宿舍及办公室中常有电脑旁无一人却长时间运行等现象。另外,当前大学城普遍使用一次性餐具,校园内的部分超市仍然提供免费塑料袋,粮食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在对校园停车场车辆的调查中发现,大约23%的教师拥有并驾驶私家车上下班,导致高校通勤车空车率增加,造成能源耗费及不必要的碳排放。

(二)大学城规划与建设不合理所造成的不低碳现象

首先,大学城在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盲目攀比而过度扩张建设的现象。呈贡大学城地址在呈贡区洛羊镇,坐落于吴家营、朗家营、缪家营自然村地界内,占地43.15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目前昆明半个市区。一期规划投资将达到31亿,新校区最终规模是15万人,投资约100亿元。呈贡大学城建设占用大量缓坡耕地,造成土地等资源的铺张浪费。其次,校园建设存在重改造、轻保护的现象。不少高校将天然树林草地改造为人工林和草坪,有些甚至填埋天然湖建造人工湖,这种以人工种植的平整草坪和靠别处移植过来的树木破坏原生态的树林草地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最后.大学城中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办公楼、教学楼等建筑的单元空间有扩大的趋势。调查中发现,不少高校教室、办公室明显过大,一些高职称的教职人员和领导人员同时拥有多问单人办公室,造成办公等资源闲置浪费。

(三)大学城资源共享不充分所造成的不低碳现象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学城中紧邻的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之间在设备使用、实验室建设、会议室建设、网络资源等方面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导致资源占有率高利用率低,没有实现充分的教学资源共享的初衷。首先,课程与教师资源共享不充分。呈贡大学城各高校之间没能够利用各自学校相应的比较优势学科来进行校际的授课教学,而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也发现很少有同学会选择去外校选课,仅有少数高年级学生去外校旁听。其次,图书馆共享不充分。在图书馆自习室共享方面,去过外校图书馆自习的同学还不及被调查同学的1%,基本没有同学借阅外校图书资料。最后,实验室设备共享不充分。在参与访谈和调查的各校学生中,基本上没有人使用过外校的实验室及实验设备。

三、探求现代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主要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以及校园主体的行为层面,提出实现现代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的路径。

(一)构建科学有效的节能减排制度体系

1 完善高校考评与监管制度

2007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我国国家机关的办公建筑与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施内容分别为能源消耗监测、能源消耗统计、能源审计及能耗效用公示等⑩。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的考评与监管制度,注重考核高校的低碳建设水平与能力,将相关的一些低碳考核指标引入评价学校的综合绩效指标中去。另外,要完善高校校园监管体系,明确各个主体的职责,将其落实到人头上,将低碳责任与领导干部的政绩挂钩,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在校园的低碳建设中做到权责分明,科学高效。

2 建立高校碳排放数据库体系,制定量化减排标准制度

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的核心就是要进行节能减排,节能减排需要我们寻根求源,通过碳排放的核算来指导高校的这项工作。高校可以利用其科研能力强、科研资源丰厚的优势,来进行碳核算方法的研究、推广、运用;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协助建立全国高校碳排放核算体系,制定相应的减排标准,为各高校比较碳排放量、碳排放结构提供依据。通过碳核算的优化,节能减排的量化指导,使得高校在低碳校园的建设任务执行过程中更具针对性,也使得相关部门能够合理制定高校减排目标,科学分配低碳减排的任务。

高校应制定多级指标的减排标准,并结合上级监管考核制度和碳排放数据库体系对自身节能减排进行量化检测和指导。通过每个指标的量化数据记录、绩效分析、质量评价等,来制定下一阶段节能减排的教学与工作计划,并建立动态的节能减排标准制度。

3 推动政府的政策工具创新

政府作为低碳经济治理的主体,其行政上、法律上和财政政策上的相关举措,都对大学城低碳校园的建设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在低碳校园建设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法律手段和参政手段来规范校园低碳校园建设主体的行为。通过对增加低碳行为效用与收益,促进校园低碳;通过增加高碳行为的成本,来减少校园的碳排放。一方面可以利用碳税来对碳排放超标学校征税。政府可授予每个高校碳排放有限额规定的许可权,不同规模高校设定不同碳排放配额。如果高校的碳排放超过了配额排放量.就可对基征碳税,通过增加高校碳排放的成本来减少其高碳行为。而碳排放在政府规定的配额以下的高校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通过减少高校的减排成本来鼓励高校进行低碳减排行动,从而促进高校的低碳校园建设。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低碳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并通过财政补贴来促进低碳校园建设。补贴又称为“负税收”,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该项措施做得好的当属日本,日本历年用于研究开发资金投入的费用占GDP的3-4%,领先于欧盟及美国这些低碳强国。日本作为一个能源进口国家,在经历各种能源危机后,很早就推进了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从中积累了大量节能技术,并在低能耗方面名列世界前端。他们对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照明路灯、环保节能灯、低碳建材的高校进行补贴,来鼓励高校的低碳发展,并加大了对高校低碳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对低碳技术和模式的研究予以专项支持,推进低碳技术和模式的集成示范及推广,引导高校与企业直接进行低碳技术交流合作,推进高校低碳技术科研的商业化进程。

(二)大力推广应用现代节能减排技术

1 校园能源与材料使用低碳化

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社会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和石油这两种“高碳”一直占据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高校的能源使用主要是煤炭、水、电、天然气等,从目前来看高校的能源消费结构很难短时间内改变。这就需要我们将高碳能源低碳化,多开发使用清洁能源、低碳环保型材料,多采用低碳技术应用到我们的校园建设中。校园的道路照明与规划采用的光源应该是高效节能的,尽量采用太阳能路灯、风能路灯、IED灯等来构建学校的低碳道路照明系统,学校的塑胶操场也应当采用环保型纳米材料塑胶跑道等高新低碳技术产品。同时,新型的校园教学楼建设与设计也要多采用低碳技术,可以通过选用保温隔热的建筑材料、合理的采光和通风的建筑设计等来实现建筑低碳化。

2 校园办公与教学低碳化

低碳教学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低碳知识的传授,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低碳化。关于低碳知识的传授,可以从简单的低碳概念介绍到怎样具体实现低碳、从宏观的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到微观的低碳经济技术等,来对在校大学生的低碳知识进行普及。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和学生效仿的对象,更要加强低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通过低碳知识的教授、传播以及师生交流来增强大家的低碳意识,为高校低碳校园建设打好理论基础。教学过程的低碳化,主要包括充分利用教学设备资源、教师资源和构建低碳课堂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媒体设备、教学耗材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及时将已经老化了的高耗能的教学设备器材更新为新型的低碳设备。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开设一些精品课程和运用远程教学等方式来实现低碳教学;通过网络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来实现大学城资源共享。

低碳办公,是对教师办公行为的低碳化。主要是通过在公务活动中减少能量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首先,要减少对办公设备耗材的使用,通过应用无纸化办公平台来减少文印,通过网络在线文档处理、电子邮件收发等减少办公设备耗材的使用。其次,教师要尽量乘坐校车而非自驾私家车,通过召开远程会议来减少不必要的出差,缩减不必要的旅行次数和人数等。

3 校同碳汇减排

低碳校园的建设不但要从“碳源”JL进行有效的抑制,减少碳排放还应从“碳汇”的角度进行考虑。“碳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植被生长吸收二氧化碳,另一种是通过将二氧化碳捕获和埋在来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排放。目前大学城高校虽有绿化,但存在绿化覆盖率不足以及将原有自然林毁掉变为人工林的行为。这就要求高校正确认识绿化在校园低碳建设中的作用,采取措施增加绿地面积,通过种植一些“碳汇”能力较强的植被,维护改善校园原始树林,以设计“绿屋顶”等来实现最大发挥植被碳汇的功能。研究表明,森林覆盖率每增加1%,便可以抵消0.6-7.1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扩大校园绿色覆盖率是缓解校园减排压力的有效途径。比如进行楼面种植形成“绿屋顶”,还可以实现对周围建筑物环境的美化,而且能够保温隔热、吸收二氧化碳。其次,推广碳捕获和碳埋在技术。该技术将成为未来大规模减排二氧化碳、延缓全球气温变暖的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方法。高校要加强与大型电厂、炼钢厂等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相关科研与实习项目,确保高校在未来可以通过碳捕获、碳埋存技术进行碳汇减排。

(三)营造师生广泛践行的低碳生活氛围

1 营造低碳校园理念,引导低碳实践

首先,要广泛开展低碳校园宣传活动,鼓励开展低碳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校园学生团体的作用,开展各种低碳宣传,举办各种低碳实践活动,比如低碳校园建设的演讲比赛、低碳知识竞赛、低碳技术设计大赛等。邀请国内外学者进行有关低碳的专题讲座,为师生灌输低碳发展理念、普及师生低碳知识、提高师生对低碳校园建设的责任和意识。其次.完善校园网建设,使校园网成为低碳校园建设理念传播与交流的场所。可以开设网上低碳校园建设的专栏、论坛,给师生创建一个低碳校园建设建言献策、经验交流的途径,使得广大师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来参与低碳校园建设。再次,开展多学科协同的低碳教育,夯实低碳行为理论。低碳问题的研究涵盖地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又涵盖经济、法律、哲学等社会学科,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系统问题。高校在低碳教育上应打破各学科教育的独立,通过开展多学科协同的低碳教育使校园主体综合系统地掌握低碳知识,为践行低碳校园夯实理论基础。最后,将低碳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低碳校园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观念,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之自觉参与低碳校园的建设,从根本上杜绝校园中的不低碳行为。

2 建立校园低碳行为准则。规范低碳行为

实行校园低碳环保的建议篇3

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总理向世界做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庄严承诺。作为迅速崛起的经济实体和温室气体的排放大国,中国的低碳之路可谓任重而道远。然而,环境和气候问题不仅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再是环保主义者或专家学者关心的问题,要达到我国提出的低碳目标,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高等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对于国家的低碳社会建设理应率先垂范,领风气之先。毫无疑问,加快低碳校园建设将是高校落实科学发展观,勇担社会重任的必然要求。

一低碳、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

低碳,英文是low-carbon。简单地说,就是降低或减少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全球为什么会变暖?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增加。所以,为了给地球“解暑降温”,为了挽救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必须降低或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经济,英文是low-carbon economy。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创建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发展观的改变。它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

2003年,英国布莱尔政府发表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最早提出“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继英国之后,日本、美国等国纷纷发展低碳经济,作为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保障能源安全以应对气候变化的基本途径。当前,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性的共识与行动。

在此背景下,“低碳生活”也应运而生。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虽然是个新概念,但它反映的却是世界可持续发展的老问题。

低碳,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类人生态度,更是一份社会责任,在势不可逆的低碳时代面前,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地球做点事。

二低碳校园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种创新实践,是实现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在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今天,在校园生活中引入低碳生活,构建并推广低碳校园也是刻不容缓的。

1大学校园应成为“全民低碳”的排头兵

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低碳环保的宣传者和践行者。倡导低碳生活,建造低碳社会,低碳校园应该是我们的出发点。

当代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先进理念的吸收者和传播者,也要采取实际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担负起时代和社会赋予的历史使命。青年大学生知识广博、充满朝气、思想认识趋于理性,通过在校园倡导“节能减排,低碳生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低碳环保意识,并推动全社会对低碳环保的关注,有利于形成全社会的绿色生活理念;大学生自觉践行低碳环保也是勇担社会责任的表现,通过他们的先锋带头作用,必将带动全社会推广和落实节能减排政策,为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大学生的力量就像“星星之火”,必将“可以燎原”!

2选择低碳转型是高校自身强烈的内在需求

在传统运行模式下,我国高校“高碳”特征非常明显———大学系统的能耗主要依赖电能。在中国,电能主要是由火力发电产生,火力发电的主要燃料是煤炭。煤炭消费比重大,二氧化碳排放强度自然就高。从1999年的大众教育代替精英教育开始,我国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能源需求也不断激增。这给很多正在扩招中的高校带来了很多压力和困难。

高校节能潜力巨大,将低碳生活引入校园生活,建设绿色、节约、环保校园具有重要意义和社会价值。根据统计数据推算,如果百所北京高校都建设成为“绿色大学”,采用行之有效的节能技术,每年至少可以节约资金20多亿元,节水量超过12个亚洲最大的人工湖———北京密云水库的总水量;推而广之,如果全国近千所高校都成为“绿色大学”,一年便可节省约210亿元,还可省出26个中国最大的城中湖———武汉东湖的水体量,增加七个半香港大的绿化面积。2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再小的举措一旦扩大到全校也会减少大量的碳排放,如果让更多的学生接受低碳教育,让更多的学校成为低碳学校,就能实现由“高碳”向“低碳”的跨越,就能实现高校和谐、可持续的发展!

3国外高校加速推进低碳校园的举措给中国高校低碳校园建设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压力

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校园节约建设。早在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上,部分国家就提出了“绿色学校”的理念。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欧许多著名高校围绕环保、节能相继发起组建高校联盟,响应者颇多,影响力颇大。目前,世界许多大学又开始加入了构建低碳校园的行列。例如东京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世界著名大学已经开始了低碳校园的建设。

我国政府对高校校园建设也给予了很多的关注。2008年7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高等学校节约型校园建设,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节能节水工作的意见》(建科[2008]90号)。建设节约型校园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项重要举措。目前,国内一大批高校在节能节水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步深入我国高等院校,节约型校园建设正在积极、有序地开展。

当下兴起的低碳之风无疑给正在进行的节约型校园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与活力。与国外各高校相比,中国许多大学低碳校园的建设正处于起步阶段。但我国各高校也已经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趋势,正努力寻求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校园低碳转型之路。

三低碳校园建设的根本途径

构建低碳校园,高校要把低碳理念融入高校的教学与管理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校园基础设施的低碳化

学校能源部门须制定严格的水电管理制度,采用节能型照明灯光源、及时排查和修理有故障的自来水系统等,避免因设备的原因导致浪费。学校的基础建设部门要淘汰一批落后、耗能的基础设施,加大可再生能源在校园中的利用,如老旧建筑的节能改造、校园景观灯改造、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等等;要保护校园内的绿色环境,避免因为校园建设而引起的对植被的侵占。学校的后勤部门要注意水循环利用、垃圾处理及废品分类回收,尽量循环利用有限的资源。

2师生生活理念与生活习惯的低碳化

我们教师不仅要率先垂范、积极践行低碳生活,而且在低碳的宣传和教育方面也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学校课堂是一个低碳教育的重要阵地。在教学中找准“切入点”适时适量地渗透低碳理念,可以培养具有低碳意识、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高素质的人才。

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开展各种校园活动,比如低碳知识竞赛、低碳发明展览、低碳生活周等,支持以低碳为中心的创新型科研项目,开发低碳技术,为师生搭建研究或参与的平台,群策群力,为建设低碳校园提供决策依据,为自身节能减排挖掘潜力。

3学校运行管理的低碳化

校领导应高度重视低碳校园的建设。要将低碳校园的建设视为一个长久的目标,而不是一个短期规划,以最终实现校园二氧化碳的“零”排放。要建立低碳校园执行小组,建立信息交流平台,随时和更正信息,并与周边其他大学交流协作。

学校领导机关还要把低碳校园的理念积极付诸行动,通过讲座、学习、考察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包括管理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在内的所有行政人员对可利用资源短缺现状的认识,增强他们勤俭节约的意识,养成良好的低碳行为习惯;此外,还要把低碳行动制度化,实行严格的奖俭惩奢制度。

总之,虽然我国高校的低碳校园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指导下,我国高校一定能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低碳校园之路,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好表率作用,为我国和世界的低碳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赵晶.国际低碳校园建设之于中国高校的经验[J].国际城市规划,2010,25(2).

[2]刘瑞芳.监管建筑节能建设低碳校园[J].建设科技,2010,(2).

实行校园低碳环保的建议篇4

工作总结有利于员工个人成长。所以,越是跨期长,越是重要的工作总结,准备就应当越充分。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低碳校园活动总结范文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低碳校园活动总结范文参考一

本班积极地响应了学校的号召,与20xx年6月6日在本班教室开展了以“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为主题的活动,此次活动的开展同学们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并积极参与其中,使本次活动受到了较好的效果。

本次活动的意义在于,让同学们在活动的过程中,深入的了解“低碳环保”的真正意义,并参与其中,以自身微博之力,带动起社会的低碳环保意识,让“低碳环保”不仅仅只是一句空谈,而让他成为一种存在于每个人身边的生活方式,一种生活的态度。

低碳生活,是指社会生活的各项活动所耗用能源要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在本次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得十分的活跃,结合自身对低碳环保的知识,发挥平时锻炼的交流水平,走入社会中,倡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其中来,在与群众们的交流中一个个金点子不断的从民众的头脑中涌现出来,少用一公斤水,少用几张打印纸,少开一天私家车,自带环保袋,关掉不必开的灯和拔掉不使用的电器插座……群众们纷纷表示,低碳生活对每个人来说,是一种态度,是一种理念,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实践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由此可见,“低碳环保”的意识在人民群众的心中也是占据着一定的分量的,这是我们在活动中得到的的欣慰,也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我们应该从节电、节水、节碳、节油、节气这种小事做起,低碳生活是我们要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只要我们去行动,就可以接近低碳生活,达到低碳生活的标准,这些看似不经意的小事,都是在为

以上是本班在开展“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主题活动的简要总结,类似低碳环保的教育与活动我们会坚持不懈的开展着,培养自身与广大社会群众的低碳环保意识,为建设和谐社会而不断的努力。

低碳校园活动总结范文参考二

根据上级通知安排,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针对校园师生中存在的问题为教育重点,以师生的日常生活行为为主线,切实加强全体师生的节能减排教育活动。我校将6月13日至17日是定为节能宣传周,并开展了一系列的节能宣传活动,积极引导广大教师和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增强节能意识,传播节能理念及节能知识。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思想上重视、分工上明确,为做好宣传工作提供了保证。

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把开展节能宣传教育活动纳入了学校6月份的主要工作议事并成立了节能宣传周活动领导小组,由分管政教的主管领导负全责,政教处工作人员周密安排、具体实施,在13日-17日期间安排了系列活动,切实做好了学校节能宣传。

二、突出了低碳节能宣传主题,倡导了低碳生活方式。

学校在开学以来就紧扣“低碳”,开展了大型“低碳生活进校园、进家庭、进社区”德育教育活动,先后进行了活动启动仪式、诗歌演讲赛、主题班会、为教师发放手帕等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6月中旬,为积极响应20XX年“节能低碳新生活教育系统做表率”节能宣传周主题,学校还号召全体教师少开车多走路上班,并严格控制各办公室开空调的时间和温度的设定,在校园内推广使用节能灯具等各种具体节能措施,积极引导全校师生科学消费、低碳消费,为打造绿色校园奠定了良好的氛围。一时间,校园内“今天,你低碳了吗”成了流行语。

三、开展了低碳节能进班级、进课堂、进生活系列宣传活动。

1、开展了一次面向全校师生的节能倡议活动。

在6月13日升国旗仪式上,学校向全体教师和学生发出倡议,要求低碳节能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节约一滴水、一粒米、节约一度电,自觉树立低碳理念、践行低碳生活。注重引导学生以实际行动来节约用电、节约用水、节省粮食、节省日常用品、节省纸张。

2、在基础年级开展了一次“低碳节能”为主题的调查活动。

3、在校园内利用黑板报、广播站开展低碳节能知识宣传。

为低碳节能周创造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利用学校各班级的黑板报组织学生进行了一期低碳节能知识的板报宣传,提高了学生的节能意识,丰富了节能知识;发挥校园广播站的作用,介绍低碳节能的意义、做法,扩大了宣传的影响面和广泛性。

4、组织各班发挥主观能动性,举行了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班会。

6月15日的主题班会课上,有些班组织学生进行演讲、有些班让学生介绍低碳节能的好做法,有些班组织学生亲手制作环保袋…….各班八仙过海,丰富了低碳教育的形式,提高了教育的实效。

5、将低碳节能纳入班级管理评比,强化外在监督。

每天学校都组织学生对各班级的纪律、卫生、环保等进行量化打分,对教室内晴朗白天开灯、无人时不关电扇等现象进行批评扣分并及时通报,从而有效的督促了各班对电灯的管理。

总之,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以年级组班级为主,学生积极参与活动。通过专题教育活动,全体学生了解了节能的主要目标和总体要求,懂得了节能的重大深远的意义。明白了从“衣、食、住、行、用、其他”六个方面节能的相关日常生活行为。

低碳校园活动总结范文参考三

口能减排工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为全面推进“节约型、友好型、廉政型”校园建设,现结合学校实际,特总结如下:

学校节能减排活动要紧密结合“创建节水型校园”工作而开展,教育大家“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扎实做好节能减排各项工作。

1.开一次会。学校利用校会升旗时间,举行20xx年节能宣传周和全国低碳日活动启动仪式,向全体学生发出活动倡议,通报活动安排和要求。安排班级召开以“节能有我,绿色共享”为主题的班会。

2.上一堂课。学校组织学生收看节能低碳专题片和宣传展板。

3.参加一次实践活动。学校组织学生统一回收废旧电池活动;发动学生编写节约用水好习惯、好方法、好措施等。

4.开展一次征文撰写和点评活动。结合语文教学实际,开展一次以节能、低碳为主题的作文撰写和点评活动,使学生更加深刻理解节能低碳重要意义。

5.加强学校水、电及办公耗材的管理,厉行节约,杜绝浪费,并完善节能减排相关制度。

工作要求

1.加强领导,组织落实。学校成立节能减排工作机构,并把节能减排工作纳入议事日程,真正做到让每一位师生员工都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2.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学校层层分解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建立考核评价制度,并将加大经费投入,在人力、物力及经费等方面给予支持,以保证节能减排工作的顺利完成。

3.检查指导,规范管理。为保证各项节能减排工作任务的落实,学校必须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规范管理,在工作中指导广大师生和教职工认真开展节能减排活动。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对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要制定措施逐个化解。

4.收集资料,及时上报。要重视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及时将涌现出的典型推荐给媒体进行宣传。

达到活动的目的:

1.建立健全节能减排规章制度,形成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创建节约型校园的长效机制。努力使学校水、电、办公耗材等费用开支比上年度减少5%。

2.通过大力宣传、强化教育、任务分解、监督检查等措施,使广大师生和教职工牢固树立节能意识,养成良好的节能习惯。

实行校园低碳环保的建议篇5

1引言

随着工业的发展,能源大量消耗,产生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引起全球性环境危机,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酸雨腐蚀、雾霾污染等频频出现,预示着我们的生态正遭受着打击。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已经意识到问题严重性,率先在联合国气候大会上确立了减排目标:到 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这说明中国生态环境的压力还是过大,仍有必要进一步推行低碳生活,而进行“低碳城市”和“低碳社会”建设,低碳校园建设是重中之重。

所谓低碳校园即两型校园,是指在两型社会的基础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校园。资源节约型校园指在校园建设中,以节约资源为基础,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整合资源。环境友好型校园旨在对校园进行建设和规划,有机结合学校、老师、学生,建立环境优美的校园以及完善校园服务、制度,实现效用最大化[1]。

2两型校园建设现状分析

随着低碳意识日益盛行,部分高校抓住机遇,较早投身于两型校园的建设中,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武汉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复旦大学等,此处将重点介绍同济大学。同济大学两型校园建设起步较早,2004年设立能源管理办公室,2005年成立“校园节能督察队”,对校园水、电、纸张等使用情况进行督察。2009年,推广计算机使用,并定期公布碳排放。2010年,全校80%的建筑开始投入监管对象中[2]。2011年,完成对整个校园能耗数据的全面计量工作。对教材、纸张使用进行统计,实现循环使用。同时,同济大学善于将低碳技术应用于新建教学办公设施中(旭日楼),比如“中水回用”,通过对洗浴水的循环使用,每年为学校节约10万吨自来水。同济大学低碳建设不仅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在国际上也得到了认可。

两型校园建设已在多所高校实施并已见成效,但对于江西省内,较少有高校进行低碳校园建设,且成效不显著,不利于江西省低碳建设。而江西财经大学作为江西高等财经学府,有责任投身于两型校园建设,成为江西低碳建设的践行者。

3江西财经大学两型校园建设

江西财经大学坐落于南昌,有蛟桥园、麦庐园等4个校区,校园是全国绿化300佳单位之一,现有各类在籍学生34万人;践行低碳理念,创新特色办学,实现江西财经大学建设的“帕累托最优”,低碳校园建设是最佳选择。本章将结合江西财经大学的实际情况,分析江西财经大学面临的问题和现状,分析其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31江西财经大学两型校园建设现状分析

为了能更深入地了解低碳校园建设现状及其实施效果的影响因素,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此次调研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紧扣“两型校园”概念界定,了解江西财经大学资源利用、配置与校园景观设计规划现状;另一部分是对江财学生进行问卷调研,从低碳校园建设的主体参与者方面收集数据,了解江财学子低碳意识认知度及其原因。

311校园资源利用及配置

校园资源利用及配置主要包括资源的节约利用以及资源利用实现帕累托最优,资源的节约利用体现为水电的利用,资源帕累托最优主要表现于后勤保障处资源合理配置。

(1)水、电资源利用

第一,用电量:江西财经大学在节能节电方面,采取了许多措施:江财保障处推进麦庐园校区节能监管平台建设及公共场所照明用灯节能改造。安装LED灯、对路灯节能设备进行改造。江财相关协会每年按时举办“地球一小时”活动,积极倡导学生节约用电。“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力量不容忽视,据统计,南昌市在2013年3月举办“地球一小时”活动后,为南昌地区节电41万千瓦时,这意味着减少二氧化碳排放40887吨,减少碳排放11152吨[ZW(]南昌晚报:http://wwwncwbwcnhtml2014-03/28/content_154219htm?div=-1[ZW)]。

第二,用水量:江财学生公寓生活用水属于“公益性”用水,不收取任何费用,因此随着学校人数的变化水资源消耗有实际增加趋势。但江财积极响应资源节约建设号召,并在节约用水方面取得了成就。据江财节能监管平台监测数据显示:2014年上半年间全校节约用水量超过40万吨,折合金额80余万元。

为达成资源节约建设,学校后勤保障部门采取许多了措施。①积极堵住用水用电“跑冒滴漏”。②将管理节能、技术节能、行为节能三管齐下。③持续加大节能投入,投资11万元安装节水器3000个、红外线智能节水控制器80个。④学校建成雨水回收系统并投入使用,成为校内绿化用水、湖水补给的重要水源[ZW(]江西财大报:http://epaperjxufeeducn/indexasp?ly=content&newsid=6767&nodeid=1435[ZW)]。

(2)后勤保障处资源配置

江西财经大学特设部门后勤保障处资源配置存在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利用效率未达到最大化。一是后勤保障处平台利用率。后勤保障处平台上部分模块信息未时时更新,较为滞后,浏览者无法获取最新消息。二是后勤值班员工效率。当学生宿舍电费用完,只能于特定时间进行缴纳,缴纳时间常与上课时间冲突,错过电费缴纳,影响正常学习、生活。

312校园绿色景观设计

校园进行环境友好型建设应致力于景观设计与规划,景观是一个学校规划的一部分,为学校增添生机。本文主要对江西财经大学蛟桥校区和麦庐校区进行探讨。

麦庐校区的景观设计分为三个中心点,两条景观带和一条景观主轴,三个中心点分别为校区中心的集会广场;教学区中心的休憩广场,场地处理结合坡地特征,以铺地和绿地相结合的景观设计;生活区中心以保留的小山为基础形成以休闲娱乐为主的大型绿地。

蛟桥校区,北区有蛟湖、北湖,湖边环绕着垂柳及红枫,音乐广场,园内遍植各色植物的沁园,以及各具特色的耸翠园、榴园、思创港湾和紫薇园。

虽然江财景观设计规划比较合理,但同学对于校区景观的覆盖率还是不满意。据统计:有6393%的同学建议应加大绿化面积,特别是麦庐校区,由于是新校区,绿化面积比较少,有必要提高绿化。

313学生低碳意识认知度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网络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的四个年级的本科生和部分研究生同学进行调查。由问题“请问您了解两型校园建设吗?”的调查结果(如图)可知:学生对于两型校园建设的认知度比较低。分析其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学校宣传力度不足;文化建设不成熟。

调查结果图

(1)学校宣传力度不足。江财成立了4个大型协会:碧水行动协会、绿派社、和然根与芽、循环经济协会,各协会积极举办多种精品活动,带动各位同学加入两型校园建设。但从统计知,学校里有6944%的同学从不参加精品活动,同学参与度极低。其主要原因是学校宣传力度不足:宣传方式单一、死板。宣传单、横幅是宣传的主要方式,近年新增微信宣传,但总体宣传效果不佳:宣传单使用频繁,效率低下;横幅宣传范围固定、效果有限;微信平台普及率低,缺乏创新。

(2)文化建设不成熟。老师作为学校主干,应引导学生了解两型建设,使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与专业挂钩,培养环境保护意识。但江财在这方面行动力尚缺,从江财选修课程中可以发现,在环境资源方面学校开设课程较为欠缺、相关专业教师数量有限,产生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校在两型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不成熟。

综上所述,江财在低碳校园建设上采取了许多措施,在用电用水上管理得恰到好处,秉承者低碳经济的理念,建设江西两型校园。但同时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低碳意识比较薄弱,宣传力度不足,文化教育不成熟等。

32江西财经大学两型校园建设实现路径

两型校园建设需理论结合实践,江西财经大学在两型校园建设实践方面已取得许多成就,并于2014年3月被评为“全国第一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但在理论方面需要加强,实践方面也需更进一步完善。

321提高低碳意识,落实宣传效果

两型校园的建设需要有机联合学校、学生、教师三者,发挥各自作用,改变以往单一、死板的宣传方式,适当加以创新,举办各种特色活动,比如节能技能小竞赛、废纸换取植物等,吸引更多的学生自主关注并加入两型校园建设,提高低碳意识。同时杜绝强制参与、广泛撒网。

322充分利用已有资源,实现与互联网挂钩

(1)水电费缴纳

为实现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可在后勤保障处的网站上设置缴纳电费专栏,实现网上电费缴纳,形如江财已存在的网上报修业务。另外还可以设置一体机,将水电费缴纳与学生银行卡或者一卡通绑定,随时进行水电费充值,形如江财已存在的网费、一卡通充值。

(2)实时消息来源

后勤保障处实时更新消息,让后勤保障平台成为广大师生的消息来源,比如:将引进何种花种,种植于什么地方等,并实现与学生、老师交流,了解老师、学生的需求,实现学校、学生、老师有机结合,达到效用最大化,携手共建两型校园。

(3)寝室公寓大门

公寓门全智能设计,比旧式的单纯公寓门在安全上得到了提升,但对于旧式公寓楼,工程量大,此时可通过“一人一卡”实现,学生只有通过持有一卡通才能进出公寓,无卡者必须进行登记才能进出公寓,这在一定程度上拒绝了外来不明人士的混入,保证了同学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免受侵害,充分利用“一卡通”资源,建立友好型校园。

323重视文化建设,共同学习环保知识

实行校园低碳环保的建议篇6

现代大学城“不低碳”现象透视

我们通过对昆明呈贡大学城内的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云南大学等大学校园有悖于低碳校园建设现象的实地调研,剖析我国现代大学城在建设低碳校园中所面临的普遍问题。(一)校园日常生活中的浪费习惯所造成的不低碳现象建设低碳校园、改善校园环境最基本的驱动力就是个人的环保意识与行为习惯,而当前校园中各种不低碳行为随处可见。(1)办公、教学活动中的浪费现象。如一些不必要的电梯乘坐,一些完全可以在户外进行的排练和演讲等活动全部占用大礼堂或阶梯教室等。另外,每间教室中当天实际平均自习的人数仅占可容纳人数的12%,每间教室的平均用电量为8.39度,每间教室排放出来的CO2为6.59kg,办公、教学区的利用率非常低,资源严重浪费。(2)教材、纸张的浪费现象。学生教材的循环使用率不足10%,以云南师范大学目前有2.4万名全日制在校学生为标准,则在校学生每年消费纸张180吨,若换算为碳排放量,则总共产生了630吨的CO2。另外,还存在文印纸张利用率低、单面复印打印的不低碳现象。统计结果显示,每间文印店每天的平均用纸数量为约3000张,每个学校平均拥有8家复印店。若每年以280个教学日计算,每个学校每年的用纸量为6720万张,产生的碳排放量1.1吨。(3)水、电、粮食、出行等方面的浪费现象。在大学城内,宿舍与教室经常存在无人或仅有几人的情况下日光灯全开的情况,宿舍及办公室中常有电脑旁无一人却长时间运行等现象。另外,当前大学城普遍使用一次性餐具,校园内的部分超市仍然提供免费塑料袋,粮食浪费现象随处可见。在对校园停车场车辆的调查中发现,大约23%的教师拥有并驾驶私家车上下班,导致高校通勤车空车率增加,造成能源耗费及不必要的碳排放。(二)大学城规划与建设不合理所造成的不低碳现象首先,大学城在规划与建设中存在盲目攀比而过度扩张建设的现象。呈贡大学城地址在呈贡区洛羊镇,坐落于吴家营、朗家营、缪家营自然村地界内,占地43.15平方公里,面积相当于目前昆明半个市区。一期规划投资将达到31亿,新校区最终规模是15万人,投资约100亿元。呈贡大学城建设占用大量缓坡耕地,造成土地等资源的铺张浪费。其次,校园建设存在重改造、轻保护的现象。不少高校将天然树林草地改造为人工林和草坪,有些甚至填埋天然湖建造人工湖,这种以人工种植的平整草坪和靠别处移植过来的树木破坏原生态的树林草地的行为是不可取的。最后,大学城中学生公寓、教师公寓、办公楼、教学楼等建筑的单元空间有扩大的趋势。调查中发现,不少高校教室、办公室明显过大,一些高职称的教职人员和领导人员同时拥有多间单人办公室,造成办公等资源闲置浪费。(三)大学城资源共享不充分所造成的不低碳现象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学城中紧邻的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等高校之间在设备使用、实验室建设、会议室建设、网络资源等方面存在着重复建设的问题,导致资源占有率高利用率低,没有实现充分的教学资源共享的初衷。首先,课程与教师资源共享不充分。呈贡大学城各高校之间没能够利用各自学校相应的比较优势学科来进行校际的授课教学,而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也发现很少有同学会选择去外校选课,仅有少数高年级学生去外校旁听。其次,图书馆共享不充分。在图书馆自习室共享方面,去过外校图书馆自习的同学还不及被调查同学的1%,基本没有同学借阅外校图书资料。最后,实验室设备共享不充分。在参与访谈和调查的各校学生中,基本上没有人使用过外校的实验室及实验设备。

探求现代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途径

针对上述问题,笔者主要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以及校园主体的行为层面,提出实现现代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的路径。(一)构建科学有效的节能减排制度体系1.完善高校考评与监管制度2007年颁布的《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指出:我国国家机关的办公建筑与大型公共建筑的节能监管体系建设实施内容分别为能源消耗监测、能源消耗统计、能源审计及能耗效用公示等⑩。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制定科学的考评与监管制度,注重考核高校的低碳建设水平与能力,将相关的一些低碳考核指标引入评价学校的综合绩效指标中去。另外,要完善高校校园监管体系,明确各个主体的职责,将其落实到人头上,将低碳责任与领导干部的政绩挂钩,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在校园的低碳建设中做到权责分明,科学高效。2.建立高校碳排放数据库体系,制定量化减排标准制度大学城低碳校园建设的核心就是要进行节能减排,节能减排需要我们寻根求源,通过碳排放的核算来指导高校的这项工作。高校可以利用其科研能力强、科研资源丰厚的优势,来进行碳核算方法的研究、推广、运用;国家有关部门也应协助建立全国高校碳排放核算体系,制定相应的减排标准,为各高校比较碳排放量、碳排放结构提供依据。通过碳核算的优化,节能减排的量化指导,使得高校在低碳校园的建设任务执行过程中更具针对性,也使得相关部门能够合理制定高校减排目标,科学分配低碳减排的任务。高校应制定多级指标的减排标准,并结合上级监管考核制度和碳排放数据库体系对自身节能减排进行量化检测和指导。通过每个指标的量化数据记录、绩效分析、质量评价等,来制定下一阶段节能减排的教学与工作计划,并建立动态的节能减排标准制度。3.推动政府的政策工具创新政府作为低碳经济治理的主体,其行政上、法律上和财政政策上的相关举措,都对大学城低碳校园的建设具有很强的辐射力。在低碳校园建设过程中,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法律手段和参政手段来规范校园低碳校园建设主体的行为。通过对增加低碳行为效用与收益,促进校园低碳;通过增加高碳行为的成本,来减少校园的碳排放。一方面可以利用碳税来对碳排放超标学校征税。政府可授予每个高校碳排放有限额规定的许可权,不同规模高校设定不同碳排放配额。如果高校的碳排放超过了配额排放—110—量,就可对基征碳税,通过增加高校碳排放的成本来减少其高碳行为。而碳排放在政府规定的配额以下的高校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通过减少高校的减排成本来鼓励高校进行低碳减排行动,从而促进高校的低碳校园建设。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大对低碳技术创新、推广、应用的资金投入,并通过财政补贴来促进低碳校园建设。补贴又称为“负税收”,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该项措施做得好的当属日本,日本历年用于研究开发资金投入的费用占GDP的3-4%,领先于欧盟及美国这些低碳强国。日本作为一个能源进口国家,在经历各种能源危机后,很早就推进了节能技术的开发和应用,从中积累了大量节能技术,并在低能耗方面名列世界前端瑏瑡。他们对采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照明路灯、环保节能灯、低碳建材的高校进行补贴,来鼓励高校的低碳发展,并加大了对高校低碳科技研发资金的投入,对低碳技术和模式的研究予以专项支持,推进低碳技术和模式的集成示范及推广,引导高校与企业直接进行低碳技术交流合作,推进高校低碳技术科研的商业化进程。(二)大力推广应用现代节能减排技术1.校园能源与材料使用低碳化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我国社会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和石油这两种“高碳”一直占据能源消费的主导地位瑏瑢。高校的能源使用主要是煤炭、水、电、天然气等,从目前来看高校的能源消费结构很难短时间内改变。这就需要我们将高碳能源低碳化,多开发使用清洁能源、低碳环保型材料,多采用低碳技术应用到我们的校园建设中。校园的道路照明与规划采用的光源应该是高效节能的,尽量采用太阳能路灯、风能路灯、LED灯等来构建学校的低碳道路照明系统,学校的塑胶操场也应当采用环保型纳米材料塑胶跑道等高新低碳技术产品。同时,新型的校园教学楼建设与设计也要多采用低碳技术,可以通过选用保温隔热的建筑材料、合理的采光和通风的建筑设计等来实现建筑低碳化。2.校园办公与教学低碳化低碳教学主要有两层意思,一是低碳知识的传授,二是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低碳化。关于低碳知识的传授,可以从简单的低碳概念介绍到怎样具体实现低碳、从宏观的低碳经济发展趋势到微观的低碳经济技术等,来对在校大学生的低碳知识进行普及。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主体和学生效仿的对象,更要加强低碳知识的学习与培训,通过低碳知识的教授、传播以及师生交流来增强大家的低碳意识,为高校低碳校园建设打好理论基础。教学过程的低碳化,主要包括充分利用教学设备资源、教师资源和构建低碳课堂两个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多媒体设备、教学耗材等资源的有效利用,及时将已经老化了的高耗能的教学设备器材更新为新型的低碳设备。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开设一些精品课程和运用远程教学等方式来实现低碳教学;通过网络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技术来实现大学城资源共享。低碳办公,是对教师办公行为的低碳化。主要是通过在公务活动中减少能量的消耗,尽可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首先,要减少对办公设备耗材的使用,通过应用无纸化办公平台来减少文印,通过网络在线文档处理、电子邮件收发等减少办公设备耗材的使用。其次,教师要尽量乘坐校车而非自驾私家车,通过召开远程会议来减少不必要的出差,缩减不必要的旅行次数和人数等。3.校园碳汇减排低碳校园的建设不但要从“碳源”上进行有效的抑制,减少碳排放还应从“碳汇”的角度进行考虑。“碳汇”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植被生长吸收二氧化碳,另一种是通过将二氧化碳捕获和埋存来减少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排放瑏瑣。目前大学城高校虽有绿化,但存在绿化覆盖率不足以及将原有自然林毁掉变为人工林的行为。这就要求高校正确认识绿化在校园低碳建设中的作用,采取措施增加绿地面积,通过种植一些“碳汇”能力较强的植被,维护改善校园原始树林,以设计“绿屋顶”等来实现最大发挥植被碳汇的功能。研究表明,森林覆盖率每增加1%,便可以抵消0.6-7.1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瑏瑤。因此,扩大校园绿色覆盖率是缓解校园减排压力的有效途径。比如进行楼面种植形成“绿屋顶”,还可以实现对周围建筑物环境的美化,而且能够保温隔热、吸收二氧化碳。其次,推广碳捕获和碳埋存技术。该技术将成为未来大规模减排二氧化碳、延缓全球气温变暖的最经济有效的技术方法。高校要加强与大型电厂、炼钢厂等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相关科研与实习项目,确保高校在未来可以通过碳捕获、碳埋存技术进行碳汇减排。(三)营造师生广泛践行的低碳生活氛围1.营造低碳校园理念,引导低碳实践首先,要广泛开展低碳校园宣传活动,鼓励开—111—展低碳实践活动。充分发挥校园学生团体的作用,开展各种低碳宣传,举办各种低碳实践活动,比如低碳校园建设的演讲比赛、低碳知识竞赛、低碳技术设计大赛等。邀请国内外学者进行有关低碳的专题讲座,为师生灌输低碳发展理念、普及师生低碳知识、提高师生对低碳校园建设的责任和意识。其次,完善校园网建设,使校园网成为低碳校园建设理念传播与交流的场所。可以开设网上低碳校园建设的专栏、论坛,给师生创建一个低碳校园建设建言献策、经验交流的途径,使得广大师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来参与低碳校园建设。再次,开展多学科协同的低碳教育,夯实低碳行为理论。低碳问题的研究涵盖地理、化学、生物等自然学科,又涵盖经济、法律、哲学等社会学科,是一个复杂综合的系统问题。高校在低碳教育上应打破各学科教育的独立,通过开展多学科协同的低碳教育使校园主体综合系统地掌握低碳知识,为践行低碳校园夯实理论基础。最后,将低碳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将低碳校园理念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树立以节约为荣、浪费为耻的观念,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之自觉参与低碳校园的建设,从根本上杜绝校园中的不低碳行为。2.建立校园低碳行为准则,规范低碳行为首先,政府相关部门要出台相关政策,引导高校广大师生参与到低碳校园建设的行列中。其次,要构建高校低碳行为准则,进一步规范校园行为主体的行为,为低碳行为践行提供参照和引导广大师生养成低碳行为习惯,做到节约用电、节约用水、不浪费粮食、低碳出行等。再次,建立个人低碳行为监督奖惩机制,对师生校园行为进行监督。可基于碳核算技术对师生定期进行考评,给予奖惩。最后,大力宣传与推行校园低碳生活行为准则,大学之间相互学习与交流,掀起全国高校建设低碳校园的高潮。

本文作者:邬鹏陶伦康工作单位:云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实行校园低碳环保的建议篇7

关键词: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意义与策略

作者简介:宋兴怡(1989-),女,山西运城人,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本科生;苏天照(1976-),男,山西稷山人,山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副教授。(山西太原030001)

基金项目:本文系山西医科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太原市高校大学生低碳生活意识调查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16-0127-02

低碳生活理念正逐渐被各国所倡导,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建设低碳社会已成为我国的战略重点和全民教育的重要方向。[1]大学生作为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是未来政治和经济理念的传播者和实践者,让大学生深入了解低碳经济、牢固树立和提升低碳经济意识、坚定倡导和推行低碳经济,成为推动低碳生活的主力军,并发挥榜样和辐射作用,带动更大的人群,以推进我国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创建人类美好的未来是十分必要、重要和紧迫的事情。[2]

一、当前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大学生的角色定位及其所具有的社会影响力决定了其在低碳生活推行中的主力军角色

当代大学生知识广博、充满朝气,他们思想活跃、思维敏捷、极富创新精神,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是新兴理念的倡导者;同时,大学生思想认识趋于理性,有着承前启后的社会责任感,是低碳发展的生力军和先锋力量。[3]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大学生逐渐扮演着重要角色,其社会影响日趋深刻,是推进低碳经济与社会建设的关键力量,是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一支潜力巨大的重要力量。大学生有责任树立低碳意识、践行低碳生活方式,积极投身于宣传和促进低碳生活的伟大事业之中,引领大学生低碳生活的文明风尚,成为低碳生活方式的有力推动者。

2.大学生对低碳认知不足决定了加强低碳教育的必要性

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意识应该成为当代公民意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更应该首先了解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对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对低碳生活进程的推进及目标的实现。伴随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大学生,更需要加强低碳意识,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人才保证。[4]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低碳概念认识模糊,存在一定的认识误区。[3,5]大学生对低碳经济方式持怀疑态度,对低碳生活对自身正常生活的影响方面并不持乐观的想法,这表明大学生对低碳生活和低碳经济模式在总体上缺乏清晰、全面的认识,对低碳经济的本质认识还有待提高。大学生认为政府公共政策和执行与公众态度和行为是实施低碳经济中最关键的两种力量,认为低碳是政府、环保主义者应做的事,与自己关系不大,忽略了个人在低碳生活推行中的主体作用。低碳环保理念的群众基础还比较薄弱,并未深入人心,表明低碳生活相关知识的宣传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加强,不仅要提高低碳环保理念宣传的广度,而且要加大认识的深度。大学生虽然普遍表示支持当前低碳经济发展,并愿意为低碳环保做出贡献,但大学生低碳行为的实践程度较低,大学校园里还存在一些与低碳生活不相符的习惯和现象,如随地扔垃圾、长明灯、长流水、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食堂中学生饭菜浪费等。加强低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低碳生活理念、形成良好的低碳生活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

3.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低碳经济是在全球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提出并推行的,它是以低消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绿色经济,其核心是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向高效能、低消耗、低碳排放的模式转型。[6]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加快推进的阶段,基础建设规模庞大,能源需求快速增长,当前社会各项建设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低碳经济旨在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维护大家共同生活的环境,它是在满足能源、环境和气候变化挑战的前提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必然要求。低碳生活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是人类可持续生存发展的重要选择,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人类社会的共识。低碳经济不仅会带来社会生产的革命性变革,而且也将带来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低碳生活正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逐渐成为未来生活方式的主流。实践表明,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趋势。

4.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为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创造了制度环境

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态度一向积极,把应对气候变化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经济、科技的综合措施。2007年9月,国家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同月,国家科学技术部部长万钢在2007年中国科协年会上呼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2007年1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2009年3月,中科院的《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提出了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目标,即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降低50%左右。2009年12月,国务院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上指出,中国将坚定不移地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并明确承诺,中国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了40%~45%。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这些都为低碳生活的推行提供了有力的法规政策和制度保证。

二、大学生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具体实践

目前,大学生在推行低碳生活方式方面已有一定的实践,在国外,高校师生共同利用科学知识和人类智慧,创建绿色校园,维护生态世界。如今,美国大学中掀起了一股环保潮流,“绿色环保”概念已经成为美国各大学的头号主题,大学里到处都可以听到“3R”的说法,即削减碳排放(Reduce)、物品再利用(Reuse)、废品回收再利用(Recycle)。2007年6月,284位美国大学校长发表了一项联合声明,宣布要将大学校园建成“碳中和”地区,这284所大学基本涵盖了全美所有名校,并且大力推广“绿色建筑”,哈佛大学在学生入校前就开始“绿色教育”。在国内,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6所高校百余名大学生环保志愿者通过行为艺术表演等方式,倡导市民参与低碳生活,河南大学成立了关于可持续发展及环保方面的沙龙,大学生纷纷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开展低碳环保宣传活动,通过绿色出行、低碳环保知识宣传等活动将低碳环保理念传播给社会大众。另外,全国高校中,大学生环保协会或者相关志愿者协会在倡导和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实践中做出了有效的尝试。所有这些国内外实践,为进一步促进大学生有效开展低碳生活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奠定了经验基础。

三、大学生有效推行低碳生活方式的具体策略

1.提高大学生低碳生活认知,树立低碳生活理念

大学生作为社会的特殊群体,其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他们对低碳生活的认知程度及低碳意识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关系到整个社会低碳意识的高低,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方向,影响到整个社会低碳理念的普及与低碳生活方式的实施。低碳环保生活的推行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整个社会共同关注,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大学生的低碳教育中。因此,要不断优化大学生低碳生活整体环境和氛围,相关部门应联手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合力保障低碳生活的推进和落实。大众传媒要发挥积极的舆论导向功能,不断优化舆论环境,为大学生提供全面科学的信息,引导大学生形成健康低碳生活理念,并引导大学生从身边具体事情做起,内化为日常行为准则。高校应开设相关课程,将低碳理念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对低碳知识的兴趣,同时要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强有力的组织机制,寻求社会力量对大学生给予有效支持。同时,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在大学生中积极宣传、倡导低碳生活方式,树立绿色生活观念,推行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只有具备良好的低碳生活知识基础,培养积极的低碳生活方式,才能为大学生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履行社会责任创造根本前提条件。

2.搭建校园文化平台,构建和谐低碳校园氛围

校园文化是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隐性感染作用,要充分利用宣传栏、广播站、校报等校内大众传媒,进行直观形象的低碳宣传与普及,推广低碳生活理念,也可以举办与低碳相关的讲座、活动,营造良好的低碳环保氛围,规范大学生日常生活,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以实际行动共同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营造有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绿色和谐校园。学生社团是最活跃的学生自治组织,目前,我国非政府环保组织约2700多个,其中大学生社团占了绝大多数,成为环保公益活动的生力军,[7]在推广低碳生活、倡导大学生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发挥环保社团作用,将低碳生活理念在校园内外广为传播,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融入到低碳生活的氛围之中,利用一些节日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开展相关活动,把低碳环保理念传播给更多的人。

3.树立健康消费理念,引领低碳消费新风尚

消费作为经济生活、文化生活与社会生活的连接点,其以低碳为导向的共生型消费方式,是发展低碳经济的必然选择。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消费的主体之一,其健康生活方式及消费观念体系的形成,不仅对自身的成才与发展至关重要,而且其消费行为对社会大众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和影响力。[8]目前,大学生消费存在攀比消费、盲目消费及享乐主义倾向,[9]与低碳经济所倡导的简单、简约和简朴的低碳生活方式所背驰。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大学生与建设低碳社会关系密切,要树立绿色低碳生活观念,倡导以节约为荣、反对浪费、拒绝奢侈的生活理念,推行绿色消费和绿色生活方式,在低碳社会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学校应开设相应的消费教育课程,帮助并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加强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合理引导,对大学生消费取向进行正面的引导和疏导,提升大学生低碳消费的自觉性,规范大学生消费行为,使大学生消费行为变成一种合理行为。[10]

4.身体力行,积极践行低碳生活方式

低碳生活是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长远战略,需要长期培育,形成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是大学教育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和义务。大学生要积极践行低碳生活,起好带头作用,改变现有的不良生活习惯,积极投身于低碳生活的伟大实践,把低碳生活理念贯穿于个人的日常生活中,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号召、带动其他大学生投身低碳生活的宣传和实践中,提倡、施行并向社会大众宣传低碳生活方式,倡导健康低碳生活。

参考文献:

[1]高凤香.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大学生低碳经济教育略论[J].价值工程,2011,(2),228-229.

[2]余敏.应让大学生了解的低碳经济[J].今日国土,2010,(11):42-45.

[3]王梦琦,孟璐.大学生低碳意识和低碳消费教育的调查与建议[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4]单芳.试论低碳经济时代大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0,(S2):142.

[5]董青.大学生低碳经济意识状况调研——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国电力教育,2010,(35):127-129.

[6]陈楚荣.珠海邀请专家研究低碳经济:欲申报国家低碳经济区[N].广东科技,2008-06-03.

[7]何道邦.中国高校环保社团现状[EB/OL].省略/art.aspx?

art_id=1805&art_title.

[8]任爱红.低碳时代的到来与大学生消费观念引导[J].教育探索,2010,

(11):29-30.

[9]张小军.低碳经济下大学生消费教育研究[A].中国商品学会第十三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

实行校园低碳环保的建议篇8

我们同是保护地球家园的公民,我们同是建设和谐、绿色矿区的主人;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践行低碳生活人人有为。为此,特向全矿职工、家属倡议如下:

1.牢树低碳生活理念,做低碳生活先行者。牢固树立健康生活、绿色生活理念、将科学使用资源、保护地球家园、节能降耗的低碳生活方式自觉贯穿到每一位职工家属、每一个家庭日常生活中去;每一位职工、家属,都要终身学习低碳生活知识,养成低碳生活习惯,形成低碳生活共识;积极宣传低碳生活理念,带头推广低碳生活行为,增强低碳生活自觉性,做低碳生活的先行者。

2.践行低碳生活方式,做低碳生活有为者。改变传统的消费陋习和消费模式,戒除“便利消费”,摒弃“面子消费”、“奢侈消费”,减少生活中的碳排放,努力推进人与资源环境、人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每一位职工、家属做起,从每一个家庭做起;从生活中的每一天做起,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从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克油、一张纸”做起,努力使自己成为“低碳一族”,做低碳生活的有为者。

3.应用低碳生活技巧,做低碳生活创新者。自觉学习运用生活领域中的节能环保新技术,推广使用新能源、新材料;使用并开发有效的节电、节油、节气、节水和资源回收及废物利用的方法,积极探寻和总结低碳生活小窍门,征集应用低碳生活金点子,不断开创低碳生活“共同创造、共同创新”的新局面;把低碳生活与建设和谐绿色矿区、安全美好家园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矿区职工、家属低碳生活能力和水平,做低碳生活的创新者。

4.遵守低碳生活条律,做低碳生活守护者。认真学习、自觉遵守国家和各级政府有关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节约资源、绿色增长、科学发展等各项有关低碳生活的法律法规,积极践行《低碳生活倡议书》,明确政策导向和行为规范,自觉把它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一种生活准则,推进我们的生活自律;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生活习俗,优化低碳生活环境,做到非低碳生活不能为、不可为,做低碳生活的守护者。

低碳生活已经走进我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维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为“和谐绿色矿区、安全美好家园”作出更大贡献!

相关文章:

小学生学雷锋倡议书

低碳生活,你我做起,低碳绿色生活倡议书

“树立节水意识、养成节水习惯”倡议书

公益宣传行动倡议书

中学环保倡议书

学生会生活部大学校园环保倡议书

上一篇:云安全信息管理范文 下一篇:青少年环保意识的培养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