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基建并账规定解读

时间:2022-08-01 12:38:43

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基建并账规定解读

摘要:2014年1月1日开始执行新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基建账户并入大账存在几个难点问题,本文从期初并账和定期并账两个角度对新制度规定的并账事项进行了分析解读,认为需要关注的其实是权责发生制转为收付实现制问题和两个会计主体报表合并后的抵销问题。

关键词:已用 未用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据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基建账户并入行政单位的大账,这使行政单位会计业务的完整性得以体现,避免了资金未支先报的弊端,有利于对资金结余和利息的有效监督,使得行政单位经费管理核算方式趋于合理。但由于基建会计和行政单位会计互不了解,加上基建账户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并入的行政单位大账采用的是收付实现制原则,使得基建并账显得复杂,本文就几个容易出错的问题展开讨论。

一、初始并账

初始并账主要是将各个基建账户的余额并入行政单位大账,并账的时间是2013年12月31日。

(一)资产类

按照基建账中“建筑安装工程投资”、“设备投资”、“待摊投资”、“其他投资”、“器材采购”、“采购保管费”、“库存设备”、“库存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委托加工器材”、“预付备料款”、“预付工程款”科目借方余额,借记“大账”中“在建工程――基建工程”科目。此处并账时合计并入,基建账户反映的内容比较详细,并入大账不需要明细的归类;需要注意的是,“预付备料款”、“预付工程款”并入在建工程,是因为这两个科目的发生额是属于在建工程中的,所以,并入在建工程。

(二)负债类

按照基建账中“应付器材款”、“应付有偿调入器材及工程款”、“应付票据”科目贷方余额,以及“应付工程款”科目贷方余额中属于1年以内(含1年)偿还的部分,贷记“大账”中“应付账款”科目。按照基建账中“基建投资借款”、“上级拨入投资借款”、“其他借款”科目贷方余额和“应付工程款”科目贷方余额中属于超过1年偿还的部分,贷记“大账”中“长期应付款”科目。行政单位没有借款类账户,上述科目按照偿还期的长短并入“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科目。基建借款并入大账较为复杂,要分为已经使用的部分和没有使用的部分,已经使用的部分并入“应付账款”,并要相应增加待偿债净资产,进行双分录核算;没有使用的部分,并入“长期应付款”即可。

例如:某行政单位2013年12月31日,各账户期初余额如下,该单位实行贷转存(详见表1)。

并账后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12 000 000

库存现金 50 000

应收账款 152 000

在建工程 406 300 000

贷:应付账款 270 432 000

长期应付款 137 270 000

贷:应缴财政款 8 000 000

其他应付款 2 800 000

财政拨款结转 5 000 000

借:待偿债净资产――应付账款 270 432 000

贷:结余 270 432 000

借:结余 406 300 000

贷: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406 300 000

应收账款是应收票据和应收有偿调出器材及工程款的合计数;在建工程是除了现金、银行存款和应收有偿调出器材及工程款以外的所有借方项目合计;预付工程款和预付备料款也是工程过程中使用的款项,也并入“在建工程”。

应付有偿调入器材及工程款和应付票据都并入应付账款;行政单位没有银行借款,所有借款分为两种情况:已经使用的并入“应付账款”;没有使用的并入“长期应付款”;此时的长期应付款其实质是银行借款,故此,不用进行双分录核算。

应付账款贷方数=应付有偿调入器材及工程款贷方余额6 320+应付票据贷方余额120+应付工程款余额中一年以内的4 933+基建投资借款余额中已经使用的6 000+上级投入借款中已经使用的320+其他借款中已经使用的1 517+基建借款中已经使用的253.2+应付器材款贷方余额7 580=27 043.2(万元)

长期应付款贷方数=应付工程款余额中一年以上的5 847+基建投资借款余额中未使用的530+上级投入借款中未使用的7 100+其他借款中未使用的200+基建借款中未使用的50=13 727(万元)

其他应付款=基建包干结余扣除应缴财政部分后剩余的80+其他应交款中扣除应缴财政部分后剩余的200=280(万元)

应缴财政款=基建包干结余中应缴财政部分500+其他应交款中应缴财政部分300=800(万元)

二、定期并账

例:某行政单位2014年1月份发生额如表2,该企业1月份基建账户其他收入发生额中有从大账中转入的发生额2 000 000元,除此之外,没有已经在大账中同时登记的发生额;基建拨款中属于同级财政拨款的占50%。

本期基建支出=建安工程投资账户借方发生额+设备投资账户借方发生额+待摊投资账户借方发生额+预付工程款借方发生额+应付工程款借方发生额-应付工程款贷方发生额=9 839 234.25+636 990.91+201 936.66+8 500 000+1 000 000-50 000=19 678 161.78(元)

基建账是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核算的,没有支出科目;要将各个投资类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分析后计入经费支出,并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调整;应付工程款记录贷方时,表示投资成本已经增加,但款项还没有支付,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调整,就要减去;借方,表示资金还了负债,发生了耗费,属于当前支出,所以借方发生额要增加;这种调整实际是将权责发生制调整为收付实现制。

在建工程发生额=建安工程投资账户发生额净额+设备投资账户发生额净额+待摊投资账户发生额净额+预付工程款发生额净额=9 839 234.25+636 990.91+201 936.66+8 500 000=19 178 161.78(元)

银行存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其他应收款等按照本期发生额净额直接登记;应付工程款借方发生额净额记大账中的“应付账款”科目。

借:银行存款 7 000 000.00

经费支出 19 678 161.78

在建工程 19 178 161.78

应付账款 500 000.00

其他应收款 70 000.00

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14 748 161.78

财政拨款收入 5 000 000.00

其他收入 7 000 000.00

资产基金――在建工程 19 178 161.78

待偿债净资产――应付账款 500 000.00

其他收入发生额中有从大账中转入的发生额2 000 000元,属于内部业务抵销,在基建账户另外记录的情况下,存在两个会计主体,他们之间的交易,在合并时,要冲销:

借:其他收入 2 000 000

贷:经费支出 2 000 000

三、总结

并账的难点有三个,其一是期初并账时,各类借款、拨款的余额要分析已经使用的和尚未使用的,分别并入不同账户;其二是定期并账时,针对的是发生额和发生额的净额,发生额并入经费支出,发生额的净额并入在建工程,要关注权责发生制转为收付实现制时没有支出的要扣减;其三是定期并账时,对于有行政单位从大账经费支出科目中列支转入基建账户的资金,要看成是会计报表合并问题,进行抵减。J

参考文献:

财政部.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13]218号.

上一篇:汽车应如何进化?互联网+电动车=特斯拉 下一篇:大学图书馆服务小学教学模式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