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病因分析及家庭护理

时间:2022-08-01 12:22:25

老年抑郁症患者的病因分析及家庭护理

摘 要:本文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针对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旨在为社区家庭预防老年抑郁症的发生提供借鉴。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 诱发因素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4(c)-0237-01

老年抑郁症是泛指存在于老年期(≥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严格而狭义的老年抑郁症是指首次发病于60岁以后,以持续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精神障碍,其临床症状多样化趋于不典型,与中青年相比有较大的临床变异,患者更易以躯体不适的症状就诊,而不是抑郁心境[1]。老年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精神障碍疾病中的一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加剧和各种老年疾病的增多,我国老年抑郁症患病率也在逐年增高。为此,本文针对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阐述如下。

1 老年抑郁症的诱发因素分析

1.1 生理因素

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各种疾病接踵而至,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胃肠道疾病等慢性病的发生会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困扰。并且老年人在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以及单胺氧化酶等神经递质方面的一系列变化也会诱发抑郁症。老年人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也是老年抑郁症发病的诱因之一,王祖新[2]提出,老年抑郁症的发生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削弱、睡眠和生物周期紊乱有关。

1.2 遗传因素

老年抑郁症的发病与遗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一些较早发病的患者大多都有抑郁症的家庭遗传病史。而且假如抑郁症在一个家庭中有多个患病者,那么血缘越近,发病率就会越高,假如父母双方有一方患有抑郁症,那么子女患病的几率就会增加10%~13%,假如双方都患有抑郁症那么子女患病的几率会高达50%[3]。

1.3 社会心理因素

老年人在年老后渐渐退出熟悉的工作岗位时,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紧张有序的生活环境,一下子变得空闲老人会觉得突然无所是从,进而产生焦虑不安,恐惧等心理。同时,由于大多儿女又出门在外,老人在家无法得到家人充分的陪伴和安慰,在精神上感到空虚,容易产生被丢弃的感觉,使其心情极度郁闷,久而久之得不到疏解就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再者,老年人的心理防御功能变差,老年期间的生活重大突发事件也会诱发抑郁症,如,老年丧子,丧偶,患病等。Brown[4]等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在发病前92﹪有应激生活事件,其中丧失性和羞辱性更易促发抑郁症发生,并提出应激-易感模式认为易患性因素和应激性生活事件相互作用促发抑郁。国内林氏[5]在对住院病人的回顾分析中,发现老年情感障碍发病前生活事件发生率为83.3﹪。

1.4 药物作用因素

大部分老年人都多多少少有受到疾病的困扰,特别是那些无法治愈但需要长期接受治疗和用药的慢性疾病。而某些药物的长期使用也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并且长期的用药也会使老人的心理负担加重,增加了抑郁症发生的机率。

2 抑郁症的家庭护理

2.1 休息与活动

嘱咐患者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不可过度劳累,熬夜等,抑郁症患者的卧房等布置应该采用暖色调增加患者的舒适感有利于减轻患者的抑郁情绪。同时也要适当运动,张怀春[6]通过成功的案例证实了运动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的治愈抑郁症病人,并认为对于抑郁症病人而言,应当将体育锻炼变成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2.2 饮食与营养

抑郁症患者应注意饮食的均衡保证营养,注意清淡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的摄入。还要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忌烟酒,平时督促患者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7]。

2.3 用药护理

患者应该根据医嘱按时、按量坚持服药不可擅自停药或者换药。老年抑郁症容易复发,需要长期用药,一般在2年左右。家属应密切监督患者的从医行为,按医嘱坚持服药。

2.4 注意安全防止自杀

患有抑郁症而有自杀倾向的老人一般都会对自杀有详细的计划和安排不惜一切代价,需密切注意,格外谨慎。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有自杀的倾向,如老人本来抗拒治疗,情绪激动、突然情况好转,常在危险地带徘徊等,家属因提高警惕做好预防措施,加强陪护。老人所处环境中应该避免放置危险物品,如易燃物、刀具等,居住楼层较高时应该在窗口加上防护措施避免患者坠楼。各类药物应该妥善放置,服药时应严防其偷藏,避免病人利用药物自杀。

2.5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是抑郁症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可以有效的改善抑郁症的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人对身边的事物、世界观、人生观有错误的认识时容易产生负面情绪,此时,家属要注意纠正老人的这种错误认识,减轻或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其中认知行为干预是重要的措施之一,让老人知道自己的这些看法是错误的,并使其有意识的去改变这种看法。另外,抑郁症老人通常郁郁寡欢,不愿将自己的心事讲述出来,或者没有倾诉对象,因此,我们应鼓励家属多陪伴老人与其谈心及时了解老人的心情及时疏导,这样有利于老人心情的好转。

2.6 中医方面的护理

中医辨证施护在护理抑郁障碍方面已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具有中医特色的护理方法,如情志护理、饮食护理、针灸疗法等有利于抑郁症状的改善[8]。

2.7 健康宣教

鼓励老年人多参加社会活动,多交朋友,多出去走动和朋友交往联系,不应经常蜗居在家,要保持心境开朗平和。子女家人应多陪伴在老年人身边,当发现老人身体或精神的异常应及时正确就医,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老年人的重视和尊重。

3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加快,我国老年抑郁症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必须引起全社会的关注。为此,本文针对老年抑郁症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旨在为预防老年抑郁症的发生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M].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71-74.

[2] 郑兰.老年抑郁症护理干预新进展[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16).

[3] 姚丽雯.浅谈老年抑郁症发病的相关因素及预防[J].科技资讯,2011(4).

[4] 李凌,李建明.生活事件与老年抑郁症发病的关系[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6,14(4).

[5] 吴新龙,林美华,李长明,等.老年抑郁的相关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5,5(5).

[6] 画妍,化前珍,徐莎莎,等.老人生活方式与抑郁症状发生率的相关性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

[7] 简毅荣.老年抑郁症患者的护理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2012,5(10A).

上一篇:情感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及其意义 下一篇: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