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手术治疗132例急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时间:2022-08-01 09:16:54

腹腔镜手术治疗132例急性腹膜炎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通过对腹腔镜手术在急性腹膜炎临床分析,了解腹腔镜手术的优势,为临床应用提供帮助。方法:对某医院几个月内来医院就诊的记性腹膜炎病人132例进行研究,把患者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进行对比观察,观察腹腔镜手术为患者带来的益处。结论:通过对132例病人进行临床观察,可知腹腔镜手术具有检查范围广,对病人造成的伤害小,治愈较快等特点,适用于临床治疗,有利于患者康复。

【关键字】腹腔镜手术、急性腹膜炎、临床

【中图分类号】R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4-0055-02

1 前言

腹膜炎是一种常见的病症,近年来,腹腔镜手术在腹膜炎的临床治疗中得到了不断的推广和发展,很多患者都从该项技术中获益。

2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将2013年6月-2013年12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腹膜炎患者132例随机分成两组,年龄17~72岁,中位年龄38.5岁;均以急性腹痛来院急诊科就诊,其中术前考虑急性阑尾炎并穿孔88例,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致腹腔内脏损伤、全腹膜炎14例,急性胆囊炎并穿孔5例,肝癌破裂2例,腹部闭合性损伤脾破裂1例。查体:痛苦貌,腹肌紧张呈板状腹,全腹压痛,反跳痛,诊断为急性弥漫性腹膜炎,病变部位难以确定,均有急诊手术探查指征。

2.方法

(1)腹腔镜手术组

采用经静脉全麻后气管插管, 待腹壁肌肉松弛后, 在脐部上方建立气腹, 通过腹腔镜确定原发病部位后决定手术的主、副操作孔建立位置。阑尾、小肠及宫外孕手术的主、副操作孔建立于左、右下腹部, 胆囊手术的主、副操作孔建立于剑突下及右肋缘下, 胃十二指肠手术的主、副操作孔建立于右肋缘下及左腹直肌上段, 外伤患者根据其损伤部位建立主、副操作孔。术中操作采用钳刮及电剪、电钩锐性结合法分离病变组织。手术结束时常规予彻底清洁腹腔并充分引流,必要时留置引流管。

(2)开腹手术组

采用硬膜外麻醉或全麻后气管插管, 待腹壁肌肉松弛后, 选择手术切口。阑尾手术选择麦氏切口, 胆囊手术选择右侧肋缘下切口; 胃十二指肠手术选择上腹正中切口; 宫外孕手术选择下腹正中切口; 小肠手术选择右中腹切口; 外伤患者根据其损伤部位选择手术切口。术中操作采用钝锐结合法分解病变组织。手术结束时同样常规予彻底清洁腹腔并充分引流, 必要时留置引流管。

(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 术后的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和留置引流管拔管时间,并观察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4)统计学方法

本观察应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数据用表示, 组间比较方法用t检验, P

3 结果

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各1例胃癌患者行胃癌根治手术,除这2例患者不列入统计外,其余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腹腔镜组:手术时间53~91 min。患者恢复情况较好,术后第2天患者可离床活动,肠道功能在18~26h得到恢复,术后l~3d拔管,3~5d出院。术后对患者随访3-16个月,腹腔镜组情况良好,没有术后并发症,开腹组出现了术后感染等问题,其中切口感染2例,盆腔脓肿1例,肠梗阻2例。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比较,手术时间较短,P>0.05,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性;而腹腔冲洗液量、术后患者的回复情况、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开腹组,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开腹组,P

4 讨论

20世纪90 年代初腹腔镜技术引入我国以来,在临床中推广和应用,渐渐被人们所熟悉和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发展为急性腹膜炎的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好处。腹腔镜的应用范围也在逐渐扩大,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发展至胃穿孔修补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胃肠道肿瘤切除术,这种变化度广大外科医生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急性腹膜炎是急腹症的一种,也是外科手术处理中比较常见的病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急症、病情变化快、病情严重等。要想遏制该病的发展,就要对病人进行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对于急腹症的诊断,往往通过病人病史、体征以及各种检查来进行。但是在实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有些患者的病征不明显,有些检查措施不完善,导致手术前难以做出明确的诊断,对于这种问题,大多数情况下都进行继续观察,但是这容易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身体伤害和心理伤害,严重的会导致治疗延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其中对于脏器穿孔、腹膜炎进行观察时,往往会有手术并发展,患者的死亡率也会上升。

根据观察和统计,约有11%的急腹症患者的剖腹探查是没必要的。所以说,对于患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的确定是十分必要的,做好这些工作才能进一步选择符合实际的治疗方案,并且对于和家属的沟通也有积极意义。对于新接触的患者,应该仔细询问病情病因、病情的演变过程、还要进行相应的辅助仪器检查并且采取院外干预措施,通过这些方法和手段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控制,综合分析,从而得出接近于患者真实情况的诊断,为了患者今后的治疗提供可靠保证。在临床诊断中,不能完全依赖辅助仪器的价差结果,只能以此为参考,而对于一些有手术指征但是又不能确诊的患者,可以进行腹腔镜探查。

精细准确的操作是腹腔镜阑尾切除术的关键。套管穿刺点应既要保证手术操作方便,又要力求穿刺最少,路径最短、位置最佳。预先结扎阑尾系膜后再切断,可大大减少术中的出血,电凝系膜时尽可能缩短时间,以防止结肠壁等周围脏器的灼伤。术中出血可用右手牵引阑尾或盲肠,找到出血点后左手用分离钳钳夹止血点,再夹闭、缝扎或凝固出血点,不要盲目进行电凝,防止灼伤肠管。分离系膜时注意看清阑尾动脉不要损伤,与后腹膜黏连者,可用电钩紧靠阑尾,耐心电灼,一般不会灼伤后腹膜血管。采用结扎和电凝切断系膜,使术后出血可能性更小。

对于腹膜炎患者给予相应的抗厌氧菌和抗革兰阴性菌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患者一般采取半卧位或者左侧卧位,尽可能减少细菌毒素在体内的迅速吸收和扩散。根据腹膜炎情况对于胃肠道损伤部位进行仔细的探查,注意动作轻柔,观察胃和肠壁损伤程度和弹性变化,防止出现延迟性坏死。对各段肠系膜和胃的血肿进行仔细的检查,确认有无气体和胆汁。通过有针对性的修补术和端端吻合术治疗,治愈130例,死亡2例,死亡原因均为多器官功能衰竭,急性腹膜炎患者术前APACHE Ⅱ评价(23.6±5.8)分明显高于术后(15.4±4.5)分,提示APACHE Ⅱ评分越高可能患者预后越差,术前有针对性的对患者APACHE Ⅱ评价可以为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挽救患者生命提供可靠的理论参数。术后并发症:4例出现术后切口感染,针对性抗炎治疗,痊愈出院。综上所述,急性腹膜炎患者及早诊断,及时手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提高临床效果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除此之外,急性腹膜炎还能采取非手术治疗。

对病情较轻或病程较长超过24小时,且腹部体征已减轻或有减轻趋势者或伴有严重心肺等脏器疾患而禁忌手术者,可行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也作为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无休克患者宜取半卧位,以促使腹内渗出液流向盆腔,减轻中毒症状,以便局限和引流,并促使腹内脏器下移,腹肌松弛,减轻因腹胀压迫膈肌而影响呼吸和循环。鼓励患者经常活动双腿,以免发生血栓性静脉炎或褥疮。休克患者取平卧位或头、躯干和下肢各抬高约20°的。

禁食、胃肠减压:胃肠道穿孔的病人必须禁食,并留置胃管持续胃肠减压,抽出胃肠道内容物和气体,以减少消化道内容物继续流入腹腔,有利于炎症的局限和吸收。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由于禁食,腹腔大量渗液及胃肠减压,因而易造成体内电解质失衡。根据病人的出入量及应补充的水量计算补充的液体总量(晶体、胶体),以纠正缺水和酸碱失衡。病情严重的应多输血浆、清蛋白或全血,以补充因腹腔内渗出大量血浆引起的低蛋白血症和贫血。注意监测脉搏、血压、尿量、中心静脉压、心电图、血细胞比容、血清电解质、肌酐以及血气分析等,以调整输液的成分和速度,维持尿量每小时30~50ml。急性腹膜炎中毒症状明显并有休克时,如输液、输血未能改善情况,在加强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可以用一定剂量的激素,对减轻中毒症状、缓解病情有一定的帮助。也可以根据病人的脉搏、血压、中心静脉压等情况给以血管收缩剂或扩张剂,其中以多巴胺较为安全有效。

5 结束语

通过本文对急性腹膜炎开腹组和腹腔镜组的对比分析,可知腹腔镜手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效果显著,创伤小、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因此要加大今后的推广力度。

参考文献

[1]梁平.诊断性腹腔镜手术在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06)

[2]王宏,冯宁.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治疗现状与进展[J].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9(06)

[3]刘艳平.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在妊娠期急性阑尾炎治疗中的效果与安全性[J]. 中国临床研究. 2011(07)

[4]单其其格.宫外孕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比较[J]. 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1(06)

[5]何晓涛.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妇科急腹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08)

[6]叶菀华,游柳婵,徐婉芳.宫外孕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1(09)

[7]陈伟,陈应果.腹腔镜在急腹症诊治中的作用[J]. 重庆医学. 2011(11)

上一篇: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 下一篇:乳果糖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