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时间:2022-08-01 08:55:51

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行,教学的重点不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新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及时转变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本文针对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出了五点建议,希望能给数学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字】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渗透;培养

数学学习的过程也是培养数学思维的过程,数学思维能力的高低关系到数学水平的高低,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揭示数学思维过程,把数学知识的积累和数学思维的培养统一结合起来。

一、在概念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

数学概念是构成数学学科知识理论体系的基础,是反映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对数学知识的学习起到基础性作用,也是数学课堂教学中首先学习的内容。有些数学教师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只注重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对概念产生的原因、背景、条件和形成过程不关心,这样使数学概念成为了静止孤立的定义,学生无法了解概念背后的精神和丰富的内容,不利于数学知识体系的形成。“函数”是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学习“函数”的概念时,我们往往只学习函数的古典定义,即“变量说”定义,而对“函数”概念产生和发展的背景和过程不够了解。自从笛卡尔创立《解析几何学》开始,数学家们对“函数”的研究就一直在进行,代表人物欧拉,就给“函数”下过三次定义,直到迪里赫勒提出了我们现在使用的函数定义,实际上,函数的定义还有“关系说”和“对应说”,在课堂上,教师在介绍数学概念时可以只做一点引申,在课程讲解完或者课余时间,教师再对概念的背景进行讲授,在对数学概念形成背景的讲授中,可以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任何数学概念的形成都是有科学根据的,并且是数学家反复推理、实践得出的结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采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学习和思考是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关系,要想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去思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合理设置问题,采用问题教学法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思考。教师设置的问题要贴近教学内容和学生的日常生活,并且要合理协调问题的难易程度,教师提出了问题,就会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活动。教师设置了问题,使学生处在问题情境之中,从而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根据创设问题的内容,可以把问题教学方法分为故事法、实验法、生活实例法、联系旧知识法等,研究表明,学生是否愿意主动的进行思维活动,不仅在于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性和目的性,更在于这门学科能否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也就是说学生是否感觉这门学科有实用性。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下,带着问题思考,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知识和理论更容易接受,并且经过思考后转化成自己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由于数学学科的理论性强、难度大、推理复杂,很多学生对数学望而生畏,觉得数学是一门及其枯燥的学科,在这种的心态下,学生不可能积极主动的去学习,也感受不了学习带来的乐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教具进行演示和操作,对于无法动手演示的推理,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尽量把知识简单化,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同时,还要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因为解决问题只是进行机械定式的思考,而提出问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教师要创造一个轻松、愉快、活跃的课堂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能够大胆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不至于使问题越积越多,也缓解了紧张的教学气氛。教师可以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学习数列时,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常玩的游戏――象棋入手,很多学生都会象棋都兴趣,教师在指出象棋和数学学习有联系后,学生会产生极大的好奇心,想去探求联系,在探求中学习了知识。

四、利用数学思想指导解题与复习

在对已学知识进行复习时,教师要结合知识形成发展的过程,揭示知识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比如在学习直线和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方法,使知识变的简单明了,同时要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比如函数、方程、不等式的关系,运用数形结合和等价转换的数学思想把数学知识联系起来。利用数学思想解题,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运用数学思想解题的意识,解题的过程就是数学思想运用的过程,比如求二面角的大小,就是运用把立体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的数学思想,三垂线定理的运用也体现了数学思想。运用数学思想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使思维变得更加灵活、敏捷,学生采用多种数学方法,是对数学知识灵活运用的一种表现,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

五、利用数学思维的特征培养学生能力

数学思维的最基本特征就是概括性,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实际上就是概括的过程。数学概念的形成需要概括,有了概括,学生才能真正理解数学概念,并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学生对数学认知结构的形成需要概括,有了概括,学生才能形成数学能力,因为,概括的能力是数学能力的基础,数学能力提高的表现就是把生活中的问题概括成数学问题,继而概括出数量关系,再到数学模式、数学公式上去,从而使问题得到解决。要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应该设置教学情境,明确概括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概括,教师在分析新旧知识联系的基础上,围绕知识的联系对学生加以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内在规律,可以采用多种启发方法,让学生锻炼概括思维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数学思想是数学学科的灵魂,是对数学知识本质的认识,是形成学生正确的认识结构的纽带,是把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的桥梁,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的根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在知识的传授中渗透数学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朱孟伟,马士杰.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训练尝试.数理化解题研究,2005,8

[2]吴新建,《高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中的几个误区》[J],《数学教学通讯》,2008(1)

[3]熊昌明.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10.

[4]徐利治.关于高等数学教育与教学改革的看法与建议田.天津:数学教育学报,2000(9).

上一篇:浅谈语文教育中课堂提问方式 下一篇:做好新时期计划生育工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