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8-01 05:14:56

在历史教学中增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在历史学科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十分重要。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包含着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以激发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情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可以采用情镜设疑法,发散学生思维,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理想的翅膀。

【关键词】历史;创新能力;教材内容;教学方法

现代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对教师的更高要求。那么,在历史课教学中怎样才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呢?

1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一个人对某件事情感兴趣至少可以说已经成功了一半,这也是他干成或干好这件事的重要因素之一。兴趣在求知和创新之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习知识如果没有兴趣,那谈不上有创新。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灵活地安排既符合人类认识规律又新颖独特的教学步骤,创设疑问悬念,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开展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等,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2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力求教学活动创新而有情趣

⒈利用多媒体教学,再现历史情景,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我们历史教师主要讲授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多年的历史教学中,历史教师大多形成了一种固有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只强调识记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历史课堂教学呈现出一边倒的趋势,教师口若悬河,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学得枯躁乏味。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创新能力,就应尽可能地恢复历史真实,通过想象让学生积极参与,身体力行才能使学生有更高的感悟。

⒉将知识准确无误地传授经学生、为创新打好基础。首先,一个没有知识或知识缺乏的人是无法进行创新的。放眼古今中外历史,但凡所有的发明都是在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产生,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它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创新能力的体现,知识是基础、是前提。其次,历史知识的传授,不仅让学生认识发生了什么事,更主要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事件发生后的意义。从历史中去寻求感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最后,创新能力的体现还离不开实践活动。要让学生多参与实践、多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问题,才会有创新的产生。

3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给创新插上翅膀

初中历史教学多为中国古代史、近代史和世界史三大块,在教材中有许许多多历史人物且分布于各行各业,有民族英雄、文学家、发明家、科学家,更有很多人类文明的展现。内容广泛,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多种多样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知识内容,学生可获得身心上的陶冶和升华,可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本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展到课文深处并主生深刻的认识。如在学习《鸦片战争》时可通过历史事实让学生懂得“落后就要挨打”、“自弱则受到欺凌”的道理,在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在历史教学中还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可及时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用历史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行感染学生,用积极的内容来陶冶学生。

上一篇:享受学习乐趣 构建绿色语文 下一篇:实施新课标后数学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