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仕女画中的诗词意境

时间:2022-08-01 04:59:55

浅谈仕女画中的诗词意境

【摘 要】“仕女画”与古诗词意境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的完美结合,隐藏着中国美学的奥妙,成为“仕女画”艺术的精髓、灵魂。“画中存诗境;诗中有画意”,“情”与“景”高度统一起来,从而使“仕女画”这一局限性题材在其艺术审美价值上得到更高层次的升华,使中国的这一传统绘画艺术焕发出璀璨无比的光辉。

【关键词】意境;意识结构;审美意象

“意境”这个美学范畴是中国独有的,它的基本点是“情”与“景”的统一,这种统一不是简单的二者相加,而是相互转化升华,是有机的结合、融合。而“仕女画”作为一个局限性很大的画科之所以能够流光溢彩,正是画家把诗词意境溶入作品之中,从诗词中寻找、捕捉创作的灵感、素材,使无声的画变得有声,使画作流出诗一样的韵律。仕女画与诗词意境的相通相融构成了一种花轻如梦、雨细如愁的审美意境,构成了其自身的灵魂。如同婉约词风,在长长短短、低低徊徊的反复吟咏中,形成清空哀婉、恬淡优美的审美意象,从而把真挚深切的情感蕴藏其间。

一、关于“仕女画

“仕女画”又称“士女画”是传统绘画中的一个重要画科。“仕女”的含意是指封建社会中的贵族妇女,她们生活于帝王或官宦之家,显示出富贵优游、雍容华贵的风范。所谓“王孙蹴鞠,仕女秋千”的上层社会闲适生活,历来为人物画家所垂重。

按艺术分类学的规律,每一种画科的确立都是其审美价值得到普遍认同的结果。宋以前人们对仕女题材的认识是建立在性别、年龄及身份三种特征之上,即年轻女性及具有上层社会的地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变,不但小家碧玉被竞相传写,而且农妇、织女、渔家女、姬妾及至女伶、教书人等也不断登场,仕女成为泛指一切以年轻女性为表现对象的绘画,题材内容的嬗变和画法风格的移易使仕女画呈现出异彩纷呈的局面。

仕女画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由于思想文化的活跃和开放,对女性美的关注成为社会较热点的问题。宋元之间仕女画出现了一个暂时的低潮,但婉约词风对宋代仕女画的创作起到了一定的推助作用。明清两代是仕女画的全盛时期,由于上层社会的喜好,市民意识的兴起和古典才子佳子小说的影响以及其它复杂的原因,描绘仕女的风气大开。“巍然为画中独立之一科”(俞剑华《中国绘画史》。

二、仕女画的诗词意境

所谓“诗情画意”正是诗词与画相通相融的意思,正如宋朝文人晁以道所说“画写物外形,要物形不改,画传诗外意,贵有诗中态”,诗外意待画来传才能圆满,诗里具有画所写的形态才能形象化、具体化,不至于太抽象,诗画圆满结合,情景交融就是中国画的特有的艺术境界,就是中国画所追求的诗词意境。

在仕女画中,这种诗词意境与画的交融,体现的更为深刻清晰。因为仕女画必须涉及到女性美这一敏感的问题,而不得不在审美心态上协调“理”与“欲”的矛盾,就连陈洪绶那样将男性画的突兀丑怪,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也颇为妩媚端秀。明陶宗仪《缀耕录》将人物画题材分为十二科,却将仕女画排斥在外。乾隆年间的进士余集在殿试时本应得魁,只是因擅画仕女而落选……仕女画题材的这种特性就决定了它与诗词意境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诗词淡化了上述矛盾,为仕女画创作提供了素材,使仕女画在意境上有更深层次的突破。

盛唐张萱曾以王昌龄《长信秋词》作画,其诗为“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露长。”着意描写宫廷妇女被遗弃的冷落寂寞之情。他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以盛唐宫廷贵族妇女生活为创作题材,画的是杨贵妃姐妹三月三日游春的场景。画面马的步伐轻快,人的形态从容,符合郊游的愉快主题。不依靠背景,仅以一组人物的配置,马的跑动和色彩运用衬托出春天的气息。若追其根源,此图便是再现了杜甫《丽人行》的诗境。“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翠为句叶垂鬃唇,背后何所见?珠压腰稳称身,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虎与秦……”三月三春光明媚,江水畔很多丽人结伴踏青,她们姿态美艳意态高雅,端装而又娴静,肌肤白皙细腻,身材亭亭玉立,绫罗绣衣上金线孔雀银麒麟,在暮春烟景中光彩熠熠。丽人中最显耀的便是后妃的亲眷虢国秦国两夫人。而图中虢国夫人的清丽淡雅形象刻画了她“不施妆粉,自炫美艳,常素面朝天”的傲慢,正是“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蛾眉朝至尊”(张祜《集灵台》二首之二)此图把《丽人行》中表现的当时豪贵生活的骄纵表现的淋漓尽致。

三、现代仕女画诗词意境中的时代审美

女画要贴近生活,在古法中逐根追源,在古诗词中寻景求境,在追寻意境的同时也要反映时代的审美风尚,要将艺术理想构筑在当代审美品格的基石之上,确立全新的价值观及艺术视野,一方面继承传统仕女画对文学意蕴,诗词意境的重视,另一方面又可摒弃传统仕女“美人卷珠帘,深坐颦蛾眉”(李白《怨情》)的凄苦、脆弱、多愁善感的特征,使笔下的人物形象端装、健康、充满青春活力,不乏当代女性的气息与风采,从近乎唯美的角度自由地选择理想的艺术形象和表现语言,把观者的思绪拉出诗词中那古老的岁月和宁静的闺房,把握好中和的尺度,含蓄而非具体化、典雅、恬适,脱却戏剧性的情节中触发大的情感波澜,是诗词但又有超越诗词的内含,使女性美更具有沉稳、执着和宁静的特性,对现实世界投以纯真深情的目光,透露出现实女性对自身生存方式及生命状态的领悟,使诗词意境更好的为仕女画服务,从中表现仕女画的现代艺术审美。

中国的诗词、绘画表现着同样的意识结构,代表着中国人的艺术审美意识,延伸到仕女画中,诗词启发了画中意态,诗画交辉,意境丰满,在当前仕女画在画坛上难有更高层次的彰显,有关仕女画创作题材也相对匮乏的情势下,这种结合更具有振弊兴衰的作用。 “画中有诗词”是以写景的方式来抒情,情在景中,主观的情客观化了,这是以景传情,“诗词中有画”是以抒情的方式写景,景在情中,情中含景,使客观的景主观化,中国传统艺术就要求能够创造出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高度融合的艺术境界。

上一篇:浅谈初中学生班级责任心的培养 下一篇:物联网技术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