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生习作内容空洞的原因及策略

时间:2022-07-31 11:18:30

农村小学生习作内容空洞的原因及策略

小学生习作就是用文字表达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的过程,是学生语文积累、生活经验和语文素养的综合反映。新课标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想象”“自主表达”“创造性地表达”……而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却发现部分学生习作往往形式单一、内容空洞,甚至习惯于“记流水账”。二十多年来的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使我有了一些思考。

一、小学生习作内容空洞的原因

1.课外阅读量太小

一个人的成长史其实就是他的阅读史。大多数农村小学生除了教科书之外,很少读课外书籍,即使读也就是几本作文书,家长也很少主动给孩子买书。在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情况的前提下,教师把大量的时间用来让学生做作业,留给孩子们读书的时间也很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阅读资料缺乏的境况下,孩子们的习作水平就可想而知,他们的习作内容空洞,语言贫乏,除了仿写之外,就是生活中的小猫小狗、帮助敬老院搞卫生、扶老大爷过马路……胡编乱造,更有甚者是直接抄袭,甚至考试前有的学生背作文……以上种种原因致使学生提起作文就发愁,拿起笔来就语塞。

2.学生教育生活单调

由于安全、分数等种种因素,特别是农村学生受环境限制,加上家长的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学生在家的时间除了看电视、上网之外,就是在一起嬉戏玩耍,没有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可以做;在校期间,每天除了上课、下课、做作业等,教学生活也很单调,互相追逐打闹,也没有有意义的活动可以参加。缺少丰富的教育生活经历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就不会有更多的话题、体验、感受。

二、解决小学生习作内容空洞的策略

1.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教育是一种唤醒,每一个生命都是一粒神奇的种子,蕴藏着不为人知的神秘,而阅读能够唤醒这种蕴藏着的美好与神奇。

为了让新教育的春风吹进校园,学校开设了晨诵(用诗歌开启黎明,与黎明共舞),希望孩子们在每天的黎明时分与经典诗歌共舞,让他们的生命在每天的第一时间得以舒展,灵魂得以灵动,师生共同传达一种愉悦、饱满的精神,并以此开启一天的学习。午读(用美丽童书滋润童年)把营造书香校园,让师生在学习型校园里快乐成长作为办学宗旨。通过推进师生阅读,与伟大的智慧对话,让教师和孩子们的精神丰富起来。暮省(学会反思生活:学生写日记,教师写博文或教育随笔)的新教育儿童课程。并且开放了图书室,同时购置了20多万册适合孩子们和教师阅读的课外书,每期班主任负责借适合自己班学生读的书,发放给孩子们,孩子们读完之后在班内进行传阅,隔几周,同年级班级进行传阅。

现在,学生在口语交际或习作时,总是提及读过的书、看过的故事,或者由此而展开丰富的想象,近期《草房子》《海底两万里》《爱的教育》……成了他们口头常说的话题。

2.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随着新教育实验的推进,我们学校开设了校本课程、班本课程、班级文化、游艺运动会、课间拔河、诵读比赛、手语操、集体跳绳和花样跳绳等活动。孩子们的生活丰富了,有事可写了。随着阅读量的增大,语言也优美了,写得越来越好了。在一次习作训练中,一个孩子写了一首诗――《爸爸的手》:爸爸的手就像厨师的手,他为我做了一份大餐;爸爸的手就像工人的手,他为妹妹在心里筑起了高楼;爸爸的手就像工匠的手,他为我做了一把椅子;爸爸的手就像园丁的手,他为姐姐种了一朵茉莉花;爸爸的手就像秋千,他让妹妹在上面荡来荡去;爸爸的手是那样的粗大,但摸在我们头上,却是那么的舒服,让我们充满了安全感!

在一次课间年级组教师拔河比赛后,一个孩子在日记中写道:“为了给我们老师喊加油,我的嗓子都喊哑了,第二节上课都不敢举手回答问题了。”

家长会上,我让家长和孩子们互相拥抱,互相说声“我爱你!”,当天几个孩子在日记中写到,这是自己“长大后”第一次被爸爸妈妈抱,当自己和爸爸妈妈彼此说“我爱你”时,自己感动得流泪了,也看到了爸爸妈妈眼中的泪花,真想让爸爸妈妈经常这样抱抱自己,那该多好啊!在家长会上,刘朝文朗读自己写的一篇《读〈慈母情深〉有感》,几次被家长们热烈的掌声打断。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让孩子们又找到了童真,读书让孩子们从书中找到了快乐,汲取了营养。随着时间的推移,孩子们的课外知识越来越丰富, 在孩子们的带动下,家长们也开始加入了阅读的行列,开始给孩子们买大量的课外书,陪他们一起暮省。读书不但提高了孩子们的作文水平,也在悄悄地改变着家长。

海量的阅读、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改变了孩子们学习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给孩子们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习作已经不再是令孩子们头痛的事了,每周的星期三习作课成了孩子们的最爱。

(作者单位:甘肃省宁县早胜小学)

上一篇:如何增强教师的凝聚力 下一篇:现代儿童学习理论在小学语文习作生活化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