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时间:2022-07-31 10:13:55

浅谈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摘要: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Abstract:The composition is the reflection of understanding level and language expression ability. It is also a skill of the comprehensive daily life and work, and a important symbol of personal language literacy level.

关键词:写作,兴趣,能力

Key Words: composition,interest,ability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是综合性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必须的语文能力,也是一个人语文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志。

我从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作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仅使执教者感到头疼,且不少学生也对作文有一种畏惧心理。这就在教与学之间形成了一道无形的障碍,影响着作文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如: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存在“三重三轻”的现象:“重模仿,轻创作;重数量,轻质量;重指导,轻思考”。并且,学生在写作文时常常会遇到开头难、过渡难、结尾难。针对作文教学存在的此类问题和作文教学中教与学的矛盾,“怎样才能使学生喜欢作文写好作文”成了作文教学中长期探索课题。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突破这些重难点呢?我认为:一、从兴趣入手,激发学生习作愿望。生活是文学创作的源泉,不管什么人写什么文章都离不开生活这块沃土,尤其是小学生学习作文,更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小学生写作文就是写自己生活中所看到、听到、做过和想到的东西。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成功地指导学生写好作文,就必须深入了解、分析并把握所教学生的兴趣、爱好等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和社会生活环境,采取生动、具体、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用心体会、观察生活,使他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让多彩的生活激发起学生的写作欲望。 在教学中我发现,教师有时为了配合教材内容,完成指定的习作练习而布置了学生不感兴趣的作文题后,学生常常唉声叹气,大多数人马马虎虎应付了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及时发现和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细心体验、观察生活,引导他们将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用文字表达出来。

二、耐心引导,帮助学生克服畏惧心理。(1)学生怕写作文的原因之一,是把作文看得很神秘,因此产生了畏惧的心理,越怕就越觉得难,越觉得难就越写不好。当然这也与有些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有关。有些教师在教作文时,忽略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没有从内容入手,往往在学生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大讲写作技巧,这种“要我写”的做法,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束缚,总担心是否符合老师的要求,畏畏缩缩不敢下笔,怎么会喜欢写作文呢?要让学生愿意写、喜欢写,就必须打消“怕”的心理,消除神秘感,克服畏惧情绪。教师应千方百计启发、引导学生心里怎么想、嘴里怎么说,笔下就怎么写,头脑里不要有规矩的限制。学生只要敢说、敢写,就要及时给予鼓励。求全责备的做法,会将学生的写作热情扼杀在萌芽之中。而适当的鼓励、引导则会使学生增强写作的信心,鼓起勇气大胆动笔。学生越写就越想写,越写就越爱写。这就产生了从“要我写”到“我要写”的质的飞跃。(2)要扎扎实实进行字词训练,句子训练,段的训练,篇章训练,生活现场训练。学会以事赞人,直抒胸臆,借物喻理,触景生情,托物言志。(3)观察周围事物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增加见闻、丰富知识。教会学生观察方法,掌握观察规律是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写作能力的关键。观察事物要有顺序。按空间顺序可指导学生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由上到下或由下到上,由左到右或由右到左地进行观察。如《曼谷的小象》就是先看到“曼谷近郊,绿油油的禾田和点缀着淡紫色野花的草地,一直延伸到海边”,再看脚下“高低不平的公路”。这就是由远及近地观察。有时由这一部分到那一部分的顺序观察也是可以的。按时间顺序观察,也就是按时间的先后次序,先看见了什么,再看见了什么,又看见了什么”…… 引导学生一样一样按顺序看,按顺序写。再如《观潮》的作者细致地观察了钱塘江大潮到来之前、到来之时、到来之后的情景,既留心了江潮不断变化的样子,又留心了江潮发出的声音;既观察了江潮的气势,又留心了观潮人群情绪的变化。因此,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犹如置身于观潮人群中间一样。总之,观察要有顺序,观察要有目的和重点。

三、从生活和学习中积累写作材料。作文要有材料,材料来自积累,积累来自生活。手中掌握了丰富的作文材料,写作时就会有事可叙,有理可论,有人可写,有情可抒,作文就会又难化易,心理上的惧怕也就变为喜欢了。那么,应该通过哪些渠道积累作文材料呢?(1)、背诵积累。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读而不背,写作就会感到力不从心,词语匮乏。因此,我们应加强背诵训练,强化记忆,积累起终生受用的材料。一般说来,我们可选择课文中的某些片断进行背诵,并抄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利用课余饭后,一早一晚,进行吟诵、品味、消化。此外,我们还要摘录课文中的佳句,在理解的基础上牢记。这样,我们能从中熟悉各种各样的句式、段式、篇章结构方法,了解句与句、句与段、段与段、段与篇之间的联系,巩固学习成果,写作时也就如囊中取物了。 (2)、阅读积累。要多从课外阅读中搜集和积累材料,通过自学阅读,随时摘录,坚持写读书笔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要善于把摘录的材料进行分类,如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等。(3)、生活积累。生活好比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盈溪水才能长流不竭。我们要运用教材中学到的观察方法,观察自然,观察社会,观察生活,留心身边的事情,从中捕捉和积累作文材料。还要参加多种形式的活动,以扩大见闻,丰富知识。此外,还要勤于动笔,及时作些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作好文字积累。通过以上多种渠道的积累,胸中就有材料,日积月累,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写作能力的提高,就指日可待了。

四、指导适度,发展思维,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指导学生作文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好“度”,应给学生以广阔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在思维训练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作过程就是一个思维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主导,起辅助作用。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往往会忽略这点,常常出现本末倒置的现象,不同程度地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如在指导学生初学“看多幅图写话”练习时,常见的一种做法是,教师先让几个学生说出每幅图的意思,然后把学生的意思进行归纳,再让学生按归纳好的句子扩充成文章,结果全班学生作文大同小异,如出一辙。显而易见,这样的作文根本没有学生的思维和语言,长久下去,学生怎么能独立地写出有特色的作文呢?教师指导作文,应充分开启学生思维和想象,引导他们从生活经历中提取素材,而不能局限学生的思维,硬把学生往自己的思路上拉,要鼓励学生写出新认识,勇于突破常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是学生思维的激发者,是学生信心的鼓励者,如引路的蜜蜂把学生带入了花园,怎样采蜜、采什么蜜就看各人的兴趣了。

总之,作文教学要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引导下,师生紧密配合,学生才能逐步喜欢作文,为写好作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到收获的时节,呈现在教师面的将不再是一段段单纯的文字,而是一篇篇充满活力的、有血有肉的、情景交融的、各具特色的满意之作。

上一篇:打造“三四四”自主学习模式 ,提升思想品德课... 下一篇: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