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可引导人”假设的企业竞争情报和谐管理探讨

时间:2022-07-31 08:36:26

基于“可引导人”假设的企业竞争情报和谐管理探讨

【摘要】和谐管理理论作为源于中国的第一个原创管理理论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创造性地将这一理论的相关理念引入竞争情报研究领域,深入探讨了将这一理论引入的必要性,并根据竞争情报领域的实际情况,首次提出“可引导人”的人性假设,并就如何利用这一假设对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和谐管理服务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和谐管理 竞争情报 可引导人

和谐管理理论是西安交通大学副校长席酉民同志于1987年首次提出的,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完善,已经成为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包含的理念也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在实践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许多学者也将这一理论引入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并因此推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一理论在企业竞争情报研究领域的应用还很少,本文正是基于这个原因,深入分析了将这一理论引入竞争情报研究领域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具体的探讨。

一、和谐管理的含义及其运作机制

和谐管理理论是西安交通大学席酉民博士于1987年在其博士学位论文中首次提出的,历经近二十年的发展和完善,现在已经形成一套相对成熟的理论体系。其基本思路是“问题导向”基础上的“设计优化的控制机制”与“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则互动耦合。其中“问题导向”中的“问题”泛指管理现象或管理问题等,“问题导向”是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来研究其特征、规律,进而给出针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而“设计优化的控制机制”本质是通过设计符合系统内在规律人的行为路线,使得系统内要素更为协调、匹配,表现出更高的秩序。“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是通过探求系统中人及其行为的相关规律,并以此为依据设计相应的制度、契约或者环境机制(组织文化等)来影响人的行为选择,使其倾向于选择组织期望的行为。据此,和谐管理理论又提出其核心――和谐主题以及与其相关的“和则”和“谐则”。和谐主题是指在组织的特定的发展时期和情况下所出现的为实现组织的愿景、使命、战略意图等而进一步寻求确定性及其必要的核心问题或亟待解决的核心任务。随着组织的发展和谐主题是可以漂移的。“和则”和“谐则”是解决问题的原则,“和则”对应于“能动致变的演化机制”,“谐则”对应于“优化设计的控制机制”。正是通过“和则”和“谐则”以及“和谐耦合”的运用,从而使组织的活动和管理更和谐,进而取得绩效。总之,和谐管理主要是通过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来达到和谐的目的,这对今天处于高度不确定性环境下的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

当然,和谐管理理论也并非无懈可击。比如,笔者便认为该理论缺乏系统而有效的人性假设。因为的管理的本质是管人,因此只有人性作出适当的假设,才能使研究的结果更具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关于这一点下文将会详细论述。

二、我国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现状分析

1、概念

竞争情报这一术语是20世纪80年代才传入我国的新概念,国际上关于它的定义有多种说法,笔者比较倾向于我国著名学者、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竞争情报分会名誉理事长包昌火先生的定义,即从广义上讲,竞争情报包含着竞争信息和竞争智谋两大部分,它是关于竞争环境、竞争对手和竞争策略的信息和。它既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产品。过程是指对竞争情报的收集和分析;产品指的是由此形成的情报和策略,而狭义的竞争情报仅指情报产品。

企业竞争情报工作是笔者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提出的概念,它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目标,将内部的和外部的物因素和人因素充分整合并合理利用,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情报收集、情报分析和情报运用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其中物因素指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中人以外的因素,包括企业的规章、制度等;人因素指企业内部和外部与人有关的因素。

2、现状分析

由于竞争情报传入我国的时间还不长,对其相关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企业在的竞争情报工作也只是处于初级阶段,在企业的竞争情报工作中还存在众多的不和谐现象。为了便于下面的分析,笔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问卷300份,回收288份,有效回收率为96%,因此,可以认为结果是可信的),并做了细致分析,具体如下:

问题一:企业有无竞争情报机构或进行过与竞争情报有关的活动。对这个问题56%的回答没有,9%回答不知道,只有38%回答有。可见,竞争情报在我国的普及率还是不够高。具体见图:

问题二:从事竞争情报工作的企业。问题是企业所处的行业,经过统计处理,结果见下表,从表中可以看出,行业分布是很不均衡的,大部分集中在和信息服务相关的行业,而有的行业几乎还没有进行过相关的竞争情报工作。

问题三:企业从事竞争情报工作的人员的最高学历。对这个问题的统计结果如下:以大学本科生最多占63%,其次为硕士生占20%,再次为大专生占15%,比例最低的高中生,仅占2%。因此,相关从业人员的素质较高。

问题四:企业中是否存在不和谐现象。对这个问题73%的人回答有,7%回答不知道,只有18%回答没有。可见,不和谐现象在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中的存在率是很高的,

问题五: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中不和谐现象包括哪些。对这个问题的统计结果如下表:

3、将和谐管理理论引入企业竞争情报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IT技术、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们处理信息的手段也日益丰富和多样化,信息的数量迅速增长,但是信息毕竟不是情报,这些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势必给企业竞争情报工作带来严峻的挑战,产生一些不和谐现象,影响企业的绩效的提高和发展。经过分析,笔者认为,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中的不和谐主要表现为以下三大矛盾。

(1)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和有价值的竞争情报难以获取之间的矛盾。信息的快速增加并不代表有价值的竞争情报也随之增加,相反,企业要获得所需要的竞争情报变得更加困难了。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信息大都是杂乱无章的,要鉴别出有用的信息并将他们优化、重组达到对公司决策有用的程度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如果这个矛盾不解决好,就会出现成本提高、内耗增加、工作效率降低等不和谐现象。

(2)企业对竞争情报的全面性要求和人的有限理性之间的矛盾。有限理性是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H・A・西蒙的研究结论。根据西蒙的最新解释,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一是指行为者具有理性意向,二是指其理性会受到实际智能的限制。简言之,个体的人由于自身的经验、阅历、知识水平、技能等等的限制,使人们作出决策(选择)时往陷于一种并不完全理性的预期之中。人们的预期,只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信息作出,但个人的知识和信息是有限的,即人们的预期不可能做到面面俱到的完全理性。

同样,在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中,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因而不可能掌握企业所要的全部竞争情报。而企业从自己的经营目标出发要求掌握全面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抓住时机,赢得竞争优势。因而便产生了企业对竞争情报的全面性要求和人的有限理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的结果便是无用情报、伪情报、虚假情报等不和谐现象的产生。

(3)企业目标和企业中个人利益之间的矛盾。企业从自身利益考虑,往往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员工从自身出发,要寻求更多的发展机会和空间,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因而,企业制定出的政策和规章可能会与企业中的相关工作人员的目标和利益发生冲突,产生矛盾。这种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造成人心离异、工作氛围不融洽、悖德行为的发生、甚至人才流失等不和谐现象。

从上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要提高企业的经营绩效,提高竞争情报的质量和竞争情报工作的效率,达到和谐的状态,企业必须妥善解决上述三对矛盾。而如果将和谐管理理论引入进来,根据前面的分析,不和谐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将大大降低并最终予以解决。因此,将和谐管理理论引入到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中是必要的和可行的。

四、企业竞争情报和谐管理研究

1、人性假设的必要性和可引导人假设分析

每一种科学都需要一种先验的假设,这是一种不证自明的公理,否则的话所有关于这种科学的探讨都将由于失去基础而归于虚无。管理方面尤其如此,因为管理本质上就是官人,因此必须对人性有个基本的认识,才能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以取得管理绩效。拿最初的“经济人”假设来说,正是由于它把人假设为单纯追求经济利益的动物,是会说话的机器,才会有“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举措;同样正是由于“社会人”假设把人不光看作只单纯追求经济利益,还追求社会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才会有非正式组织和让工人参与管理的管理方式。可见,一切科学都不能从虚无之中建立。而很多涉及到“人”的科学之中,也就无法回避人性假设的问题。

由上文分析可知,在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中,无论是情报收集、情报分析还是情报服务都离不开人,主要包括:情报收集人员、情报分析人员、情报分析的对象――竞争对手、情报的使用者――情报客户等等。因此企业要进行竞争情报的和谐管理也必须要有与之相对应的人性假设。针对上文提出的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中的三对主要矛盾的分析,笔者提出“可引导人”的人性假设,其主要观点为:

(1) 企业和个人各自具有与己相关的目标或利益追求。

(2) 在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之间的抉择中,个人的行为倾向是可以引导的。

(3) 这种引导可以来源于外部的管理激励,也可以来源于内心自我反省后的自动转化。

(4) 引导的参照点是和谐共赢,即企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均衡一致,达到总体利益的最大化。

可见,“可引导人”是以和谐为自己的追求目标的,这里的和谐笔者认为主要包括:自我和谐、人际和谐、社会和谐以及自然和谐。其中,自我和谐是指人的各个方面都能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能保持一颗心平气和、不骄不躁的心态,能正确认识自己,理智看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能积极向上,争取自己的全面提升和发展;人际和谐是指人能与他人发展和保持和谐稳定的关系,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价值,并能实现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社会和谐指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分子,能认识到对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愿意为实现社会的共同价值携手奋斗;自然和谐是指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不能肆意破坏自然,无节制地开采自然资源,必须保护自然,爱护环境,以求与自然共生存、同发展。

可见,影响“可引导人”的主要因素包括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正是他人、社会和自然这些外部因素的作用和人的自我反省能力使现实中人的行为是可引导的,并在这种引导下实现和谐发展。

2、企业竞争情报和谐管理机制分析

从上面的“可引导人”假设出发,企业和企业中的个人均存在自己的目标和利益,当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的目标相一致时,表现为互相促进和加强,总体也是和谐的。而当组织的目标和个人目标互相冲突时,则必须运用相应的引导策略,才能使企业目标和个人目标趋向一致,才能使其总体趋向和谐和平衡共赢。具体如何在企业竞争情报工作中进行和谐管理,可以结合下图进行分析。从图中可以看到企业中主要涉及物的因素(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和人的因素(包括组织内部和外部的),因此处理好物与物的关系,人和人的关系以及人和物的关系对能否实现和谐管理至关重要, 通过对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的跟踪,调研和分析可以得到的原始情报,通过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将所得到的情报与企业的和谐主题进行一致性判断,如果所得到的情报和企业的和谐主题一致,则可以将其定位为企业所要寻求的最终情报,如果与企业的和谐主题不符,则继续进行优化和不确定性消减,直至得到和企业的和谐主题一致的最终情报为止。对于得到的最终情报再进行确定性判断,如果结果是确定性的则通过“和则”运用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如果是不确定的,则通过“谐则”运用到企业的经营决策中,最终达到和谐的结果,这主要包括: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员工之间相互关系和谐、企业文化的改善等等。

四、结语

和谐管理理论提出至今已经近20年,但是将这一理论运用于企业竞争情报管理的研究中还是第一次,“可引导人”假设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为这一研究带来了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席酉民:和谐管理与战略[M],贵州人民出版社,1989。

[2] 王琦、席酉民、尚玉钒:和谐管理理论核心――和谐主题的诠释[J],管理评论,2003(9)。

[3] 席酉民、韩巍、葛京:和谐管理理论研究[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

[4] 曾忠禄:有限理性与竞争情报[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6(1)。

上一篇:香港回归十年的经济与贸易发展 下一篇:对信息不对称市场上信贷配给现象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