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持续成功的关键

时间:2022-07-31 07:09:08

创新是持续成功的关键

欧瑞康纺织集团是纺织机械全面解决方案的世界市场领导者,并不断地为纺织品的高效节能生产设立标准。在ShanghaiTex 2011展会期间,欧瑞康纺织集团CEO Thomas Babacan先生接受了《纺织导报》、《中国纺织报》与中国纱线网记者的联合采访,饶有兴趣地回答了记者关心的问题。

记者:我们看到,欧瑞康在此次展会上并没有展出太多的机器,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有消息称,欧瑞康将在今年的ITMA上推出一款划时代的产品,是否可以透露一下将有怎样的惊喜送给大家?

Thomas Babacan先生: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欧瑞康本身来讲,不但要有新的发展、新的技术、新的产品,还需要展示这些创新成果,有些遗憾的是,现在还没有到合适的时机。但是有一点我可以非常正式地说,非常欢迎大家参观巴塞罗那ITMA展会,我们将展示超过 20 项的新产品与新技术。在天然纤维方面将包括自动络筒机、环锭纺、转杯纺等新技术,都是在节能、降耗、高效生产的理念下开发的。在过去这段时间内,欧瑞康纺织集团对研发、创新给予了很多关注,这是我们核心的竞争力所在。除了天然纤维以外,在化纤设备的研发方面,无论长、短丝都是基于以上理念的。

记者:您担任欧瑞康纺织集团CEO已两年有余,能否谈谈您对中国纺织市场的看法?之前做过哪些调查和分析?

Thomas Babacan先生:我从2009年年初开始担任欧瑞康纺织集团CEO,在这个过程中我做了相应的市场调查,并和我们的团队进行了沟通,对中国及世界的纺织布局有了初步的了解。首先,亚洲在全球纺织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在亚洲,中国是最重要的伙伴,无论是天然纤维还是化学纤维,全球 60% 的产能来自于中国。纺织工业在中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将有一些低附加值的产品转移到周边国家,如越南、孟加拉、柬埔寨。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纺织行业不论从量还是质上都会进一步发展和提升,从中端向高端和高附加值的创新上发展,欧瑞康非常看好这一趋势。结合这个情况,我们做了相应分析,欧瑞康纺织集团专门从事纺织机械领域的研发和生产,怎样在中国实现高效生产,生产更高附加值的产品,在行业里面保持领先位置,这是我们要实现的目标。实现这些目标要通过相应的一些手段,一个是我们在欧洲多年积累下来的研发、创新方面的能力,这一点将得到充分发挥,并把生产进一步向中国转移、扩大,结合本土化生产、管理,能够高效地满足市场需求,并建立良好的市场网络。要做到以上这些,我们需要非常强的管理、营销方面的团队,中国本土化团队非常重要,我们将给他们充分的职责,充分的授权,在公司框架下高效地实现目标。

记者:欧瑞康纺织集团近期在中国有大的投资计划吗?

Thomas Babacan先生:我可以给您一个明确的答复,我们肯定会把生产、技术、研发进一步向中国转移,加大中国的投资。目前,面向全球市场,欧瑞康巴马格的加弹机,包括生产、研发、营销、服务、工程一体化都已经集中到苏州,因为中国的市场最大,通过规模效应,也给其他国家进行服务,类似这种模式我们还将继续进行。我们不准备布局新的地点,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扩大。我们的投资除了生产、技术和研发以外,更重要的是人力资源的投资,我们希望充分发挥和采用当地的团队,这样能够从成本、效率、沟通上更加高效,把国际资源和中国资源融合在一起,实现高效生产和产品开发。

记者:刚才您提到了在纺机方面更高效、更节能、更降耗,还有没有其他关键词来描述一下纺机业将来的发展趋势?尤其在纺纱领域。

Thomas Babacan先生:我们在进一步研发与发展上主要注重两个方向,一是提高现有技术、装备的水平,进行技术升级,包括转杯纺、环锭纺、自动络筒、倍捻等技术的提升;二是新技术开发,包括像涡流纺等新产品,但欧瑞康公司比较低调,我们希望展出之后就能大规模投入生产,实现产业化。在今年ITMA上,观众将看到我们的环锭纺、转杯纺新技术,相信大家不会失望。在化纤机械方面,欧瑞康巴马格开发的WINGS纺丝系统在FDY应用领域的更新换代产品;倍捻机、直捻机也有新的技术进展,如CC4工业用帘子线设备,正好符合世界和中国经济发展的大潮流,用于基础工业,生产产业用布。

记者:刚才您提到中国纺织品产能占到世界 50% 以上,现在看中国是世界纺织品加工中心,从您的角度看,中国纺织工业是不是世界纺织创新的中心?

Thomas Babacan先生:首先,中国是全球制造中心,这是无疑的,但说到创新中心,现在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标榜自己是创新中心,创新是要结合市场发展的需求和市场发展方向来决定的,中国在纺织市场中的起到中心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结合这一点,欧瑞康纺织希望通过在中国的营销、市场团队,取得纺织市场未来发展的信息后,能充分跟欧洲(德国、瑞士)团队在研发和生产上积累下来的经验互相结合,制定出研发和创新的方向,来满足现在市场和未来发展的需求。

这样就充分运用了我们公司大框架下的资源,全球化地进行研发和创新,对于我们的产品来说,内部资源应用是非常高效的,也是非常适应市场需求的。我们这样的格局,也是基于欧瑞康拥有这样有效的资源。因为历史的原因,纺织工业在欧洲开发较早,在欧洲,特别是瑞士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跟中国市场融合在一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国市场非常大,这决定我们整个研发工作的方向。除此之外,中国还有一个优势,每年有几百万的大学生毕业,几十万的工程师出现,带来产业自身能力的提高,在将来研发和创新上会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我们跟中国的大学保持紧密的联系,展开相关合作,也举办了一些相关项目,目的是让在校学生知晓欧瑞康现在的发展状况,也激励学生为纺织行业做出贡献,也给新一代的年轻人带来发展机遇与平台。

记者:中国的《纺织工业“十二五”科技进步纲要》有一项内容,鼓励小类纤维加工设备,特种纤维、高性能纤维生产设备,产业用纺织品生产设备以及废旧纺织品回用设备的开发,欧瑞康公司是否给予了相应的关注?

Thomas Babacan先生:无论是特种纤维、高性能纤维,包括回收纤维,正是我们现在关注的。欧瑞康已经从事这个领域,我本人已经看过相关的报道和一些信息,中国不仅仅是一个全球最大的纺织工业国家,而且是要成为全球的纺织强国,强国不仅仅是技术水平而且研发能力也要比较强,除了传统领域以外,要在一些新的领域进行开发,欧瑞康也在从事这些领域的开发,例如在产业用纺织品设备方面,我们采用了一些纳米技术;在回收废纤维、废弃面料与服装方面,我们也给予了相应的关注。

目前我们具体做的就是对现有设备、技术进行升级,这也是对现有资源最大的发挥。通过技术升级,或硬件上做些改动后,使产品质量、生产效率大大提高,这样使其本身产生的废弃物大大减少,本身也符合绿色环保要求。技术升级能使节能、降耗、减排的目标得以实现,最终实现绿色生产,这其中欧瑞康的巴马格、纽马格、赐来福也做了很多相应的工作。

对于产业用纺织品,我们已经在生产帘子线、工业用非织造布内衬和过滤材料的生产设备,并将进一步深入下去。虽然目前看起来产量较小,但经过我们共同努力后,有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应用范围,使其中一个成为主导方向。对于新的应用领域,我们将给予更多的关注,这是我们所想的,也是所做的。

记者:近年来,中国国内的纺机企业发展非常迅速,而且在价格方面很有优势,很多有实力的企业也在对欧瑞康形成一个挑战,欧瑞康如何保持自己的优势?会怎样应对?在价格、策略上会有所调整么?

Thomas Babacan先生:中国纺机企业在这几年中,的确提升得非常多,技术水平、生产效率、生产成本都对我们提出相应的挑战,但我们认为这是一种积极的、良性的、健康的竞争气氛,更加激励我们怎样做得更好。我们最主要的驱动方式还是靠自身的研发与创新,这种创新是用最明智的方法来进行,保持现有的领先位置或扩大领先优势。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我们做得非常快,必须每时每刻牢牢围绕这些来做,有了这个理念,加上我们所具备而别人不具备的资源、技术以及整个产业链,整合多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再加上我们本身的发展与中国国内大的投资,能够高效地应对市场情况。通过欧洲和中国团队的融合,我们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保持现在的领先位置,甚至可以扩大这个优势。我们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来满足个性化的市场、产品需要,而且只有我们具备这样的资源配置优势。

上一篇:爱色丽:不断创新的一站式色彩解决方案 下一篇:天然美棉 连系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