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产品必须正本清源

时间:2022-07-31 06:48:01

有机产品必须正本清源

在不久前举办的“2012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上,有机洗涤剂、有机婴儿服装、有机蔬菜、有机茶叶、有机葡萄酒、有机婴幼儿奶粉、有机酱油、有机香醋等名目繁多的各种有机产品悉数亮相,让人们感到国内有机产品已进入繁荣发展期。

然而,在看似繁荣的背后,有机产品名不副实、认证混乱、标识乱贴等问题屡屡发生,国内的土壤、水质和空气质量也遭到质疑,有不少消费者对国内有机产品心存质疑:

“这些有机产品是真的吗?”

有机产品“墙内开花墙外香”

尽管不少消费者认为,国内的土壤、水质和空气质量已在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遭到污染,“在如此环境下能否生产出合格的有机产品?”然而,这些担心显然是多余的。

近年来我国始终是有机产品的出口大国,其中销往海外比例最高的就是有机食品,达到了67%,我国绝对有能力来保证有机产品的质量。

但是,现实情况却是,我国有机产品“墙内开花墙外香”的现象十分严重,有机产品在国外的消费量约占商品总量的5%,而在国内只有0.1%,两者相比竟相差50倍。

客观分析,两者相比如此悬殊,价格偏高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如有机鸡毛菜、有机油麦菜和有机青菜每斤18元,有机菠菜、有机圣女果每斤19.85元……高出普通产品的好多倍。

除了价格明显偏高这一主因外,另一个原因是不少消费者对有机产品心存质疑,他们担心“在付出高价后买到的仍然是非正宗的‘有机产品’”。

消费者对有机产品心存质疑

据了解,国内消费者对有机产品产生质疑的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名不副实。以有机蔬菜与有机水果为例,如果完全按照有机生产的程序走,无论是前期成本还是后期耕种,成本都很高,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不能使用农药、化肥、激素等人造制剂,产量也会降低很多。

正因为有机产业的前期投入大,三五年内很难盈利,所以一些支撑不下去的企业就可能动歪脑筋,放弃高成本的有机种植方式,偷偷使用化肥、农药以增加产量,再以高价出售,牟取暴利。

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农庄主”透露:“就是一些已经做大的企业,一旦出现产量跟不上销量,也会‘被迫’造假,在外寻找号称‘符合条件’的外联基地,将那里出产的蔬菜或水果贴牌出售。”

这位“农庄主”在对多个有机项目的考察中发现,有一些所谓的“有机农庄外联基地”,竟然在不进行任何水质处理的情况下,直接引入附近小河的五类水进行浇灌。

二是认证混乱。近年来,随着国内有机产品行业的快速发展,各种打着大大小小认证旗号的认证机构已随处可见,而各类所谓的“认证机构咨询员”更是多如牛毛,部分认证机构不负责任地随意认证,甚至只要花认证费就能保证拿到证书。例如,有机产品的严苛要求之一,就在于必须严格按照所核定的产品数量进行销售,如果超量销售就有问题,将受处罚。然而,实际情况却是,认证机构根本无力或无心进行实地监管,而任由企业自印标识、任意使用。

三是乱贴标识。除了只要花认证费就能保证拿到证书外,更令人感到震惊的是还有“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直接购买有机标识。只要在网上搜索“有机标识印刷”,立即就有众多商家跳入眼帘,其中有一些店主表示,只要客户提供所需标签产品的样图和包装,就能照样印刷,1厘米直径普通材料的有机产品标签,花100多元就能印10000个。

强化管理正本清源

为什么外销的有机产品能够符合欧美等地的有机标准,而国内市场上有机产品却鱼龙混杂,让人难辨真假?

要想摆脱国内市场有机产品的尴尬局面,当务之急是强化管理、正本清源。

一是加强有关方面对有机产品的监管力度。2011年12月,央视《焦点访谈》曝光了山东某地农民以普通蔬菜冒充有机蔬菜,在生产过程中照样使用农药、化肥。此后,国家质检总局展开了大规模的有机认证规范行动,目前已经有大批企业被撤销了认证许可。

二是强化有机标识的管理力度。据了解,从2012年3月1日起,最新修订的《有机产品认证实施规则》开始实施,“国家有机产品认证标志备案管理系统”也同步开通。同时,有机产品还将使用新的标识,即要求在获证产品的最小销售包装上加施认证标识和唯一编号、认证机构名称。这个唯一标识相当于有机产品的“电子身份证”,消费者可以据此登录国家质检总局官网查询产品真伪,监管部门也可据此追溯到这个产品从产地到最终零售商的整个环节。在经过4个月的过渡期后,新标识从2012年7月1日起全面使用。

三是有机产品经销商在进货时要严格把关,以杜绝鱼目混珠。如在“2012中国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举办前,主办机构就明确规定“所有参展企业必须凭证参展”,结果参展企业数量比上一届明显减少,参展产品的可信度也就大大提高。

上一篇:“永青假发”,何以“永葆青春” 下一篇:私人酒窖建造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