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时间:2022-07-31 06:47:20

寻找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在自己的学习、实践,以及教学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地降低了教学的效果,甚至还有负效的问题,有背于新课程理念的落实。

现针对已发现的数学教学中的常见问题,谈一些肤浅的看法,抛砖引玉,就教于大家。

1.忽视概念、定理、公式教学。

1.1忽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造成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就是那个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总和,概念的外延就是那个概念所涉及的范围。对于概念的内涵,为突出本质属性,需作逐字逐句的深入浅出的分析,要突出关键词在本质属性中的地位。对于外延,必须将它的每一项都讲到,又必须强调这其中的每一项都是等地位的独立的。

1.2忽视概念教学的阶段性,不能恰当地把握好各个阶段的教学要求。众所周知,注意概念教学的阶段性是很有必要的。如在初中一年级讲“绝对值”这个概念时,只要使学生清楚知道正数、负数,零的绝对值是什么就可以了,不要急于提高深化,待学生掌握了概念后可设计如下练习:①字母a表示有理数则|a|=?②字母m、n是有理数,则|m+n|=?从讨论的结果中加深学生对代数式和绝对值概念认识。

1.3忽视定理、公式的推导过程。引入新课内容对相关概念的定义、定理的讨论尚未展开,就急忙转于解题教学。教师只要求教师会记住定理,会用公式就行。这样的教学不能体现数学课程的发展性,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如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教学时,教师在推导公式后急于让学生套用公式、对推导公式中的配方法没有认真分析,导致学生必须死记“求根”公式,为二次函数的学习埋下了“败笔”,结果学生对顶点坐标、“两点”式解析式,“顶点”式解析式又陷于了死记的局面。

2.数学中的“巧解”掩盖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一个问题的解决,思路越来越多,方法越来越巧,教师会特别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巧妙构思,以期产生教学上的捷径。其实这是教学上的一个误区。

2.1“巧解”往往有局限性,实用的范围一般都比较特殊和窄小,换一条件或变一个简单的结论,也就会使之完全丧失解题能力,因此巧解并不能根本解决问题。

2.2基本思想方法是一种解决题的通法,具有普遍性,指导性,要想从根本解决问题,理应首先追求其通法——基本思想方法,而一味追求巧解,必然缺乏对基本思想方法的挖掘和相应的训练,从而冲淡和掩盖了对基本方法的渗透。

2.3从学生的学习心理上看,当他们对于一道题目一旦了解或掌握了某一个巧解后,就对较为复杂的基本方法产生厌倦心理,也就从根本上阻碍了基本思想方法的渗透。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摆正巧解与基本思想方法的关系,引导学生从基本思路出发,加强对基本思想方法的启迪和训练,在基本方法已熟练的基础上再向学生适当介绍巧解的特殊思路,这样才能避开这一误区。

3.课堂上一味追求新颖、热闹、容量,忽视对数学内容本质的学习。

3.1教师从情感教学的角度出发,一味追求情景化,堂堂必有情景。但是一堂课下来学生不明白到底学了些什么内容,甚至连听课的教师也没法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如《位置的确定》一节,教师在创设情景中,教师进行了大量的情感教育,从国家的大好河山,到高科技的卫星定位,从电影票的设置,到课堂上互找座位,与其说课堂学习“气氛”浓厚,不如说“乱”字当头。而教师却没有真正让学生探讨位置确定的方法与本质以及方法地多样性。

3.2追求热闹的课堂气愤,忽略问题的价值。一堂课下来,学生回答整齐划一,但仔细分析,教师提问的问题大部分以记忆为主,像“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之类的问题,而且以不加思考脱口而出的问题居多。

3.3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了,不敢“讲”的局面,把“少讲”作为原则。在听课中,发现教师往往将呼之欲出的结论非要和学生“兜圈子”,让学生不断地猜。如在定理的学习过程中,课本上已经明确了探索的结论,教师硬是安排结论“猜想”环节。在小结时教师往往要求学生自己归纳、总结,但是一些思想方法学生是不易得出的。

4.不能控制好例题难度和习题的数量

新版数学教材中,增加了很多生活中的数学实例,纯数学问题删减了很多。在教学交流中,常看到教师增加了例题的难度和数量,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针对以上问题,建议教师应加强对新课程理念的再认识,把握初中数学课程的本真。让学生经历再发现的过程,感受发现的乐趣,教会学生主动探索、善于思考、学会学习。同时教师该讲则讲,避免探索活动的形式化。充分利用教材例题、习题,不舍近求远。合理运用多媒体,避免教材内容的翻版和习题的呈现。还要让教学适度,并且有新意,使教师的教学活动变成教师的创造性劳动,营造出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数学课堂。

上一篇:提高中职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探析 下一篇:田原:电影里有最好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