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时间:2022-07-31 06:27:36

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

摘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的持久兴趣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强烈的需要;文中所阐述的四种途径;建立以需要为中心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学生;需要;持久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一个人成功的动力和源泉。思想政治课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对课程缺乏兴趣。原因是学生认为“政治理论是空洞的教条,学了没用。”现代心理学认为“兴趣与需要直接相联,需要越强烈,兴趣越浓厚。因此,要使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兴趣,就要在培养和满足学生对课程的需要上下功夫。

一、 强烈的需要推动持久兴趣的产生

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教学过程中人们大都十分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幽默语言,生动的事例,精巧的设疑,直观的情境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这样激发的兴趣是短暂的,难于持久而稳定,极易随情境的变化而消失。如果我们能把学生的持久兴趣培养起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面貌就会大为改观。

心理学家认为,真正深刻而稳定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某种需要满足后,往往会产生新的,更高层次的需要,这些新的需要又会激励人们努力学习、探索、发展成更稳定的兴趣。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时需要什么,以培养和满足符合学生自身特点的需要,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强化或扩展学生的需要,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持久兴趣。

二、 激发和培养需要的有效途径

(一)创设参与机会,培养和满足学生受尊重的需要

中学阶段学生的参与意识急剧发展,自信心明显增强,要求在社会关系中拥有一定的位置,有充分显示自己才能的场合,并得到别人的尊重和赏识。在学习过程中需要得到了满足,会唤起他们更强的表现欲,就更会注意完善自己的形象,当自己的需要没能充分得到满足时,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失落感”,促使他们不甘示弱,只要有机会他们会不惜代价,奋起直追,以便显示自己的能力。这样,学习就成了他们自己心理上的需要,变被动为主动。

我们的教学活动需要适应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真正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尊重他们的需要,时刻注意创设能使学生表现自己的情境,使他们受尊重的需要不断得到满足,逐步培养起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的持久兴趣。为了多给学生提供参与的机会,可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开设讨论课,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在民主竞争的气氛中,使学生的表现欲趋势内部动机产生积极效应。

(二)丰富感性材料,激发解惑需要

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建立在头脑中有丰富感性材料储备基础上的,完全陌生的事物,很难使学生感兴趣。学生头脑中的感性材料是新知识的基础、桥梁和入门的向导,丰富的感性材料会不断地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社会是一部纷繁复杂的巨幅教科书,学生头脑中的困惑不可能几堂课就能完全解除。于是,某些困惑就会在头脑中静态潜伏。而当理论知识与之相关时,解除困惑的需要就会立即呈现出活跃的状态,使心理上产生求知的内驱力,变新知识学习的被动接受过程为在已有知识,可组织学生收看中央台新闻节目,阅读有关报刊杂志,举行专题报告会,开展社会调查等。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的“灌输”,使学生逐步了解和熟悉国内国际的重大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产生“亲近感”,从心理上产生一种需要,即进一步探求其来龙去脉和问题实质的倾向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展现理论知识的有用性,满足成才需要

中学生随着年龄和知识增长,以更多地思考自己的未来。他们希望通过学习增长才干,提高自身素质。思想政治应适应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更多本领,觉得学了有用。教师要努力展现政治理论的有用性,以此来激励学生,使学习的内部诱因得到正面强化,增强其学习兴趣。

(四)学好思想政治课是实现人生理想的需要

憧憬是中学生独特的情感,他们富于理想,希望成才,渴望美好人生,人生理想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学习不可缺少的鼓舞力量。如果我们的思想政治课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它是培养高层次人才所需要的最重要知识,是一个人立足社会的根本,学生就会把学好思想政治课纳入自己成才的轨道,产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而相当的学生认为思想政治对其人生理想的实现没有实际意义,学知识为了应付考试、升学。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原因是多方面的,重要的原因之一是我们教学没有充分发挥课程自身独特的育人功能。

目前,思想政治课存在着两种主要倾向:一是满堂抽象大道理,硬性灌输,导致理论知识与学生需要的“两张皮”,窒息了政治理论的生机和活力。另一种是过分强调“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不敢理直气壮地讲清政治理论对学生成才的重要性,产生不了显著的德育效果。我们要深入挖掘政治理论与实践人生理想的内在联系,理直气壮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社会热点问题以树立思想政治课的威信。这样就会给学生以强烈的精神感染,为学生确立人生理想树立起榜样,从而使学生产生一种追求高大形象的驱动力。

三、树立以需要为中心教学思路的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需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高度的精神塑造人,而这一切首先必须做到的就是让学生相信你的理论,相信你的思想,相信学了这些以后会有很大的用处,然后才会变成自觉地行为。所以,建立以需要为中心的教学思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经常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培养学生对政治理论的良好情感。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热爱政治,热爱政治课,热爱政治理论的学习。为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的四有新人打下坚实的政治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春苗. 点燃学生课堂兴趣的火花――浅谈如何激活课堂的点滴体会[J]. 科教文汇(下旬刊) , 2009,(05);

[2]杨振宇. 论当代大学生健康的政治心理的培养[J]. 教育探索 , 2009,(03)。

上一篇:浅谈县级图书馆少儿教育工作 下一篇:论中国古代犯罪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