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在心灵底片上感光

时间:2022-07-31 06:08:56

让生活在心灵底片上感光

莎士比亚辍学谋生,在任剧院杂役和雇佣演员的经历中写出了《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成为世界文豪;只读了两年书的高尔基从“鞋店”走来,《童年》《我的大学》《在人间》震动了世界;贾平凹植根高原黄土,成为中国新时期引人注目的作家。他们之所以写出如此佳作,得益于丰富的生活阅历。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要从作家的成功中获得启迪,在生活中汲取营养,从积累写作的素材做起。感受生活,思考生活,再现生活,让生活在自己的心灵底片上感光。

一、引进生活,避免雷同题材,体现生活个性

作文指导课要打开窗户,让学生从中回忆生活,把生活引入课堂,这必须成为作文指导课首要的环节。作文指导课如果缺少了这一环节,便是与生活相脱离的,便容易形成作文的造假,便无法避免雷同题材现象,无法体现生活的个性。

1.举例拓思:一石激起千层浪

好的举例可以拓宽学生的思路。命题之初,教师举出选材的例子,对于学生的思维完全可以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所举例子,最上者,我以为是学生自己的

例子。

2.追问激忆: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师的追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回忆,使学生的思绪“柳暗花明又一村”。老师关爱学生,不知何时成为学生共同的题材,一次,写到这个题目,同学们纷纷选了“老师是怎样关心我的”这个情节。我便追问几人:“你写的是哪一个老师,他(她)是怎样关心你的?”有的答:“我生病了老师关心我。”有的答:“我学习退步了,老师关心我。”有的答:“家里出事了老师关心我。”有的答:“母亲离开我了,老师关心我。”学生有的答:“父母亲经常吵架,我没兴趣上学,老师关心我。”一追问,就明白了:都是反映老师关心学生,表现各不相同。

3.善捕时机:于动情处做文章

所谓善捕时机,就是尽可能地在学生想写作文时完成作文。使学生的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在设计一些活动时,可以相机设计作文指导。

二、表述生活,消除贫乏语汇,练就表达能力

我们在训练表达能力时,在作文指导过程中作了以下尝试:

1.说一说(或写一写)

尝试练习根据作文要求,选择一个片断请同学说一说,或者写一写。我一般采用分组写片断的方法,例如写斗鸡,两组写斗鸡前的情景,两组写斗鸡时的激烈场面。这样可以扩大训练面,增加训练内容。

2.议一议,取长补短

议论有分组议论与典型议论。分组议论参与面更广,四人一组,议论每人所写的片断。典型议论更深入些,就两三位同学所写的片断进行讨论。两种议论方法也可以结合起来。议论的目的是互相取长补短,需要讨论写得好的地方、写得不太好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要对照自己所写的片断,提出修改意见。

3.评一评,提出意见

可以指名学生小结,也可以由教师作简单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宗旨只有一个:更正确地表达生活与思想。

4.改一改,练有所得

根据评议意见进行修改,再写一写。每次练写都有一点小进步,经常训练,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力的提高作用是明显的。这四个环节很重要,第一次是试写(说),“议”是人人参与,促进自我提高。“评”是重要的评价性环节,教师提出导向性意见。最后一环在评议基础上进行修改,体现出作文方法上的指导(方法是能力的核心),体现出学生在训练中的发展,体现出学生各自表达能力的提高。

三、思考生活,走出轻描淡写,提高认识水平

钱钟书先生把写散文看作是“写在人生边上”的几点想法。作文确实是对生活的一种思考方法,作文指导课更深层次上应当对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起到应有的作用。我们要在作文指导中克服形式训练的错误,要与学生一起思考生活,便可走出学生作文轻描淡写没有深度的困境,提高其思考生活的能力。

1.议论纷纷见深意

通过议论、讨论乃至争论,加强学生对事物的认识。作文题材的选择,作文语言的表达,生活深意的理解,在作文指导课上都可以通过适时的讨论来促进。在议论纷纷中,思想互相借鉴,情感相互交流,变师生双向交流为多向交流。这是作文教学中可以经常采用的,这也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在作文指导中的体现。

2.三言两语通灵犀

教师的点拨是一种艺术,应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三言两语,让学生豁然开朗,思想更有深度。

3.沉思默想悟真谛

我始终这样认为:写作是一种沉思默想,在沉思默想中提高对生活的认识、领悟:作文指导课上应当有活跃热烈的环节,也绝不可少了宁静的环节。讨论也好,议论也好,教师的讲解也好,最后都要落实到每个学生的写作,这是一种生动而艰苦的脑力劳动,需要在很平静的环境中进行。给学生创造一个写作环境,是我们作文指导课走生活化道路的必然。我们生活中的写作多在宁静的环境中进行,如果要求学生的作文在教师一遍遍唠叨中写,这是很不科学的。所以,作文指导课一定要给学生以沉思默想的时间,讲必然是精练的,讨论也是适可而止的。我的作文指导课,必须有充足的时间留给学生写。静静的时光是美好的,我们似乎可以听到思维翅膀的轻轻扇动。学生在这样的静静的写作中,发展着思想,提高着认识。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综上所述,在生活中写作,因生活的需要而写作,作文反映生活,提高生活,这是我们进行作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观念。作文指导走生活教学之路,其路漫漫,我将不断探索,以实现我们的优化作文教学之梦。

作者单位:溧阳市戴埠中心小学

上一篇:浅谈高中生数学学习心理辅导 下一篇:培养低年级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