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常规超声和高频超声在诊断胆囊良性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

时间:2022-07-31 05:45:00

腹部常规超声和高频超声在诊断胆囊良性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 探究腹部常规超声和高频超声在诊断胆囊良性病变的临床价值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309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采用B超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 胆囊结石B超诊断准确率为95.2%,胆囊息肉B超诊断准确率为90.2%,急性胆囊炎B超诊断准确率为81.3%,胆囊壁腺肌增生B超诊断准确率为80%。结论 B超诊断胆囊良性病变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法。

关键词:B超;胆囊良性病变;临床诊断

胆囊良性病变是胆囊系统常见多发症之一,B超是胆囊良性病变诊断首选方法[1]。为此本文将对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309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采用B超检查,其宗旨为进一步分析各胆囊良性病变的B超声像表现及诊断准确率,以此为临床诊治提高有价值的诊断信息,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309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其中男158例,女151例;年龄25~68岁,平均(41.5±2.3)岁;临床典型症状为:右上腹剧烈疼痛,且向同侧肩背部放射,伴有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道症状。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B超检查,B超采样用Acuson Squia512、日立HV900、ProSound Alpha10 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仪器探头频率为3.5~5.0MHz。检查前叮嘱患者空腹8h以上,检查时协助患者取仰卧位或左后斜位,将探头置于右肋和腹直肌外缘之间开始进行扫描,移动探查至肝脏右叶下方,与胆囊长轴平行,并旋转90°,直至将胆囊轮廓显像出来,观察胆囊边界、形态、胆囊底及体、颈,并观察胆囊壁及腔内回声,并由2名或2名以上影像科医师对胆囊病变大小、形态、数目、部位、回声特点进行分析,并记录相关检测结果。若胆囊底部相对于体表小于2cm病变者,常规行高频超声进一步诊断。

1.3观察指标 观察经B超检查分析的胆囊良性病变种类及影像学特点,并结合CT或MRCP及术后病理检查评定不同种类胆囊良性病变的B超诊断准确率。

2结果

2.1胆囊良性病变种类 309例胆囊良性病变患者中,有胆囊结石患者146例(47.2%),胆囊息肉112例(36.2%),急性胆囊炎48例(15.5%),胆囊壁腺肌增生3例(1%)。

2.2 各胆囊良性病变B超图像特殊 ①胆囊结石B超图像特征:囊内出现形态稳定的呈圆形或椭圆形强回声光团;结石后缘有声影,一般直径>5mm;当翻动身体时,结石随向胆囊低位方向移动,即声像图上可见强光团随向重力方向移动。另泥沙样胆囊结石较多见,其中?大颗粒、泥沙样、小碎石B超图像:胆囊后壁有明显声影的强回声带,且随患者改变而移动;?小颗粒、少量泥沙样结石B超图像:胆囊后壁粗糙,声影不典型或回声不连续,患者改变时可见沙粒样沉积移动回声。②胆囊息肉B超图像特征:胆囊内有强回声或中等呈球状、状的强回声光团或中等回声隆起,基底不宽或带有蒂,后方无声影,且回声光团不随的改变而移动。③急性胆囊炎B超图像特征:胆囊的长径和宽径均增大,其中长径为8.9~10.2cm,平均(9.51±0.58)cm,宽径4.0~6.5cm,平均(4.69±0.48)cm;胆囊壁增厚0.4~0.8cm,平均(0.53±0.15)cm,壁厚>3.5mm,轮廓模糊,多数呈双边征,胆囊内容物透声性降低,出现雾状散在的回声光点;胆囊下缘的增强效应减弱或消失。④胆囊壁腺肌增生B超图像特征:?弥漫型,胆囊壁弥漫性增厚,一般厚5~7mm?节段型,胆囊壁节段性增厚,凸向胆囊腔内,?局限型,胆囊壁局限性增厚,内外面均光滑,与正常胆囊壁交界清晰,无回声中断,高频超声能更清晰显示胆囊底部局限增厚及罗-阿氏窦情况。本组节段型1例,局限型2例。

2.3诊断准确率 结合CT或MRCP及术后病理检查评定,胆囊结石、胆囊息肉、单纯性急性胆囊炎、胆囊壁腺肌增生的B超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5.2%(140/147)、90.2%(101/112)、81.3%(39/48),80%(8/10)。

3讨论

影像学检查是当前赖以确诊胆囊结石病的主要手段,超声常是第一线的检查手段,可以发现胆囊内结石,胆囊壁增厚,胆囊缺乏收缩,检查结果准确率较高,临床研究发现,指导患者取不同,可以清晰发现胆囊结石。

胆囊息肉样病变可经B超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的情况,是临床主要诊断检查手段,对

B超是急性胆囊炎快速简便的非创伤检查手段,经纵切面扫查胆囊长径和宽径可正常或稍大,由于张力增高常呈椭圆形,胆囊轮廓模糊,囊壁光滑,且因炎症刺激引起胆囊压力增高,胆囊壁增厚,轮廓模糊,囊腔呈液性暗区。

胆囊壁腺肌增生临床发病率极少,临床明确诊断较为困难,胆囊腺肌病的声象图可见明显的胆囊壁增厚,呈弥漫性,节段性改变或局限性改变,且在增厚的胆囊壁内,可见胆固醇沉积声像,对合并壁间结石和胆囊结石患者,可出现相应的改变[3]。

综上所述,B超诊断胆囊良性病变准确率较高,可作为临床首选诊断方法,对于胆囊底部距体表小于2cm病变者高频超声有较高的辅助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陈增银,王一,张东生,等.胆囊隆起样病变的诊治探讨(附203例报告)[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8,20(2):115-118.

[2]方长海,邓克学.B超、MSCT和MRCP在胆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2012,18(6):504-509.

[3]蒋兆彦,韩天权.改良的B超三维胆囊功能检测与判断标准[J]肝胆胰外科杂志,2013,25(3):229-231.

上一篇:小儿肺炎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临床体会 下一篇:“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