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探讨

时间:2022-07-31 04:29:44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探讨

摘 要:企业管理是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得以立足和生存的保证,而飞速发展的科技技术和力量带动着企业管理实现信息化,设备管理实现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主要内容,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帮助企业提高设备自身的综合利用率,减低由于停机而造成的时间浪费,从而进一步改善和提升管理以及维修设备工作人员的整体工作效率,有效控制成本。

关键词:设备管理信息化;设计;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3)11-0069-02

设备成为企业运行的保证,设备的不断改善和更新以及维修的发展都有助于提升公司的整体实力。本文确定设备总目标,系统的了解实现系统化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信息主要包括:运营设备、工作人员、维修工具、备用零部件等,维修的主要流程为:对发生事故的设备首先进行报修、针对提出的问题接受处理、派遣相关维修人员进行维修、维修完成后填写维修的日志等。本文对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的功能、结构以及网络结构进行介绍,帮助设备实现更好的管理和维护各种信息,并且实现对工程总流程的管理,对于设备本身的保养工作以及设备事故的积累作为考虑因素,发挥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1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况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将人作为主导的系统管理,通过运用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信息以及相关办公设备,实现对信息的整理收集、运行传输、加工制造、收藏存储、系统更新及维护,最终实现提高企业的总体效率和效益的总目标,实现以企业高层的总决策为中心,通过中层的管理者进行控制和调节,运作实现集成化管理的人机系统。

科学、系统的管理体系是工作的基础,不断完善体制、秩序的管理,在管理方法实现科学具体化,保证数据的原始及完整性,最终实现对信息管理的设计与开发。为适应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更多需求,企业的管理工作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实现对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各个部门都应该按照流程作业。第二,实现标准化的管理工作,各个部门依据相应的流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第三,将报表数据的文件实现规范化和统一化,固定管理的内容、格式以及周期。第四,数据资料做到系统完善化并且实现代码化。

1.1 国内设备的管理

1989年以后表明,设备管理工作在曲折中发展和进步,金属的加工已经占据世界设备拥有总量的第三名,从事设备的工作人员为世界的亚军,由此可见,我国机械设备的拥有雄厚的基础。但是由于落后的技术和设备,导致劳动效率低下,设备落后导致效率较低,以及经济收益成效甚微,与世界的先进水平差距较大。这就表明,我国在设备管理系统方面必须多努力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实现自身的设备信息管理的提升,符合现代化产业的需求。

我国的设备管理体系体现着现代化的管理系统,包括:设备水平实现现代化、系统管理水平实现现代化、员工的整体素质实现现代化、组织机制实现现代化、管理的手段及方式实现现代化。

1.2 国外设备的管理

设备的维修和管理是伴着生产的发展应运而生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是对事后进行维修、预防性的维修以及全员的生产维修。

19世纪初期,设备的管理制度主要是采用事后的管理制度,设备发生事故及损坏才对设备进行维修,机器处于停工状态的时间较长,对于机器正常的使用受到影响,阻碍了完成生产的正常进度。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流水生产和作业引进市场,为了维持和稳定流程的进度,将预防维修作为主要的维修手段。

截止到19世纪40年代初,美国针对设备的维修的具体方式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究,在反复不断的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中,发现预防性维修的优势,节约了停止工作设备的时间,且减低了整体的成本,得到更多企业的应用。预防维修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逐渐形成较为完整的系统,包括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有计划的实施修理、对于设备完成维修后进行验收、作出详尽的核算信息为一个全面的工作机制以及工作方法,满足了当前的生产需求和发展需要。

2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信息需求分析

2.1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总目标

系统的总目标是在做好设备维修流程的规范化的同时,完善预防性的维修系统化工作,依据企业现代化的管理需求,对于信息在各个业务中的运送与反馈及时加快速度,将计算机的管理系统尽可能的对于数据的收集、处理依据控制为一身,并且将设备、工具、人事以及维护相关的动态数据联系在一起。

第一,依据具体的实际情况的需求,必须为系统提供一个以网络作为基础的设备,实现对管理体系进行系统的维护,进一步的发挥网络优势实现维修技术在现完成等维修业务,构建一个完备的处理及操作的平台。

第二,将设备以及其他的零部件实现规范化的统一管理,获取信息的准确程度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相关的数据实现一致性。

第三,通过对于业务实现计时的管理喜用,对于整个管理流程实现具体的监护,帮助更好的实现对于工作的宏观调配和协调能力。

第四,将智能辅助的模块单元更好的应用,并且最终实现将故障信息统一进行收集和管理。

第五,在上述目标的前提下,建立一个全新的包括机器设备、物资物料、维修维护、人事等多功能的自动生成的报告系统。

2.2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需求分析

2.2.1 维修的总流程

在维修的总体过程中应该注意掌握几个关键点,在构建完善系统构成中将其考虑在内:

t0代表发生故障时或者是进行预防性维修过程中建议进行维修的具体时间。即从这个时间开始,设备的状态为停止工作或者是代表在此刻截止,设备必须实现在某个特殊的环境及条件影响下,对设备进行维修的时间。

t1是工作将准备开始的时间,此刻维修单正式派送,维修相关人员对于维修工作进行前期的准备,从现阶段一直到下个关键点之间的时间为辅助时间,对于存在的辅助时间进行有效的减低和缩短,是提高整体工作效率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t2为维修工作从此刻开始的时间,此刻是计算维修开始至维修结束真个时间段设备需要修复完成的平均时间的最初时间点。

t3是维修结束的时间,从此刻开始到设备可以正常的实现工作,是维修结束后的终止时间点。

t4为谈写维修日志的时间,从维系结合一直到此刻,是对各项工作进行总结及评估的时间,也是一种辅助时间,减低辅助时间从而更好的提高工作的整体效率。

2.2.2 维修的组织结构以及相应的分工

企业具备的维修相关组织如下:

①设备科。对设备的整个维修程序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总协调工作。

②工作维修人员。对于设备发生事故进行细致、具体的维修工作。

③设备研发生产以及操作人员。检查设备及时发现故障进行保修工作。

④生产部门。对收集到的设备详尽的信息,满足需求,尽早安排生产工作。

⑤企业管理的部门。对于设备的运营状况以及相关的信息进行具体的统计及决策支持的工作。

⑥需求分析。对于信息种类进行分析,包括设备、部件、人事、工具、设备故障、维修、保养以及设备大修的信息。

3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3.1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开发原则

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性原则为:创新性、先进性原则,整体性、完整性原则,发展、超前性原则,经济、实用性原则。

{1}创新、先进性原则。计算机的技术应用在诸多领域,快速、准确的了解技术的不断改善和更新,应用新技术的同时,完成总目标,目标系统实现了对原系统的升华。

{2}整体、完整性原则。企业管理是一个循环且封闭的管理系统,企业运用计算机进行系统的管理不需要在各个部门全部实现网络管理,但设计必须体现在管理的各个方面实现整体的系统、完整性管理。

{3}发展、超前性原则。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将管理信息系统作用发挥至最大,同时考虑对于技术未来的发展以及环境不断变化的因素。管理信息系统在整个的开发过程中必须强化提高超前的意识,注重不断的进步与发展。

{4}经济、实用性原则。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标准为企业管理的实用性,不该过度且盲目的追求高新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更应该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实用性的发挥,一味的追求管理信息及目标,忽视注重企业自身的技术水平、管理能力以及人员的整体素质的提升与培养。

3.2 设备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策略

开发方法的确定必须具有可行性,方法一,遵循从上至下的原则,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设计研究,将抽象转化为具体,将设计的概述转化为详细的设计理念,从而实现系统、结构化的整体设计理念。方法二,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则,对于系统的构建进行合理的设计,通过不同的零件进行拼凑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而不足在于完全没有将系统内部存在的联系实习整体的设计。

两者相互结合,发挥彼此之间的优势,是现阶段最为常用的方法。系统的逻辑模型在对系统信息进行整体分析中得出,从而将物理模型在众多的逻辑模型中找到。逻辑及物理模型实现螺旋式的循环模式,实现最终的优化设计模式,均体现出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的相互结合、不断完善的设计理念。

综上所述,通过对国内外设备的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归纳设备管理系统的整体思想以及维修的方式,详尽的对设备各个阶段的信息、内容以及应用的功能进行分析,依据各个企业发展的不同状况,明确设备管理系统的总目标以及实现预防性维修,建立一个完备的工作系统。通过对企业信息的需求和分析,控制企业设备管理的基本信息,完善相关的工作流程。实现对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模型的初步建立,进一步研发设计管理系统,并将该系统在企业的信息管理中发挥作用。因此,在对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的管理中,应该进一步加强设备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参考文献:

[1] 秦自耕.SCGC勘探设备管理模式研究与信息系统设计[J].北京:电子科技大学,2010.

[2] 徐越琦.当前设备管理发展的探索与实践[J].现代经济信息,2009,(10):12-19.

[3] 李忠杰.企业设备管理改进几点建议[J].科技致富向导,2010,(6):19-23.

上一篇:浅析常见的几种无线电干扰 下一篇:浅谈建设推广社区供电服务室服务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