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自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31 04:21:59

浅谈“三自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新课程改革的的实施,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传统的教学理念认为: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对于求知的学生来说,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没有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就无法学到知识。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授,你收。于是“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这些不仅严重抑止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而且带来了一系列的不良后果。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新课程提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因为,现代科学知识量多且发展快,单单靠教师在几年的学校教育时间里,把所教学科的全部知识传授给学生已不可能,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性的培养者,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针对新课程倡导的教学理念及新教材的编排特点,我们大胆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通过让学生“自疑、自读、自悟”,使学生由“接受性”学习转变为“研究性”学习,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自疑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没有学生提问的课堂是没趣的课堂;不会发现问题的学生就不会创造。因此,语文课堂上我们就鼓励学生“自疑”。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一出课题,老师就问:“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会有哪些问题?”同学们就争先恐后地说:“我想知道桂林山水是什么样?”“作者为什么只写桂林的山水,不写桂林其它的景物?”“桂林的山水美在哪儿呢?”等好多问题,先质疑课题,产生悬念。课中又问:“读了描写桂林水的段落,你们有疑问吗?”学生又提出了“冬天桂林的水会这么美吗?”“漓江的水真绿,可见江底的水草多。作者又说水清,为什么不说清楚地看见水草而写可以看见江底地沙石呢?”等问题,质疑课中,使学生深入透彻理解课文内容。学完此课后,又让学生提问,有生说:“作者为什么把桂林的山水写得那么美呢?这会不会是作者在夸大?”“桂林的山水这么美,到那里旅游的人那么多,他们 是怎样保护山水的呢?”课后质疑,使学生回顾了课文内容,增强了理解,也充满了向往,也延伸了课堂。在课堂中不断地让学生质疑,增强了学习的主动性和他们探究的欲望。

二、自读

语文课中只听到教师的声音是最可悲的。“万马齐喑究可哀”,语文课堂必须让学生动口。古文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强调的是学习者的亲口诵读。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时,当学生自疑,“桂林的水有何特点呢?”就让他们自读描写水的段落: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得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学生一读,好美呀,水那么静,那么清,那么绿。教师适时指点,哪些字词应强调,用什么样得语气去读,想一想作者的感受,用什么样的心情去读,让学生一遍遍深入提高地读,用心去读,读中体会语句的美,语言的美,从而读出了桂林水的特点,不知不觉中已心领神会。读优美诗文,须入境界,达到忘我,读的节奏、语气、情感,完全由作者支配。作者的喜怒哀乐都成了学生的喜怒哀乐,哪里还须教师做庖丁?

三、自悟

所谓教学过程,即达到教学目的或获得所需结论而必须经历的活动程序。勿庸置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正确结论,所以必须重结论。但是,如果不经过学生一系列的判断、比较、选择,以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即如果没有多样化的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没有多种观点的碰撞、议争和比较,结论就难以获得,也难以真正理解和巩固。更重要的是,没有以多样化、丰富性为前提的教学过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就不可能培养起来。所以,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而自疑、自读的目的,就是要达到自悟,悟的过程就是学生思考的过程,是学生寻求结论的积极的思维活动。“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起一个点拨的作用,不要告诉学生现成的结论,而应告诉他们获取结论的方法,给学生指出解答的门径,力争实现学生的“自得之”。有些课文通过自悟,学生往往能够体会掌握,而有些则不可。

自疑、自读、自悟,三者密不可分,相互依存。课堂上要把三者紧紧联系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更好地运用“三自教学法”呢?要做好以下几点。

1.自主——要求教师给学生动手的机会,给学生动口的机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给学生留有选择的余地,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

大多语文课堂中的问题都由教师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都课文,这其实是叫学生背着包袱读课文,主动性丧失殆尽,殊不知“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主人,必须给他们留下时空,课内要给他们说读写问的时间,让他们每节课有种愉快的“疲劳感”。课外学习的布置要从形式和内容上考虑,体现趣味性和实效性,让他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两千多年前的孟子就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认为“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如只有教师灌输知识而无学生的自主获得,就达不到左右逢其源的境地。

2.合作——引导学生:与教师合作,与同学合作,与家长合作,与行家合作。

《颜氏家训》引古语教育子弟说:“《书》云: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但优于我,便足贵之”。求学就得与他人合作,切磋学问,砥砺思想,向他人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学生通过自疑、自读、自悟,会形成自己的结论,有一定的观点,就要表达出来,与人合作、交谈、交流、体会,使学习的过程有了印证,有了总结,有了升华。荀子说:“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当者,吾友也”。在合作中,能指出你的不足的就应视其为师,能互相促进的就是朋友,广开学习门径,才不会孤陋寡闻。

上一篇:对初中政治课新课改的探讨 下一篇:初中政治课教学方法再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