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1.1米宽窄行和1.3米大垄双行栽培试验比较总结

时间:2022-07-31 03:54:54

玉米1.1米宽窄行和1.3米大垄双行栽培试验比较总结

[摘 要] 为探索更加适合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玉米生产的栽培模式,第五管理区进行了玉米 1.1米垄上宽窄行密植栽培与1.3米垄上双行栽培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玉米1.1米垄上宽窄行密植栽培比1.3米垄上双行栽行栽培增产1.94吨/公顷,效益增加2820元/公顷。玉米1.1米垄上宽窄行密植栽培技术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玉米综合高产栽培技术模式。

[关键词] 玉米 1.1米宽窄行 1.3米大垄双行 产量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0-0102-01

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多年来一直在寻求一套适合本地区的玉米栽培模式。2013年,管理区在一站1号1区进行了玉米1.1米宽窄行栽培与1.3米垄上双行栽培对比试验,旨在探索此栽培模式对玉米的增产效果,为今后的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玉米栽培模式的探索提供科学依据。

玉米1.1米宽窄行栽培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该栽培模式通风好、透光性高,边际效应明显。

(2)苗带平作轮换休闲与根茬还田相结合,既能防止风包地和雨水侵蚀,又能有效地保护土壤的有机质[1]。

(3)蓄水能力增加、保墒能力增强,尤其适合今年的干旱天气,比常规垄作栽培土壤含水量提高1.8-3.2个百分点。

(4)可适当增加密度,实现以密增产。

(5)1.1米垄适合大马力机车窄轮胎作业,而1.3米垄不适合大马力机车作业。友谊农场第五管理区是国内机械力量最先进的单位,国外先进大马力机车的应用广泛,增加工作效率,但是1.3米垄宽度严重限制了大马力机车播种、中耕等田间作业,所以,从机车作业角度上看1.1米垄栽培模式更加适合第五管理区应用。

一、试验材料与方法

1.试验品种及特性

玉米品种德美亚3号,该品种生育期115天,有效积温2250℃左右,株高290~310cm,穗位高87cm,果穗圆柱型,穗轴白色,成株叶片数21片,穗行数12~14行,籽粒马齿型、黄色,百粒重36克,公顷保苗7.5万株左右。

2.试验设计

第五管理区一站1号1区秋起1.1米小垄,选用马斯奇奥进行宽窄行播种(宽行为60cm、窄行50cm),2区秋起1.3米大垄,选用马斯奇奥进行大垄双行播种。

3.试验地情况

选择第五管理区一站1号1区和2区为试验地,面积2000亩。这两块地相连在一起,土质基本相同,土壤为草甸黑壤土,黑土层15~20cm,前茬大豆,土壤有机质19.3g/kg, pH值6.7, 碱解氮123mg/kg, 速效磷28.9mg/kg, 速效钾201mg/kg,2011年浅翻深松,重耙两遍,轻耙一遍,秋起垄。

种肥公顷施尿素40kg、二铵125kg、硫酸钾40kg、汉枫缓释肥110kg,5月3日选用马斯奇奥精播机进行播种,播后镇压一遍,6月5日间苗,6月21日根际追施尿素200kg/公顷,苗期中耕三次。

二、调查数据

1.各生育期调查(见表1)

由表1我们可以看出,玉米在1.1米宽窄行栽培模式下,各生育期都比1.3米大垄双行要提前,而且生育期要比1.3米大垄双行要少3天。这说明,此栽培模式具有促进加快玉米生育进程,促进其营养生长的作用。

2.产量及相关性状调查

由表2我们可以看出,1.1米宽窄行栽培模式下的玉米公顷保苗数、株粒数、百粒重都要好于1.3米大垄双行栽培模式,产量比1.3米大垄双行栽培模式高0.24吨/公顷。根据市价玉米1500元/吨计,效益增加360元/公顷。

三、结论

玉米1.1米垄宽窄行密植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1米垄上宽窄行密植技术与 1.3米垄上双行栽培技术相比平均产量增加0.24吨/公顷,效益增加了360元/公顷。在没有增加投入的情况下增加了玉米产量和生产效益。

该栽培模式应用高产优质耐密良种,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改善和增加田间植株的通风、通光状况,实现扩源、强流、增库以提高资源利用率来提高玉米产量,同时种子还应具备紧凑型中矮秆的特性,以减少由于密植带来的倒伏、染病等灾害。该技术能够达到节本增效的目的,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实用技术。

由于2013年气候比较特殊,所以,试验只具有一定代表性,2013年,我们将对1.1米垄宽窄密植模式的产量效果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以便为该栽培模式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孙凤,于占国,张凤. 玉米大垅双行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效果[J]. 现代农业科技.

上一篇:关中地区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下一篇:新形势下动物检疫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