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需要严谨的“科普读物”

时间:2022-07-31 03:48:56

读者需要严谨的“科普读物”

药师,就是抓药的吗?

90%的中国人曾经陷入用药误区:不知酒后服药有致死可能,不知减肥药服用过量可致昏迷,不知新生儿滥用抗生素会引发致命反应,不知用牛奶服药阻碍人体吸收,不知非处方药分甲乙两类,不知服药后卧床易发食道溃疡,不知药物开封后保质期会缩短,不知孕妇滥用抗生素或致畸胎……

亲爱的读者,不知你读了这么多“不知”后,会不会有些震惊?冀连梅药师在《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这本书中告诉了大家更多,当然,她的网络科普答疑也一直没有间断过。

见到冀连梅,是在她工作的和睦家康复医院,记者很自然的这样打了招呼“冀大夫您好”,她也说确实有无数人将她当作医生,称他“冀大夫”,而“药师”的社会认知度显然要低很多。“有一次坐出租车和司机聊天,说到自己是‘做药师的’,司机直接理解为‘做钥匙的’,挺沮丧”,她说了这样一件令自己哭笑不得的经历。

“你知道药师是做什么工作的吗?”面对这种问题,相信很多读者都会继续用带着问号的语言发问“抓药的?”“难道不是认识字,照着医生药方就可以抓药吗?”“还有,他们会看病吗?和医生有什么差别?”

对于这个有些普遍性的问题,冀连梅这么说:“药师和医生是两个不同职业,在医院里是互相合作的关系。如果说疾病是一场战争,那医生相当于冲锋陷阵的将军,他要了解前方疾病敌情,决定使用何种武器――药品,后方有武器专家给他提供武器,药师就相当于武器专家。药师要审核医生处方,每张处方必须审核之后才能发到病人手里,我们审核出的不合理处方确实有很多,都会跟医生商量改写处方。”相对于医生更多只是了解自己工作领域内的药物,药师则要通晓所有专业领域的药。

家里随处都能找到书

冀连梅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有中美两国执业药师资格,2011年,她开始在微博科普用药的知识,很多坚定的粉丝也把她称为中国第一药师。“把自己的知识分享出来,让大家受益,自己也有幸福和满足感。”去年,她的新书出版,“以前从没想过会写书,因为微博受到关注,特别是几条长微博,比如湿疹那几篇,转发量非常高。出版社编辑来找我,说‘冀老师您的文章有那么大的转发量,说明太实用了,老百姓真的需要它,我们帮您整理成书,就可能让更多人受益。’正因为编辑找到我,我才开始认真考虑出书这件事。在我科普的过程中,确实发现国人的误区特别多,但是出书也要严谨,我本想先看看市场上有没有类似的书,如果有,我就不重复去写,买了很多相关的书之后,发现很多专业的人讲到药就停了,不专业的人有乱讲的嫌疑,我才觉得有必要做这个工作,来讲一讲用药。”

冀连梅说自己不是一个外向的人,很喜欢静,喜欢思考,脑子永远在转着,这种性格让她有很好的耐心,不会因大家重复的用药提问而不耐烦,也会逐渐琢磨出一些技巧,“长篇大论,未必有读者会发现,会看,和一些关注度高的明星人物进行互动,问题先行,反而更有利于知识的传播。”

当然,专业和严谨必然会让自己更累,一些“方方面面要考虑到,在写的过程中,会想这句话会不会误导别人,大家看完会不会有新的疑问?我会把我能想到的疑问继续写出来,让大家一次就看透彻。”

自己的书出版后,女儿也很为妈妈骄傲,冀连梅说,“尽管事务越来越多,但是作为妈妈,对孩子的陪伴不能少,家里随处都能拿到书看,每天也会陪孩子进行中文和英文的双语阅读,能空出来的时间就用于对孩子的教育,想着怎样跟孩子一起成长,怎样做好妈妈去引导她,不错过她成长的每一个瞬间,这也是我现在非常投入的一件事情。

自己的书:

《冀连梅谈:中国人应该这样用药》

本书成分:亿万国人最关心的用药问题+国际最新临床用药知识+中美两国13年临床实战工作经验。涉及感冒、发烧、湿疹、腹泻、便秘、贫血等30多种常见病症用药问题。适应婴幼儿看护者、孕妇、哺乳期女性以及广大关注健康人群。本书还将不断升级。

大家的书:

《我们这些大人》

“我特别喜欢丰子恺,喜欢他营造的氛围,生活很有趣味性,告诉我不要抑制孩子的好奇心,如果想跟孩子交流就先把自己变回孩子。这本书里记录的都是家里特别常见的生活场景,特别温暖,感觉脱离世间纷扰,让你觉得这就是生活。”

《目送》

“跟丰子恺相比,龙应台更理性地记录自己的生活,敢想敢说,告诉你孩子慢慢长大你真的不必追了,你目送她往前走就好。”

《How doctors think》

“医学其实是有不确定性的,每个人的体质都不同,所以医生不会无所不能。现在医患关系紧张,大家觉得医生就应该什么都知道,但医生是人,会犯错。这本书采访了很多医生,让医生把自己曾经犯的错讲出来,对我们行业内的人很有借鉴作用,老百姓看了也会知道医学发展到现在还有局限性。”

《朗读手册》

“这本书对我影响挺大。书中说,你家里可以什么都没有,但不能没有书架、台灯,供孩子阅读的氛围要营造好。书不一定要规规矩矩放书架上,而是家里任何地方都应该有书,乱点没关系,可能孩子随手一抓就能拿得到。我们家就挺乱的,到处都是书,但我发现女儿随时随地想看书都会有书,对她阅读习惯的培养是非常好的。”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这本书最吸引我的是开头,一起吃饭孩子把汤洒了,妈妈去厨房拿了抹布,清理完了大家一起继续吃饭。下雨不能外出野餐,就在家里铺开野餐垫。一个个场景实例,非常有操作性。作者本身就是心理医生,有技术优势,让你知道做家长需要哪些技巧。”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这本书适用于管理者,启发最大的是关于时间管理的问题,在生活中要学会做减法。学会分轻重缓急,有些没必要的事情可以暂时放掉。”

《李鸿章:潜龙在渊》

作者:叶曙明

出版社:浙江人民出版社

李鸿章堪称中国近代史上最具争议的人物。1901年他去世后,梁启超曾写道:“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李鸿章与那个衰败的时代裹挟之深,使他在死后的百余年中咎誉加身,无法逃脱。本书梳理时代脉络,发掘个人琐细,力图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大背景下,重绘这位“晚清第一重臣”的人生历程,并由此窥见一个时代的面貌,对我们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与现实极具意义。作者笔端常带情感,暗含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与同情。本书正如梁启超所说:“合肥(李鸿章)有知,必当微笑于地下曰:孺子知我!”

《李鸿章:潜龙在渊》从1823年李鸿章出生写起,讲述了他少年时科场得意,任曾国藩幕僚后抱负难伸,及至淮军草创,李鸿章在镇压太平军中屡建奇功,最后于1869年剿灭捻军,成为朝廷封疆大吏的事迹,全面、精彩地再现了李鸿章的青年时代。

《城乡中国(下)》

作者:周其仁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中国虽然大,可以说只有两块地方:一是城市,一是乡村。中国的人口十几亿,也可以说只有两部分人:一部分叫城里人,另外一部分叫乡下人。城乡中国深刻的分野,促使费孝通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就写出他著名的《乡土中国》。 今天,虽然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可是城乡之间依然有着巨大的差距,甚至鸿沟越来越大,导致中国发展中的大多数重点难点,都在农村,都在城乡之间。

5年来,周其仁教授及其同仁陆续以实地调研的形式,深入调查了中国很多地方城乡的情况,将城乡之间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后果以及已经出现的解决办法一一写下,以期增加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认识,找出沸沸扬扬的城镇化改革的症结,消除城乡之间的巨大分隔,也期望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和思考今日的中国和未来的发展,找到经济和社会发展新的触发点和契机。

上一篇:Reflections on the Education of Chinese Dre... 下一篇:Reflexions sur la place de l’intercultur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