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血缘爱佑夕阳

时间:2022-07-31 03:24:11

超越血缘爱佑夕阳

她是养女,却二十几年如一日,无怨无悔地照顾、孝敬、赡养自己的养父母,她用沉甸甸的爱诠释了人间大孝的真谛。提起她,街坊邻里没有不夸赞的,而她忘我的孝老事迹也在当地传为佳话。她就是刚刚获得“全国孝亲敬老之星”殊荣的四师七十二团小学教师――蒋豪伟。

含辛茹苦养大成人

1969年,刚刚出生的蒋豪伟被蒋希琬、徐琴舫夫妇抱养,夫妇俩膝下无子,一直把蒋豪伟当作亲生女儿来对待。当时,养母在连队劳动,很难买得上牛奶,每天看着襁褓里嗷嗷待哺的小豪伟,徐琴舫心急如焚。当时蒋希琬在距离团部40公里外的煤窑沟劳动,条件十分艰苦,但值得欣喜的是周围居住着很多牧民。为了孩子,徐琴舫决定暂时放弃在连队工作,跟随丈夫一同搬进了阴冷潮湿的山洞,点着煤油灯生活了一年多时间。

每天拿着茶缸,用莫合烟、盐巴等简单的物品换取牧民的牛奶喂养女儿,是蒋希琬的必修课。夏天还好一些,最痛苦的是冬天。清凛凛的早晨,父亲就要迎着晨曦翻过两座大山,去哈萨克牧民的居住点换取牛奶。记不得多少次,他都被牧羊犬追得满山乱跑,“听妈妈说,有一天下着大雪,父亲换牛奶回来时冻得浑身发抖,嘴唇乌紫,脚上的毡筒早已没了踪影,被狗撕烂的棉裤也湿到了膝盖的位置。你说他多不容易啊!”讲到这里,蒋豪伟不禁哽咽了起来。

是的,有关父亲的每一段回忆都让蒋豪伟刻骨铭心。6岁时,蒋豪伟有一次晚上发高烧,焦急万分的父亲背起她一路小跑着送到2公里外的团医院就诊。当时医院设施条件差,病房里除了煤油灯,连取暖的煤炭和炉子都没有。担心女儿冻着,父亲又回家将炉子和煤炭一趟趟地背到医院。

蒋豪伟语气中透着坚定:“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不管怎么、不管多难,我一定要照顾好两位老人,照顾好我的爸妈。”

为照顾老人卖掉婚房

1992年,蒋豪伟与谈建生喜结连理。在众人的羡慕眼光中,蒋豪伟欢欢喜喜地搬进了楼房。作为第一批住进楼房的职工,蒋豪伟感觉十分自豪。

可婚后的第二个月,蒋豪伟就做出了一个出乎意料的决定。“父母都70多岁了,我就想和他们住在一起,准备换个大一点的平房小院。”

为了让老人的生活环境好一些, 小夫妻俩倾其所有换购装修了一套逾150多平米的平房。可是,父母却坚决不搬过来住。“其实他们身板特别硬朗,只是不想给我们添麻烦。”蒋豪伟说。

在七十二团小学任教的蒋豪伟,平日里工作特别繁忙。为了让双亲吃得好一些,上班之余,她总是雷打不动地隔天回家,给父母送些爱吃的排骨、红烧肉等饭菜。“冬天,中午休息时间只有一个半小时,她就在前一天晚上做好饭菜,放到保温壶里,第二天中午饭都不吃,就先给老人送饭。路上全是冰槽,经常摔得青一块紫一块。就这样她坚持了2年多。”丈夫谈建生语气里的心疼让蒋豪伟的脸上泛起了满满的幸福。

在一次送饭时,蒋豪伟胳膊上的淤青被老人看到了,老人豆大的泪珠一颗颗地掉进碗里,像做错事的孩子一样,边吃边使劲地点头,“闺女啊,是我们不好,我们跟你住,我们现在就搬。”一家三口人就那样抱在一起,哭着吃完了饭。

最宝贵的遗产:写满“孝女”的本子

2004年秋天,蒋豪伟父亲病重。白天上完课后,拿着需要批改的作业就急匆匆地往家赶,父亲的床前除了各类药品,还有整整齐齐的备课笔记和作业本。

父亲每天要起夜六七次,担心老人摔倒,蒋豪伟干脆睡在客厅的沙发上,只要一有动静她就赶紧爬起来照顾老人,常常晚上只能睡一两个小时。看着女儿每天不仅要上班,还要给自己喂药喂饭、端屎端尿……老人执意不肯让蒋豪伟再照顾自己,甚至发起了脾气。丈夫谈建生也心疼妻子,想请护工来替换她,可蒋豪伟坚决不同意:“父亲和我们在一起的日子不多了,就让我多陪陪他吧。”

无奈,谈建生跟老人商量,在床头安装一个电铃,告诉他只要有事就按电铃,蒋豪伟会马上过来,老人表示同意。第一天,满床的污秽;第二天,满床的污秽……最后,蒋豪伟又睡在了沙发上,谁劝也不行。

后来,父亲病重,已经无法开口说话,母女俩就用纸笔交流。“爸,今天想吃什么,红烧排骨?”“爸,今天太阳特别好,我推你出去走走吧?”“爸,你今天真精神。”“爸,我先把作业批改完,你休息一会吧。”

蒋豪伟的父亲是幸福的,因为他是在女儿给他喂水时,偎依在女儿的臂膀中安详地走了的;蒋豪伟是幸福的,父亲弥留之际,给她留下的最宝贵的财产,是两本浸满泪水、写满了“孝女”二字的笔记本。

悉心照顾关节置换的母亲

父亲的离世,最伤心的除了蒋豪伟,还有年迈的母亲,蒋豪伟对养母的照顾更加无微不至。

但不幸还是再次猝不及防地降临了。

2005年中秋节,86岁高龄的母亲不小心摔倒,导致股骨颈粉碎性骨折,只能卧床休息。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蒋豪伟的肩上又沉甸甸地扛起了照顾养母的重任。

久病不起难免心情郁闷,每次老人莫名其妙地发火时,蒋豪伟总是毫无怨言。“孝顺孝顺,孝就是顺嘛。”平和的蒋豪伟笑着说,“她也是着急啊!”

蒋豪伟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四处打听最佳的治疗方法。当时伊犁军区医院有一种关节置换手术,虽然手术费用高,但是病人痛苦少,而且最快9天就可以下床走路。蒋豪伟听说后,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这种治疗方案。

手术后的半个月,蒋豪伟几乎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老人每天要挂六瓶点滴,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翻身按摩,一会儿要吃饭喂药……最难熬的是晚上,老人白天睡觉,晚上精神头大,蒋豪伟强忍困意陪老人聊天,聊着聊着就趴在床头睡着了。可刚睡着,母亲又要起夜……

老人的手术很成功,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可以下地活动。为了让老人尽快康复,回家后,蒋豪伟变着法儿给老人补营养。

40多年的生生相惜,40多年的不弃不离,16000多个日日夜夜,蒋豪伟用她的真情挚爱与养父母之间,谱写了一段超越血缘的孝亲敬老的新时代赞歌!

笔者手记:

百善孝为先。孝亲敬老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食舍肉”的颍考叔到亲尝汤药的汉文帝,多少孝老之事为人称道。从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到孟郊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许多尊老尽孝格言语重心长!

父母生儿育女,含辛茹苦,一生操劳。从怀胎十月到养大成人,个中辛苦只有当我们为人父母时才明白,这种情、这种爱,深入骨髓、融入血脉。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日渐苍老的父母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呵护。即使我们忙于工作、忙于应酬,不能整天陪伴父母,但还是应该挤出更多的时间常回家看看,家长里短的闲聊,琐屑家务的处理,以及亲朋好友间的沟通交流,更能让父母最大程度地感受到嘘寒问暖的天伦之乐和亲情依恋的幸福。

尽孝,不仅要挂在嘴边,更重要的是贵在有心、贵在持之以恒。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蒋豪伟用孝心和大爱谱写了一曲敬老尊老的新时代赞歌。

栏目责编:磊石

上一篇:走亲情化帮扶之路用真情帮助困难职工解决实际... 下一篇:唱响和谐旋律建设幸福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