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口哨

时间:2022-07-31 03:11:28

家乡的口哨

家乡的口哨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吹的。

每每夜幕被扯下,乡村沉浸在无边的夜色中,伸手不见五指。只有各家各户的窗口漏出一两点昏黄的灯光,洒在凹凸不平的小道上。乡村的夜晚是多么的静谧。

突然,“吱”的一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接着一声长过一声,把安静的小山村搅乱了。年轻的姑娘放下了正在忙的活儿,找着借口,赶紧梳妆打扮;年老和年少的也情不自禁地竖起耳朵,饶有兴趣地听着,似乎要听出些什么东西来。

这就是家乡的口哨声,是邻村小伙伴们趁着夜色寻找心上人来了。那时没有手机和电话,悄悄话托人传话又不方便;如果老是通过媒人,又怕被别人笑话:都什么年代了,还那么老古董。相识了,见个面都很难,乡村的夜色又到处黑漆漆,找个人也不容易。不知什么时候,家乡便飘荡着这种清脆响亮的口哨声,在月上柳梢头之时。

家乡的口哨声吹得很尖锐响亮,不是选什么细草嫩叶。那种草叶一用力,草断叶烂,不能尽情。家乡口哨只是拇指和食指一夹,成个“U”字形,往嘴里一放,嘴唇一夹,两腮一鼓,气流尽从指缝间滑过,吹声响亮异常,甚至是一里开外的地方都能清晰入耳,飘荡在寂静的村庄上空,每个多情的灵魂无法安静。

哨声一响,整个村子就骚动了。年轻的姑娘们纷纷出来,三三两两,聚在村头的大樟树下,窃窃私语,看着是哪一方的后生仔来了。她们嘻嘻哈哈,银铃般的笑声飘满村子的上空。后生子们看到自己的口哨声引来了三三两两年轻的姑娘,心花怒放,急急凑过来套近乎。姑娘们见小伙子涌来,纷纷散开,羞答答。如果都是面生的,便简单应付几句,没有什么共同话题,搭不上,便悄悄走开,任你小伙子在身后千呼万唤。幸好大伙都是这附近的村村寨寨,彼此都是小学同学,或者是初中同学,大多是面熟,很少有这种尴尬场景。小伙子们也聪明机灵,即使不是同学,也能说出对方熟悉的几个名字,油嘴滑舌硬是逗姑娘们乐起来。于是大伙坐在村头有说有笑,浓浓的情意渐渐地散开了。

家乡的口哨声长短有意。初次来的时候会是那种长长的呼唤了,漫无边际的招呼,看能不能呼来心仪的姑娘。既然没有特定的目标,便有些放肆而尽情,悠长嘹亮,都把她们引来。一来二往,大伙熟了,彼此心中有数,再次来的哨声可不再是悠长悠长的那种了,而是长长短短交替的,但能听懂的人不多了,不会有成群结队的人出现了,只是把特定的某个姑娘的心搅乱了。姑娘这回可不是马马虎虎的洗漱了,先是把田间地头干活回来的泥味冲洗干净,再喷点什么馨香的东西,独自一人兴高采烈地朝着哨声的方向快步走去,今晚的夜色是属于他们的了。

家乡的口哨如此富有深意,但一般人是不能随便吹的。如果是一个年过三十,已经成家的男人四处晃晃悠悠,嘴夹手指,悠闲地吹着口哨。整个村子的人就会在他背后指指戳戳,骂老不正经的,都认为这男人肯定风流,脑子动歪想法,花心,为大家所不齿。大伙都实在看不过去了,年迈的父母会像过去教训小孩子一样地训上一两句:“耍什么风流,丢人现眼。”那口哨声便会嘎然而止,不敢放肆。

如果是一个年未满十八岁的男孩得意洋洋地吹着口哨,摇头晃脑。大人们见了,也会摇摇头,唉声叹气地说:这小孩子什么不学,倒去学这个,不争气!家乡人是讨厌那种早早搞男女事情的人,认为十几岁的人应该还读点书,增长见识,成熟成熟头脑;要么出去打点工挣点钱,锻炼锻炼本领,帮帮大人。小小年纪就想那男女之间的事情,不成材,也没承担家庭的责任感,玩弄感情,浪费时间。

一个吹口哨的女孩,大伙更是看不顺眼的,马上有人直接破口大骂:贱,下流,不正经!一个女孩子应该深守闺中,在家老老实实帮父母干活,温顺听话。谈婚论嫁,自然等人找上门来,不必自己费心整天去想这种事情,“只有藤缠树,哪有树缠藤”。一个女孩就应该保持她的高傲吟持,整日吹着口哨到处闲逛,这不是去找野男人还是找什么呢?在家乡,女孩子做点什么出格的事情都可以,但口哨是千万不能吹的。

这样响亮的口哨就留给那些充满激情的年轻人尽情而热烈地吹,吹出乡村的浪漫之夜。

有了清脆的哨声,家乡的夜色就生动多了:樟树下,池塘边,成双结对,甜言蜜语,把冷寂的夜晚聊暖。那相依相偎的背影,演绎着多少动人的爱情故事。在家里的人心情无法平静,想着自己可爱的女儿会跟了什么的人。会不会是年轻帅气聪明能干的小伙子?他们在作无边无际地美好想象。直到突然有一天,自家的女儿牵着一个朴实憨厚的吹口哨小伙子进来,他们那颗悬着的心才砰然落地,欢天喜地地张罗喜事,只是等待冬天的到来。

家乡的哨声吹来了年前那些热热闹闹的鞭炮声。

上一篇:龙种 第10期 下一篇:风中高粱泥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