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粘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时间:2022-07-31 02:12:54

玉米粘虫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摘 要:玉米在我国各地均有种植,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特别是东北三省,已成为玉米的主产区。随着玉米市场的看好,近几年种植面积仍有逐年加大的趋势。在玉米的种植中,病虫害防台是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因为病虫害的发生,会对玉米的产量产生极大的影响。前2年吉林省大面积发生玉米二代粘虫然害,给种植带来了不小的损失,所以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玉米粘虫的发生、习性进行分析,并给出了防治办法。

关键词:玉米粘虫;农业防治;化学防治

中图分类号:S435.13 文献标识码:A

玉米植株高大,叶展较宽,且茎秆内有糖分。在生长阶段,茎秆具有甜味,而粘虫又是喜食甜味的害虫,一旦条件适合,玉米极易发生粘虫危害,而粘虫又具有很强的暴食性、迁飞性、杂食性,所以粘虫又补称为剃枝虫、五彩虫、行军虫、夜盗虫。如果危害得不到有效控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损失惨重,有的可能绝收。在我国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中,粘虫是作为重点防控对象之一,可见其危害性的严重。

1 危害作物种类

粘虫对于茎秆含糖有甜味的作物有喜食性,所以危害的作物种类很多,像玉米、高粱等禾谷类秋粮作物都很容易发生粘早危害,而且粘虫具有迁飞特性,常常在一个地方进食一晚,然后又迁移到其他地区,常常一夜间把作物苗叶吃个精光,造成巨大的损失,轻则缺苗断垄,重则绝收,不得不翻耕重新再种,所以一旦发生而得不到有效控制,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2 发生危害习性及规律

粘虫的幼虫喜欢在早晚进行活动,10:00以前和太阳快落山之后,对于禾本科作物和杂草特别喜食,而且食量呈不断增大的趋势,等幼虫长到5、6龄时,达到最大食量阶段,开始暴食,繁殖快,数量大,群集性强,而且杂食,所过之处,基本上是一扫而光,然后群体迁移,所以也称为“夜行虫”。幼虫在1、2龄时,只食叶肉,所过之处,叶片会被食咬成天窗;3龄以后,沿叶缘蚕食成缺口,危害严重时吃光叶片。成虫白天潜伏,晚上出来活动,常在植株上产卵繁殖,单雌产卵1000~2000粒,所以繁殖速度惊人。幼虫受到惊吓还会装死或潜入土中。

粘虫喜欢潮湿而闷热的天气,但如果雨量过多或干旱天气,特别是暴风暴雨天气,则发生的概率明显降低。粘虫产卵繁殖的最适温度为19~22℃,如果温度低于15℃或高于25℃,则粘虫就不适应,繁殖率会大幅降低。低温或高温下,幼虫都不能成活,一般湿度在50%~80%时最适宜繁殖,而湿度降到18%时,则无法繁殖了,所以粘虫在东北地区来讲多发生在6、7月份,而一般到8月以后,基本就不再繁殖了。

3 粘虫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粘虫的发生与一定的温度、湿度、充足的食源及天敌数量多少、作物种植结构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比如东三省2012年暴发的二代粘虫然害,就于天气条件的影响有直接关系。2012年6、7月,东三省大部地区连续多雨,空气湿度大,而光照又不足,气温始终不高于25℃,大田的湿润环境给粘虫的发生提供了适合的条件,引发大规模暴发,一度造成吉林省大部分地区的玉米减产,严重的绝收断产。降雨和温湿度变化是影响黏虫发生的重要因素。温暖高湿,禾本科植物丰富有利于粘虫发生;水肥条件好、长势茂密的田块虫害重;干旱或连续阴雨不利其发生。

4 粘虫的防治技术

4.1 农业防治

及时地进行中耕除草,破坏粘虫的生存环境,降低虫源。现代农机具的应用,往往中耕只是进行2次趟地,铲地基本都省去了,趟地要及时,并根据苗情控制深浅。除草要本着“除小、除早、除了”的原则,科学合理地使用除草剂。秋后要进行灭茬翻耕,春耕时要清理干净,切断虫源。

4.2 人工捕杀

玉米出苗后,要密切关注玉米的生长情况,定期巡查,发现有少量粘虫产生时,可以在幼虫取食的早晚人工捏杀幼虫,避免进一步扩大,但要注意数量的增加快慢,如果发现人工捕杀不足以控制灾情时,要立即采用其他办法。

4.3 化学防治

4.3.1 毒饵诱杀

这种办法适宜灾情略微轻一些的时候。人工捕杀不足以控制时可以结合采用。每667m2用90%敌百虫100g兑适量水,拌在1.5kg炒香的麸皮上制成毒饵,于傍晚时分顺着玉米行撒施,进行诱杀。

4.3.2 叶面喷雾

防治时间一般选择早晚幼虫取食的高发时间。喷药部位尽量施药在玉米心叶,用于大面积暴发粘虫时,用药快,效果好。每667m2用2.5%敌杀死、2.5%功夫乳油或4.5%高效氯氰菊酯20~30mL兑水30kg均匀喷雾;灭幼脲3号15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

4.3.3 撒施毒土

每667m2用40%辛硫磷乳油75~100g适量加水,拌砂土40~50kg扬撒于玉米心叶内,即可保护天敌,又可兼防玉米螟。

在粘虫发生时,要根据发性的轻重及面积大小,采取有针对性的综合防治办法,一定要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尽量在粘虫的三龄之前达到防控效果。另外,防控时要集体进行防治,因为现在玉米种植区往往是大面积连接在一起,只防局部地块,往往这里防住了,粘虫又迁移到其他地块,其他地块防治时,可以又迁移回来,集体防控能有效控制粘虫的生存空间,阻止其再度发生。

作者简介:颜世凡,女,本科,镇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高级工程师,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赵伟辉,男,本科,镇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级工程师,从事农业技术工作。

上一篇:对文旦柚的栽培技术探讨 下一篇:稻螟赤眼蜂防治稻纵卷叶螟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