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中的情感教学

时间:2022-07-31 12:50:57

浅谈初中数学中的情感教学

二十一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数学课程的总目标“要求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方法和必要的数学技能,还要求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的信念,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发展思维能力、创造能力的同时,还要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学生的身心。变苦学为乐学,只有乐学,才会有独享其味的“苦学”,才会有发现和创新。

数学作为一个开放体系,它既多姿多彩,能使人的情感得到升华,同时又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人的思维方式(使其更趋合理、科学),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表现出对人的终极关怀,这就是数学赋予人类的感情与价值。

一、努力使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体验和感受是最好的教育,只有学习者真心感悟,真心体验到的东西,才能最终沉淀到他的内心深处,成为一种素质,一种能力,伴其一生,受用一生。有效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和学习兴趣基础上,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原有经验的建构,任何脱离经验的灌输都是低效的学习,甚至会产生厌学的心理情绪。任何新知识、新概念的形成,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经验基础上,从学生身边有趣的具体事件设置问题情景,让学生所接受,并从中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在探究过程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学生与自然,学生与他人,学生与自我三维情感关系的体验,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自己所生活的环境和社会。”在一系列学习活动中,教师通过各种鼓励性语言与学生沟通,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引发学生大胆质疑,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与表现,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得出五花八门的答案时,教师用一颗通融的心,一双欣赏的眼睛,给学生送去一片鼓励、赞许、期盼和爱意,这时的学生自信心油然而生,思维是无拘束的,产生强烈的追求成功的渴望和克服困难的意志,时时会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努力培养学生的求真品质

数学是一个严密的逻辑体系,同时也有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由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无限逼近的过程。数学知识是人类发展过程中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的一个要求是对数学智育的客观基础教育。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交流、探索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集体力量,引导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如在探索“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结论时,学生在得出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后,教师通过课件在屏幕上显示过一点的直线在不停转动画线,便提出:“若使动的直线固定下来,有什么办法?只须怎样做?”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无限探索的境地,让学生自已发现“只须使动的直线再经过一点”,结论浑然天成,真理无可辩驳,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在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学生,以谦虚的态度和同学共同探索,关心帮助、引导同学质疑、调查、实践,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审美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数学的美育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通过学生实践、探索、观察,总结等一系列活动过程,来揭示数学的神秘面纱,让千姿百态的数学美的形式展现出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审美能力。数学的简洁性是数学家刻意追求的目标之一,学生有了简洁美的体验,就注入了精益求精的内部动力。通过课堂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数式、结构形式的表述简单明了去获得。对数学统一美的欣赏可以从数学各知识点提炼、综合以建立起知识网络,使学生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从引导学生观察各种象征性的建筑物,花纹图案,以及几何题的代数智取等,让学生领略数学的奇异之美。

四、努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是普遍适用的并且强有力的思考方式,解数学题需要有一定数量的题目训练,但这并不是说题目做得越多解题能力就越强,重要的是要把解题过程纳入一个系统,对解题有一个宏观的指导,以便克服盲目性,防止模式化,其中做为解题灵魂出现的,便是常说的数学思想。如初一新生首先碰到的数形结合思想,数和形反映了事物的两个方面,数无形,少直观;形无数,难入微。因此,在解决有关数的问题时,需画出图形和结合给出的图形去寻求数之间的联系;如: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可以通过数轴来获得。在解决形的问题时,又常常通过数的计算去找到图形之间的联系,这种数形结合的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切入点。教师要善于抓住教材中所隐含的思想方法,遵循渗透性、科学性、层次性、实践性原则,按从低级到高级,从具体到抽象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完善,逐步构建起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摆脱数学题海,改变学习方式,从中品味数学内涵,形成具有数学特质的思维习惯,影响学生终身的思维格式及思维能力。

新课程理念呼唤数学课堂活动要凸现“情感与态度”的生成与培养。需要老师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构建起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课堂活动体系,为学生的发展创造空间。还需要老师具备一定的数学修养,从隐蔽的数学知识体系中适时引导学生挖掘,恰当地点拔展现,才能让学生感知,内化到其知识的结构中,逐步积集成对数学的态度,运用矛盾的观点、运动的观点、相互联系的观点、相互转化的观点去审视数学问题,感受数学的博大精深,继而泛化到人对世界的认识,同时影响人的活动方式。

上一篇:关于初三数学高效复习的几点建议 下一篇:试论初中英语小组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