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紧迫与必要性

时间:2022-07-31 11:04:23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紧迫与必要性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人类进入了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时代,社会的变化、进步日新月异,社会分工日益精细,人才需要要求也更多元化。目前,世界各国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经济竞争,是教育质量的竞争,技能的竞争。未来综合国力的增强,既需要高层的创新人才,更需要大批有文化、有知识、能够将先进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高素质普通劳动者。因此,作为从事中职服装教学工作者,我们不能不去考虑这些问题,我们应改变教学理念,进行有效的教学改革。

中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是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我国,一段时期内,由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被简单理解成了扩展职校规模,各地在大力扩张职业学校规模的同时,忽略了与社会紧密联系,从而给职业学校的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困扰。1996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使职业教育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过于注重对知识的灌溉,而忽视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将难以适应当前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各种信息表明,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一些职业学校中仍存在重专业、轻基础;重书本、轻实践;重业务、轻思想;重功利、轻素质的现象。这种缺乏活力的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在严酷的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职业教育部门和学校已开始重新为自己定位。市场需要什么,就培养什么学生,办什么专业。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也将在总结近年来职业教育成就和经验和基础上,进一步确立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研究制定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努力开创职业教育的新局面。专家认为,在21世纪的严峻挑战面前,职业教育改革也与其他改革一样,将是一场极其深刻的总体性、结构性的改革。它将涉及到教育思想、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材建设、教学方式、师资队伍建设和全社会传统教育观念的更新等许多方面。改掉那些与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东西,使之适应起来,同时,也要保留和发扬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好传统、好思想,学习借鉴世界上符合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好经验和好做法,在此基础上,构建一个适应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职教体系。

职业学习怎样巍然崛起?适应时常是最重要的秘诀。必须适应转岗及自谋职业的需要,必须具备多方位的就业能力和自我创业能力。肩负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树以千万的“专门人才”的中等职教,其培养目标必须做出相应调整:由“一技之长”或“一岗就业”向“宽专多能”或“多岗就业”转变,即由单一技能型转向复合技能型,由单纯操作型转向智能结合型,由就业型转向创业型,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现代劳动者。

职高服装专业教学改革是服装市场的需要。综观当今国内外服装界,服装生产企业对于拥有一技之长的专业型劳动力需求大增。懂技术,善管理,了解国际市场运作规律的人才深受欢迎。随着WTO的加入,人才的争夺走向白热化。依据服装具有艺术性、技术性和工程性的特点,服装业需要的人才是多层次的。服装专业的“一体化,笼统化”培养模式已明显滞后。那么,服装专业如何培养适应科技进步和市场竞争,迅速提高从事服装专业人才的职业素质?研究和探究适应市场需求,符合教育规律的服装专业培养结构、方法、内容、模式等,已势在必行,行必求果。

根据对服装专业毕业的中职生进行有效调查,他们毕业后在实践中缺乏创业的勇气和信心,缺乏宏伟人生目标的进取心,在企业培养技术后力军的选择中难挑重任;与单项技术强硬的熟练工人相比,他们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更没有大量操作做后盾。反而落的个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境界:既不甘心做简单重复的机械手又难有再发展的空间,既满腹经文又英雄无用武之地。往往在叹息工作环境的不理想中辗转反侧,以至最终放弃的学生不在少数。这是因为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多注重知识的介绍与推荐,因此,从学校里走出的人才,在进入企业,进入工作状态时,总有“满腹经纶”无处释怀的苦闷,而企业也总有“高分低能”的偏见,这些主要是由于学校教育与企业,尤其是与地方企业脱轨而造成的。职高生的尴尬境地说明了职业高中服装专业教学体系要进行改革和教学的创新。

职业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说,是为了让人们更高素质的就业和终生发展才存在的,职业学校学生求学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明确地达到一个岗位的目标,胜任一个岗位的需要。有一位哲人曾断言:在信息时代里,资本、信息、技术及各种物质资源都能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流通,而唯一不能转移和引进的却是国民素质。职校生作为未来社会的建设者,他们要生存、要发展。面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他们应该具备些什么?笔者以为,首先是应具备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综合素质,其中最基本的有三方面,即:知识、能力、精神,并各成系统。因为知识系统是他们立业的基石;能力系统是他们发展的动力;精神系统是他们成功的支柱。

重视教育和发展教育,特别是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各国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现代化的迫切需要。中国职业教育又将迎来一个新春天。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呈宝塔型,这其中面向第一线的劳动者占多数,职业教育大有用武之地。随着国家工业形式的好转,职业技术人员需求将越来越旺,这也将为职业教育扩展巨大的就业空间,作为中职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分析市场,反思上一轮的教育体系,结合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进行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跟上时代的发展,培养市场真正需要的有用人才。

上一篇:中等职业学校体育考核与评价改革策略 下一篇:浅析中职电子电工专业课教学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