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

时间:2022-07-31 08:35:23

浅谈中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培养

摘 要: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受到高度重视,在取得重大发展的同时,大量中职毕业生尤其是市场营销类学生却难以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究其原因是中职院校所授课程脱离了企业生产的实际,笔者以多年的教学实践,分析企业的实际需求,结合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尝试提出中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新的教学培养思路。

关键词:中职 市场营销 教学改革

市场营销是一门以企业等组织的营销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因此,在市场营销教学中实践教学必须是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通过案例分析组织教学;二是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但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以上两种教学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第二项教学模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几乎没有学生可以接触企业核心部门和有关的管理事务,企业接收学生只是作为一种廉价劳动力来使用,结果学生到实习岗位却接触不到本岗位的实质性工作。因此,笔者认为改革与完善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教学与培养模式已经迫在眉睫。

一、中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市场营销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系统性学科,要求中职类院校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考虑自身特色和学生特点,结合行业实际确立教育教学目标与方法,形成区别于高等教育的特色教学模式。但目前的教学存在以下问题:

1.目标定位不明确

很多中职学校仍过多地采用理论式教学,因而培养的学生缺乏实践基础,实战能力不足。多数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设置仍是借鉴普通本科类大学的课程体系而建立的,中职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培养缺乏准确的市场定位,使得营销人才培养同社会需求相脱节。

2.人才培养缺乏特色

目前,市场营销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理论课程多于实践课程,实践课程缺乏中职特色,职业能力的培养与考核力度不大,教学内容陈旧。教学仍是“纸上谈兵”——课堂上“推销”、黑板上“策划”,无法做到教学与实践相结合。

3.实践教学方法缺乏

社会需要的是市场营销的实用型应用人才。在市场营销的教学过程中,部分学校利用时下的市场模拟软件教学,然而真正的市场是瞬息万变的,很难靠软件的模拟来实现。有些学校甚至根本没有形成系统的实践课。

4.考核方法过于单一

大多数中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的考核形式仍然是依据期末考试成绩来评定好坏,仅仅是理论考核,没有具体可操作的实践考核手段。这种传统的考核方式只偏重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无法衡量学生的综合能力。

5.校企联合困难

市场营销专业难以与校外企业达成教学实习协议,主要由于企业拒绝。市场经济下,企业之间竞争的紧张程度日益加剧,保守核心机密和防止人员的大量流动是其本能的自我保护。因此,实践教学基地缺乏。

二、改革市场营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

1.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正确定位

首先,中等职业教育首先是职业教育,职业培养的目标要明确;其次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一个层次,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高等教育。这就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市场营销课程教师应该经常去各种类型的企业与用人单位交流,若有条件可邀请各种层面的营销人士来校为学生做报告,了解企业对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的要求,经过对市场的调研和分析,形成市场营销专业实训的基本内容。

2.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双管齐下

加强对学习方法、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坚持“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的密切融合,建议从两个方面进行中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与设计。

(1)教学计划和课程设计改革。按照市场营销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教学计划和课程,以实践课为主,在实践课上学习基本原理知识。开设职业技能实践课,使学生得到充分的职业技能实践训练,掌握一技之长。

(2)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内容应讲求实用性和针对性。具体来说,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要根据就业岗位的多样性,灵活有针对性教授和学习不同岗位需要的技能,做到对准岗位设课程;其次要注重课程设置的“模块化”,做到“基础知识模块、通用技能模块、具体岗位所需技能模块”三者有机结合。

3.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使课堂教学与课程实践并行,以就业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为本位,重视职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让每个学生都有亲自参与营销实践的机会。构建师生一体的职业能力培养体系,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市场营销实践活动,教师不再是一个演讲者,而是操作示范者、建议者、指导者、考评员。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目标,为学生能力培养提供指导,并对学生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为学生提供反馈信息,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

4.校企联合办学和自建校办企业相结合

这两种方法可以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自行选择。只有把教学、生产、科技结合起来,职业教育才能办出特色。学校可以与企业加强沟通,针对企业需要按照岗位要求调整细化实训环节,既满足企业的需要又能达到实训的目的。自建实训基地可考虑投资创建超市、商场以及生产实体,拥有自己的实验基地,实施产业化运作,让学生有一个稳定的实习场所,实施“模拟教学”,使课堂教学与实践内容相吻合。建立校办企业既能缓解教育经费短缺问题,又能解决学校教学与企业要求脱节的问题。

三、改革市场营销课程考核办法,强调课堂实战技能训练

在中职院校的市场营销专业的人才考核中,没有摆脱传统应试教育的束缚,真正构建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考试模式。仍然过分夸大课堂理论分数的价值,违背了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目标。同时在市场营销专业考试内容的选择上,仍是重理论轻应用,重知识轻技能,重记忆轻分析。这必然导致学生不注重知识的迁移和综合应用,与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不相符。为避免出现这样的问题,笔者认为必须改革考核方法。

1.转变考核理念

基于职业教育培养“社会人”与“职业人”的双重职能,需要转变考试观念,把专业考核与综合素质考核融为一体,突出技能和实用的特点,发挥考试在实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功能。实现“理论—实践—能力”一体化综合化考核。专业考试成绩仅是学生学业考核的一部分,学生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出的综合能力也成为学业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能力评价应由专业能力考核向综合职业素质考核转变,实现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IQ”与“EQ”双轨考试的模式,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

2.考核改革实践

可以采用课堂学生表现、课堂讨论、实践作业、调查报告、促销策划书、期末考试成绩这几种考核形式,分别给予一定的比例。可以重点采用模拟实战式的考核方法,即以实战考核方式,以学生参与实际工作为背景选择课业问题,一方面,学生可运用和发挥自己的心智与创新能力,完成课业并取得学习成果;另一方面,可以考查学生自我管理、沟通合作、分析解决问题、创新手段、运用现代技术等的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并在专业技能方面得到提高。

总之,要想培养出高素质,实践能力强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纸上谈兵是不行的,必须用各种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走出校门就可以适应岗位的需要,做一名合格的市场营销人员,为企业出谋划策,为自己开创一片天地。

(作者单位:盘锦市石油化工技工学校)

上一篇:医疗纠纷档案在医院档案服务中的作用及管理创... 下一篇: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