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自“渔”自乐

时间:2022-07-31 08:34:42

如何让学生自“渔”自乐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发展委员会在1972年的一份报告中就已明确地指出一点:“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应该较少地致力于传递和储存知识,而应该更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办法。”这强调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处理好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关系。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授人以渔”呢?

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中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凭着兴趣学习的,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趣味导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师要想方设法来调动学生的自学兴趣。我们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创设悬念,设置疑点,创造出诱人的学习情境,而且还可以寻找挖掘学生感兴趣的东西,增强教学内容多样性并针对学生心理,精心设计富有情趣的教学过程,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变换讲课方式,运用表演形式、竞答比赛形式、游戏形式以及多媒体教学,将枯燥的知识趣味化,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始自终处于积极的自主的学习状态。要让学生学有成效,长久保持自学兴趣,教师也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适当提供策略方法,予以指导点拔,帮助他们闯过难关。

二、一切天性与诺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学习的进步与提高,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发展智力,并对日后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之受益终生。新课程强调将课堂交给学生,充分体现学生课堂主人公的地位。

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首先要从预习做起。预习是整体升华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自读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学习生活中,学生对预习不够重视,常把预习当作老师的口头倡导,很少有学生认真地、充分地去做。

为了让预习落到实处,必须先让学生明确预习的重要性,并指导介绍一些语文预习的方法如审题法、摘录法、比较法、提纲法、避读法等等。要不断地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预习,尝到预习的甜头。

其次要让学生在预习中学会借助学习工具,围绕提出的问题自读自悟。特别是在古文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文章的大致内容以及基础字词句的含义。另外,可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评价。

三、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新课程的教学改革特别提到了问题意识。学生在读书过程中,发现疑惑并能独立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把问题提到点子上,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

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教师可以把语文的综合性学习与生活的实际密切结合起来,可以是课堂语文活动、拓展延伸的讨论、生活实际的运用等多种形式。学生可在这些实践形式中,自主锻炼语文实践能力。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同他们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开拓学生视野,满足学生获取知识的愿望,从而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培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另外,教师不但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演讲、举行多种辩论等活动,而且还要打开校门,引导学生主动走向社会。让课堂与社会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实践中来,这样的教学活动既紧密地联系了学生的思想实际情况,又更进一步地加强了学科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既让学生从多方面关注了现实社会生活焦点,又掌握了教学书本上的知识,为语文课堂教学注入了活力。这样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浅谈导语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下一篇:“活水”从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