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从哪来

时间:2022-10-13 10:02:52

宋朝朱熹有句名言: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在如今的教育制度下,学生心中的一股股活水,又该从哪里来呢?

一、彰显个性,点燃自主学习的火花

课堂上,个性的彰显并不是自以为是,不听师训,或是肤浅的作秀式的自我展示,而是学生能够深刻地认识自我,将自身性格中的优点和学习方式相融合,形成带有自身特点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给学生最大的发展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造民主平等、宽松自由的氛围,要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读书、说话,尽情地表现他们的喜怒哀乐,尽情地倾吐他们的心声,让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得到张扬和肯定。

自主学习并不等于放任自流,学生自主并不等于不要老师的教。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并不排斥教师讲,而是主张教师“精要讲”,在课堂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博采众长,加固合作学习的营垒

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又强调:“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说明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语文课堂教学中,及时、恰当地把握机会创设情境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有利于促进学生智力的相互激发、情感的相互感染和学习结果的相互评价,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

(一)合理安排,改变形式

小组一般可安排4-6人。要考虑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根据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态度习惯、兴趣爱好等搭配分工,设组长、记录长、噪音控制员等。分组后,让每组通过讨论,取出自己喜欢的组名——“雄鹰组”、“奋进组”等等。在小组活动开展初期,教师一定要培养组员交好合作的习惯,培养组长管理、组织的能力。

过去我们课堂教学的常见的形式是秧田型的,为了创造良好的合作学习气氛,我们可以把课堂空间组织形式改换成“马蹄型”组合,“半圆型”组合或圆桌会议型组合,学生面对而坐,共同参与学习活动,相互提携,共同进步。

(二)明确目的,讲求效率

分组合作要有目的,解决为什么分的问题。在组织分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考虑:是为了交流在小组内能交流解决的问题?是为了拓宽学生读书汇报的多样化?还是为了在组内帮助学习有困难的组员一起提高?合作是为了在共同学习基础上的提高,是小组成员之间积极相互关系的真正相互信赖,每一个人都要为小组的其他成员负责、付出,而不是成为缺乏独立精神的盲目跟从者。

分组合作要讲效率,解决合作质量问题。在布置小组学习任务时,一定要让学生都干活,干全活,但又要有所侧重,鼓励学生在集体研究共同问题的基础上,选取小组成员体会最深、最感兴趣的议题作为汇报的内容。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敢“啃硬骨头”,在诸多问题当中,敢于选取富有挑战性的、其它小组一般不愿意顾及的问题,自学锻炼探究精神和意志品质,而不是避重就轻,应付了事。

三、善思创新,撷取探究学习的果实

学生的好奇心非常强烈,探求知识欲望很强。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分组后讨论,可以让不同的想法、见解得到碰撞、吸收,激发思维的火花,探索学习精神得到了培养。

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鼓励创新。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探究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由想象,提出各种假设和预见,充分尊重他们的思想观点,使学生敢想敢干,富有创新精神。教师不但要鼓励学生质疑,敢于向教材、教师挑战,标新立异,而且要善于抓住课文中那些富有创意的地方,对学生进行主动探索能力的训练,变单一定向的僵化思维为递进或多向的活跃思维,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观察认识事物,探究性地发现想像事物的未知领域,想象事物的运动和发展趋向,提出标新立异的观点。善于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因势利导打开学生想象的思维闸门,鼓励学生敢于向教材挑战,充分体现了学生探索性学习的精神。

探究学习还要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课内外相互促进,知识与能力相互增益。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时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善于通过时事新闻、科技发展、重大活动、身边变化等捕捉各种信息。教师可引导组织学生经常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组织学生参观考察、访问、调查;带领学生走向大自然,领略秀丽风光;举行赛诗会、朗诵会、故事会等竞赛……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以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观察、分析、思维表达的能力。

“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既重视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又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注重为学生创造最佳学习的精神状态,将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完整独立的人格的培养,更好的适应现代社会和个性发展的需要,真正体现了变“教我学”为“我会学”的“自主探究学习”为核心目标的教育教学思想。

上一篇:如何让学生自“渔”自乐 下一篇:构建小学数学“快乐课堂”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