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制种管理技术

时间:2022-07-31 08:14:17

玉米制种管理技术

在杂交玉米制种过程中,由于繁种生产程序较多,种植农户往往会放松后期的田间管理,这样既影响了制种的产量又影响了种子的质量,给制种单位和农户带来了严重的损失。为了提高种子的商品性,增强市场竞争力,加强杂交玉米制种田的后期管理非常重要。

1 清除弱小苗,人工辅助授粉

清除弱小苗是保证种子生产质量的重要一环。在制种田里后期往往忽视弱小苗的管理,造成散粉、产生自交植株,严重影响种子的纯度。因此,在母本去雄结束后,必须及时、干净、彻底清除小苗、弱苗、病苗。这样有利于保证种子的纯度、改善制种田的通风透光条件和提高制种产量。人工辅助授粉是提高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预防花期不遇的有效手段。对有的品种果穗苞叶长而紧、抽丝缓慢不畅的母本,提前将苞叶顶部剪掉2~3cm,可促使提前吐丝。对母本花丝抢前出来的吐丝长一直不能接受花粉的植株,要剪掉一小段花丝,采集新鲜花粉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授粉时间最好在9:00~11:00进行,过早露水未干、花粉遇水容易吸胀破裂,过迟温度过高降低了花粉的活力。雨后天晴要等到雄穗上的水珠蒸发后再进行。隔天1次,一般2~3次即可。也可2人用绳拉动父本或用竹竿制成的丁字形架推动雄穗摇动植株进行授粉,使父本花粉均匀落在母本花丝上,也可人工采集花粉用授粉器逐株辅助授粉。

2 病虫害防治,割除父本

制种田后期是多种病虫害盛发期。玉米红蜘蛛隐藏在叶片背面,吸食叶汁,玉米叶片先是出现斑点条纹状失绿,继而整叶变黄失绿。红蜘蛛繁殖力之大,成灾之重,轻者减产,重者绝产。防治措施:①彻底清除田间地头、路旁、沟渠、边埂上的杂草,灭断虫源。②药物防治。玉米蚜虫大部分都发生在玉米雄穗上,如不及时防治,蚜虫的黏液粘住花粉,将使花粉不易散出,结实率降低,产量减少,防治时要在父本雄穗散粉前用药液喷雾防治。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克瘟散、75%代森锰锌400~600倍液喷雾叶面,防治玉米纹枯病、大小斑病等病害。父本授粉任务完成,雄穗呈褐色时及时割除父本。有利于改善制种田间的通风透光条件,并且减少与母本后期争肥夺水的矛盾;有利于母本的光合作用和干物质的积累,提高种子产量;有利于充分发挥母本的边行优势,加快种子的后期成熟,提高种子的饱满度;有利于防止收获时父、母本同收造成的人为或机械混杂,确保种子纯度。

3 灌水与排涝,补施速效肥

玉米制种田抽雄后仍处于需水高峰期,从抽雄到成熟土壤持水量应保持在70%~80%,如遇到高温和干旱时应及时浇水保持地面湿润、加快灌浆攻粒期、促进养分运转、保证子粒饱满。注意灌水量不宜太大,乳熟中期要停灌。若遇到涝灾应及时开沟排水,以防积水沉淹、根系缺氧早衰而枯死。对于制种田地力较瘠薄的漏沙地、坡梁地、生荒地和前期施肥少的地块,当叶色变浅、变黄生长不良、有脱肥现象时,为防止早衰、促进成熟、提高产量,应及时补施速效肥。一般每667m2施尿素5kg、碳酸氢铵8~10kg。肥不宜施的过多过晚,以免引起贪青晚熟、影响成熟。对于生育期有明显延迟的部分地块,要采用根外喷施磷酸二氢钾、喷施宝、“920”等促进早成熟。

4 站秆扒皮,适时收获与晾晒

玉米种子进入腊熟后期(子粒顶盖变硬时)进行站秆扒皮,皮扒的要彻底,将果穗苞叶一扒到底,防止积水,使整个果穗全部曝晒在阳光下,可加速果穗脱水,降低子粒水分,促进提早收获。特别对生育期较长、贪青晚熟、种子含水量高的组合,一般可提前成熟7~10d,同时还有一定的增产效果。扒皮15d后即可收获,对于预防早霜冻害有着明显的效果。适时收获与晾晒是提高粒重和品质的关键措施。当果穗达到生理成熟时,也就是子粒灌浆乳线消失、基部出现黑层时为成熟的标志,此时为最佳收获期,千粒重最高、商品性最好。收获后放在场上要及时摊开,厚度不超过10cm,严禁大堆堆放,防止发热霉变。每天勤翻晒,变换位置,有利于通风散湿,尽快脱水。同时在翻晒过程中要挑净杂穗、霉烂穗、病虫穗。白天翻晒晚上盖,严防露水和雨水的浸湿,使含水量晾晒至安全水分标准。

当种子含水量降到16%以下时,冻害不再产生,要及时收购。减少雨雪天气带来的收购管理不便,减少长时间存放在农户家中或场地上因禽畜、鼠害等造成的损失。保证种子质量,对每个繁种农户的每袋种子都要取样,根据子粒形状、粒色等进行感观鉴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定收购的双方要封存样品,待以后备查。种子子粒收购的标准:含水量控制在13%以下,纯度96%以上,发芽率达85%以上,色泽、重量、包装合格时进行入库贮藏。

上一篇:小麦高产技术简介 下一篇:梅里斯区春季玉米种植技术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