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学生自觉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浅探

时间:2022-07-31 08:00:46

农村初中学生自觉体育锻炼习惯培养浅探

[摘要]农村初中学校的体育教学条件差,学生缺乏良好自觉训练的习惯。农村中学的体育教学,要从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运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自觉锻炼习惯,以提高体育教学效率。

[关键词]体育训练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084

体育是中学的重要学科,但农村初中场地条件差,体育器材设备陈旧,体育活动项目少,教学内容单调,导致许多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根据我们的调查,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学项目没有开全,球类和田径项目很少按课程标准的要求去组织教学。

一、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1.体育教学设施陈旧落后

体育活动场地和器材设备是体育教学的基本条件。但由于农村中学资金短缺,很少去更新和添置体育教学器材和设施。许多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设施还都是80年代和90年代初添置的。篮球架还是原来的木头架,跑道还是原来的炭灰跑道,乒乓球台还是水泥的。许多基本训练器材因为资金问题无法及时添置。由于器材不足,设备陈旧,给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学生看到这些陈旧的器材就失去了练习的兴趣。

2.体育教学观念落后

农村初中体育教学的观念落后,教学方法简单。许多学校并没有把体育教学作为增强学生体魄、培养学生意志的有效途径,而是把体育课简单地看成是活动课。体育课上只要带领学生活动一下,减轻一下学生的学习压力就认为完成教学任务了,所以体育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此外,体育教学得不到重视。在许多家长看来,农村的孩子身体好,经常参加劳动,不需要在学校里锻炼,而且中考的体育考试就是跑和跳,体育课不学也没有关系,只要身体好,学习好,考上好的高中就可以了。

3.学生缺乏良好的自觉锻炼习惯

农村学生虽然对体育学习有很高的兴趣,但只是玩玩而已,缺乏良好的自觉锻炼的习惯,大多数学生上课时玩得开心,可课后很少有人自觉地去锻炼。调查发现,学生并不是因为体育课的内容而喜欢体育课,学生之所以喜欢体育课是因为不用去做烦心的数理化作业。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都是被动的,教师叫练什么就练什么,很少去主动锻炼。到了初三后,由于中考的压力就更少有学生去主动锻炼了。

4.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参与度不高

农村初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主要与自己的个人兴趣有关,喜欢的就参与,不喜欢的就很少参与,有许多女学生平时很少上体育课,也很少参加体育锻炼。学生学习参与度不高,直接影响了学生的体育学习效果。

二、农村初中学生自觉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

1.激发学生自觉锻炼的兴趣

农村初中学生缺乏体育锻炼兴趣的原因很多,其中没有形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就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在许多学生看来,平时在家劳动和在体育课上锻炼就够了,课后就不需要锻炼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是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全国健身计划纲要》中指出:“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努力做好学校体育工作。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技能和习惯。” 九年制义务教育体育教学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把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学生只有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才能保证离开学校时(周末和其他假期),也能将这种习惯持续坚持下去,形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2.引导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

要培养学生自觉体育锻炼的习惯,教师就要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如要培养学生跑步的习惯,就可以利用上课时间告诉学生跑步的益处。教师还可利用农村中学场地大的优势,组织学生练习足球,或开展各种体育竞赛,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通过课外体育活动,让学生喜欢体育,自觉锻炼。

3.教师做好学生体育锻炼的引导和保护工作

学生锻炼习惯的形成,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督促,更需要教师做好保护工作。教师在初中体育课中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把学生的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相结合,把学生潜在的能力充分调动起来,形成学习的内动力,培养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和学习习惯。

总之,教师应引导学生自觉地参加体育锻炼,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

上一篇:关于初中作文教学实践的几点尝试 下一篇:带“投”字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