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模式与产业基金的建立

时间:2022-07-31 06:01:23

高校科技产业的发展模式与产业基金的建立

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复旦特色的”产业化思路和理念

高校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头,要充分发挥自身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承担起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要职能,向社会输送和辐射高新技术,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复旦特色”产业化工作思路和理念是在探索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复旦坚持“学校就是学校,企业是社会性企业”的原则,树立“像培养学生那样培育并向社会不断输送一批批高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的观念,完善“成果转化――企业孵化――资本运作”三个操作平台,形成“学校自行孵化――寻求社会资本――实现社会化――进入资本市场”的基本发展模式。

复旦坚持以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业化为基础,紧密依托重点学科优势,加强产学研结合,努力发展特色支柱产业,以高新技术产业化来促进各学科建设。即复旦在加速建立了有利于科技成果和知识产业化的创新创业体系,按市场经济的规律和机制,在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加大资本运作力度的基础上,在学校源源不断的科技成果中选择了一部分较有发展前景的科技成果,进行论证和中试放大,按照社会化的方式孵化科技企业的胚胎实体。但这并不意味着高校的科技成果能自然地向产业领域转化,而加强与地方政府、社会企业和机构的合作,采取以多元化投资为主体的形式,实现科技企业社会化。因此不断提升学校产业化的三个操作平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资本运作)的水平,使科技企业得到较快的发展。

复旦通常采取先自行孵化再寻求社会资金,实现企业社会化,最后进入资本市场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因此,从最初开始,学校就十分注意探索一条自行孵化科技企业的道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挫折失败,但更有成功。以学校的科技企业为主负责的国家级科研项目,如:国家“863”计划的项目、国家创新奖项目等,有多项填补了国内空白,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上海复旦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研制成功的“神威一号”嵌入式32位微处理器,实现“中国芯”目标的重大突破,获得国家国防科技一等奖。上海复旦光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的安全产品项目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还被列为国家“863”计划的成果产业化基地。上海复旦悦达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承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肝治疗性疫苗”的产业化和上海复旦张江生物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肿瘤及其他组织增生性疾病靶向药物开发及产业化”先后被列入上海市“科教兴市”重大产业科技攻关项目等。现在,除复旦复华、复旦微电子、复旦张江生物医药三家高科技企业先后在上海、香港上市外,企业主要注册在学校所在的杨浦区、徐汇区,并向上海其他地区(如浦东、长宁等)辐射和发展,有力推动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规避学校经营风险,坚持社会化运作机制

规避学校经营风险,坚持社会化运作机制,这是复旦发展科技产业的宗旨。复旦的企业(包括院、系所办的企业)经过多年的演变和发展,和其他高校一样也存在“三难”局面:企业建立在主校园难以分离,人员分流难以安置,资产关系难以理清。同时,企业单纯追求利润,存在着规模较小、发展缓慢、管理混乱等问题,有的已经成为院、系、所的“小金库”。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这些校办企业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日益显现,企业内部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尚未根本转换、财务状况不佳、市场竞争能力薄弱、学校直接承担企业经营风险。为此特别组建了上海复旦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这标志着复旦大学从传统的校办企业发展模式中解脱出来,开始逐步走上了以科技成果转化为核心的新型经营之路。这对复旦产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企发公司实际上起到了在学校与企业之间构筑一道“防火墙”的作用。

上海复旦企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代表学校与社会企业合作组建科技企业的投资主体,以资产为纽带,以规范的市场运作为特征,以独立企业法人的身份,对新办企业或需要改制的校办企业及相关企业进行投资和产业资产经营。捕捉新兴产业的生长点,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经营开发。企发公司以复旦的科技成果等无形资产及部分资金加强对外合作,复旦和企业之间优势互补,逐步实现了复旦企业社会化。这种运行模式和操作机制,不仅依法保护学校合法权益,有效规避复旦企业经营的风险和承担法律责任的风险,而且大大减轻学校的管理压力,避免了复旦直接面对市场与企业实体发生关系。

2000年复旦大学和上海医科大学合并,学校加大了探索建立新型科技产业管理体制的力度。一方面复旦注意不过分强调股权控制,而且淡化行政干预,尽可能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式搭建公司的管理框架和合理、合适的股权结构,充分调动科技成果持有人和经营者群体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校不刻意去办大型的企业,而是组合各种资源,主要依靠社会力量来做强做大学校科技企业。校领导认为,拴在校长裤腰带上的学校企业不可能成为真正的高新技术企业,只有空出学校控股权益,才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和优秀人才加盟,而复旦只承担相应股权的有限责任。但必须强调的是,复旦重点是创办以孵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为主要任务的小型科技企业,在企业的组织形式上,是与社会企业联合创办或在度过创立期之后尽早引入社会股东,优势互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运营和管理。同时复旦不断完善在创建科技企业中的投入和退出机制,采用以较小的学校投入吸引较大的社会资金的方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在条件成熟时,学校部分或全部转让在企业中的股权,将获得的资本收益投入新的科技开发项目或者有发展前景的科技企业。

几年来,上海复旦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运作的实践证明,坚持校办产业社会化运作,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校办产业的管理和运作,建立高校科技产业“防火墙”的风险规避体制是持续发展复旦大学科技产业的正确抉择和重要举措。现在,复旦大学更加积极地按照教育部“积极发展、规范管理”高校科技产业的要求,坚持社会化运作、规范化管理,规避学校风险,完善学校产业管理体制,努力使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工作呈现出新的局面。

发挥“复旦特色”,整合资源,促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

复旦产业化工作的思路和理念促进复旦科技园建设和发展。通过学校、地方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合作,复旦科技园于2001年5月被国家科技部、教育部联合认定为首批国家大学科技园之一。由复旦大学、上海上科科技投资公司等六家股东单位共同投资组建的复旦科技园运作载体――上海复旦科技园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金1亿元人民币。目前,复旦科技园已有用房总面积近20万平方米,规划在建面积为20万平方米,科技园区就业人数已超过1万人,吸引投资总额已达21亿元。

复旦科技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规范化运作和社会化操作机制,初步形成了研发基地-孵化基地-产业基地的有机链接,构筑“源头创新-高新技术孵化-产业化”的支撑服务平台,在复旦大学周围已聚集起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高科技企业群。

在运作机制上,复旦坚持产业化工作的思路和理念,紧紧依托学校和社会各界力量,努力将科技园建设成为面向社会、面向国内外合作的桥梁,营造与国际经济、技术接轨的环境。

作为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复旦金融创新园己实质性启动,复旦软件园的建设已初显成效,复旦枫林生物医药科技园初具规模。日前,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与复旦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力将复旦大学枫林校区所在的地区打造成为国内首家集医药(包括生物医药和中药)、医疗器械、医疗软件、医疗服务、医院管理、护理、保健康复以及与生命健康相关的精细化工、新材料和环保及品牌衍生品的市场化研究开发与科技商贸一体化运作的现代化高科技园区,这也是目前首个位于国际大都市中心城区的生命健康中心。

建立产业基金,巩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

由于高校在全资企业设立时所处的历史条件等因素,复旦也存在校办企业无偿占用学校资源、设备陈旧、人员老化、企业连年亏损等诸多问题。根据教育部指示,2001年,在进行院、系、所办的企业重组改制、拆并调整的同时,复旦成立了由主管校长任组长,以校产办为主会同财务处、审计室、资产处、纪委、人事处等部门参加的改制领导小组,按照社会化运作模式,以理顺学校与企业的资产关系为核心,以有利于全资企业改制后的发展为主线,制订企业改制工作总体方案。

改制工作指导思想是牢牢把握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妥善处理学校、投资者和企业职工三者关系,适时地引进社会资金,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复旦将全资企业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规避学校承担的无限责任与经济风险;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法人治理结构,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校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学校原则上不追加现金投资,而是以复旦大学无形资产投入和盘活、转让原企业存量资产方式完成改制工作,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同时,为了有利于学校教学、科研,净化校园环境,盘活资源,复旦要求和支持改制企业依靠自身力量搬出校区。

对于人员分流安置问题,复旦采取了“老人老办法”的原则,即企业改制后,原复旦事业编制人员,编制仍保留在学校内,岗位由新组建企业安排,不倒流学校其他部门,并由新企业承担工资、津贴、“四金”等费用。

为了从学校层面上建立一个保障体系,复旦改制领导小组决定把通过盘活改制企业资源产生的部分收入用于建立“校产业职工保障基金”。这样既有利于解决老职工的后顾之忧,为改制企业老职工建立了保障,同时又不增加学校额外负担。校产业职工保障基金较好地解除了职工对企业改制的疑虑,更有利于积极稳妥地推进校全资企业改制工作,有利于推进企业改制后的平稳过渡与健康发展。

基金来源及做法,主要就是将老企业原无偿使用的非主校园区的房产资源变改制企业向学校有偿租用,租金上交学校财务处设立专用账户,并制定《校产业老职工保障基金条例》。基金受益人为学校老企业改制前的学校编制的职工和校产业退休职工。基金主要用于:基金收益人在正式退休前遇非违规、违纪、违法因素被改制企业辞退(须经学校确认)期间的待聘工资和社会保险费支出;改制企业历史遗留的基金受益人相关费用;基金收益人的奖励费、慰问费、困难补助费及由学校领导批准的基金收益人相关费用等。学校纪委、审计处对基金专用账户可进行不定期的审计与抽查。此外,保障基金还解决因企业调整而非违纪违法被解聘的校产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因家庭困难和生重病大病的困难补助费等。

上一篇:影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三位一体专业化经营 孵化优秀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