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生态的建筑设计

时间:2022-07-31 03:32:40

浅谈绿色生态的建筑设计

摘要:本文是笔者结合多年建筑设计工作经验,主要针对现阶段提出的绿色生态的建筑设计做出了一些简要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 绿色建筑设计节能 特色要点

前言

如今生活在都市里的人都渴望回归自然,希望更多地与大自然接触,近年来, “绿色建筑”、“生态建筑”“智能建筑”概念在建筑市场上日益热门。最常见的就是某些社区建设高档的园林景观提高绿化面积来宣扬是“绿色建筑、绿色社区”,还因此而提高售价,给人以绿色建筑要靠花大钱来做的错误概念。本文对绿色建筑的一些相关设计概念及思路作予论述,望有助于此理念的推广和应用。

1 “绿色建筑”的概念

所谓“绿色建筑”是指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并利用了环境因素,施工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最低,运行助设能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低耗、无害空间,拆除后又对环境危害降到最低的建筑。因此,“绿色建筑,可以理解为在建筑寿命周期内,通过降低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减少各种废物的产生,实现与自然共生的建筑。是指以消耗最小的能源、资源与环境损失,换取最好的人居环境的建筑。绿色建筑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体现绿色平衡理念,通过科学的整体设计,集成绿化配置、自然通风、自然采光、低能耗围护结构、太阳能利用、地热利用、中水利用、绿色建材和智能控制等高新技术,充分展示人文与建筑、环境及科技的和谐统一。

绿色建筑具有选址规划绿色合理、资源利用高效循环、综合措施有效节能、建筑环境健康舒适、废物排放减量无害、建筑功能灵活适宜等六大特点,不仅可满足人们的生理和心理需求,而且能源和资源的消耗最为经济合理,对绿色环境的冲击最小。

2 绿色建筑设计特色

所谓绿色建筑设计,是指紧密结合当地情况及用户需求,采用一系列先进材料、机械和控制技术,使楼字系统最佳化,在为用户提供健康和舒适的生活环境的基础上,大大减少能耗、水耗以及废水处理等运营成本。绿色建筑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到各个方面从对环境影响、建筑物内环境和全寿命周期投资等角度综合做出决策。一座建筑物的“寿命”跨越它的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直至其最终的拆除或再利用。在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阶段,所做的决策会直接影响以后各阶段的费用和效率。但负责建筑物设计、施工以及做出初投资的,往往和使用维护建筑、承担其运行费用、支付雇员二资和利息的不是一个单位。这就导致许多建筑在使用中出现各种由于设计不当引起的问 题。绿色建筑设计需要从一开始就考虑到建筑在整个生命周期中的表现,在提供良好的室内环境的基础上,不是仅仅考虑节省初投资,还要考虑节约运行与维护费用。也就是说,绿色建筑关心的是建筑物“一生”的“健康状况”。

3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

近年来许多国家发展了各自的绿色建筑标准和评估体系来推广和规范绿色建筑的目标,这些评价标准和评估体系设立了数百道门槛,其中关键的是六大要点:一是选址和规划是否合理.绿色建筑必须尽量保护原来的生态系统,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并且要充分考虑有合理的自然通风、日照、交通等;二是是否实现了资源的高效循环使用,绿色建筑必须降低资源消耗,并尽量使用再生资源;三是是否采取了各种节能措施,以有效减少能源的消耗,是否尽可能地采用了如太阳能、地热、风能、生物能等自然能源.四是是否尽量减少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的排放,并采用各种生态技术实现废水、废物的无害化和资源化,使其得到再生使用;五是是否有效控制室内空气中各种化学污染物质的含量,使室内有良好的日照、自然通风和一定标准的舒适度,保证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质量。六是是否具有建筑功能上的灵活性、适应性和易于维护的建筑体系。

4 绿色建筑设计要点4.1重视整体设计整体设计的优劣将直接影响绿色建筑的性能及成本。建筑设计必须结合气候、文化、经济等诸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整体设计,切勿盲目照搬所谓的先进绿色技术,也不能仅仅着眼于一个局部而不顾整体。如热带地区使用保温材料和蓄热墙体就毫无意义,而对于寒冷地区,如果窗户的热工性能很差,使用再昂贵的墙体保温材料也不会达到节能的效果,因为热量会通过窗户迅速散失。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将有限的保温材料安置在关键部位,而不是均匀分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对于有些类型的建筑如内部发热量大的商场或实验室,没有保温材料利于降低空调能耗,也会更利于节能。

4.2 因地制宜

绿色建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因地制宜,绝不能照搬盲从。气候的差异也使得不同地区的绿色设计策略大相径庭。建筑设计应充分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其它地域条件,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被动式集热和制冷,从而减少因采光,通风、供暖、空调所导致的能耗和污染。在日照充足的西北地区,太阳能的利用就显得高效、重要。而对于终日阴云密布或阴雨绵绵的地区则效果不明显,甚至可有可无。北方寒冷地区的建筑应该在建筑保温材料上多花钱、多投人,而南方炎热地区则更多的是要考虑遮阳板的方位和角度,即防止太阳辐射和避免产生眩光。某种建筑平面或户型在一个地区也许是适合气候特点的典范之作,而搬到另一个地区则会成为最蹩脚的抄袭。

4.3 尊重当地环境

在保证建筑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经济性基础上,在建筑规划、设计的各个环节引入环境概念,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规划、设计时须结合当地生态、地理、人文环境特性.收集有关气候、水资源、土地使用、交通、基础设施、能源系统、人文环境等资料,力求做到建筑与周围的生态、人文环境的有机结合,增加人类的舒适和健康,最大限度提高能源和材料的使用效率。

4.4 创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

它包括:使用对人体健康无害的材料,抑制危害人体健康的有害辐射、电波、气体等,符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室内具有优良的空气质量,优良的温、湿度环境,优良的光、视线环境,优良的声环境。

4.5 应用减轻环境负荷的建筑

它包括:根据日照强度自动调节室内照明系统、局域空调、局域换气系统、节水系统.注意能源的循环使用,包括对二次能源的利用、蓄热系统、排热回收等;使用耐久性强的建筑材料.采用便于对建筑保养、修缮、更新的设计;设备竖井、机房、面积、层高、荷载等设计留有发展余地。

4.6 使建筑融入历史与地域的人文环境

这一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l )对古建筑的妥善保存,对传统街区景观的继承和发展,2 )继承地方传统的施工技术和生产技术,3 )继承保护城市与地域的景观特色,并创造积极的城市新景观;4 )保持居民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使居民参与建筑设计与街区更新。

5结语

追求可持续发展、发展绿色建筑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绿色建筑”是顺应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要求而产生的,积极发展绿色建筑,同时探索尊重环境和高效使用资源,也能帮助建筑师进行理性设计,只有协调处理好建筑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感性与理性完美结合的建筑。因此,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是非常有意义的。

上一篇:浅谈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技巧问题 下一篇:浅谈煤矿采掘工作中粉尘的危害和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