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价值意义

时间:2022-07-31 02:31:12

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价值意义

摘要:设置适当的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有利于整个社会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比较各国的著作权合理,使用情况作者阐述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的价值意义并阐明我国著作权合理使用权的界定界限。

关键词: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

中图分类号:D9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3-0268-01

合理使用,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著作权人以外的人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也不支付报酬,在合理范围内使用著作权作品.现代意义上的著作权成文法肇始于1709年英国安妮法案,但合理使用制度并非与之同时出现,而是在18-19世纪的一系列判例中逐渐产生的。合理使用制度是为平衡著作权人的私权利与信息传播自由的公共利益而创设的制度。合理使用制度是否准确定位,关系到合理使用制度能否与著作权法的立法目的相协调,关系到著作权制度是否能够真正促进社会文学艺术和科学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一、著作权制度的价值取向

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一旦被创作出来,在经济上就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即可以为多个人同时使用,而每个人的使用都不减损其价值。由于公共产品具有这种非排他性和非独享性的特点,如果没有一定的制度保障,则不会有人愿意提供,而是每个人都希望等待他人提供,自己可以免费享用。对作品来说,如果创作所产生的利益不能被作者所独占和享有,就不会有人愿意去进行创作,结果是抑制了作者的创作积极性,阻碍了整个社会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的发展。

著作权法律规范以维护著作权人的权利为核心内容。但是,保护著作权人的权利并不是著作权法的唯一目的。世界上最早的著作权成文法安妮法案的正式名称是An act for the encouragement of learning, by vesting the copies of printed books in the authors or purchasers of such copies, during the time therein mentioned,从名称上就指明了著作权法以促进学习为目的。

二、合理使用制度的价值意义

在上述立法目的指引下,现代著作权法的立法精神,应当是在著作权人的私权利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寻求平衡。著作权法实质上需要规范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如何保护著作权人从作品上获得利益的权利,另一方面是如何保护社会公众获取知识的公共利益。在著作权法的制度建构中,设计了多种利益平衡手段,包括著作权期限、作品的有限范围、权利穷竭制度以及对著作权的限制制度,即合理使用制度、法定许可制度和强制许可制度等等。

事实上,任何权利都是有“界限”的,或者说都是受其他权利限制的。在特定的“界限”之内,才能称之为“权利”;超越这一“界限”的行为,就不再是行使权利的行为,而是侵犯他种权利的行为。所以,虽然合理使用权当然对著作权构成限制,但并不能将“限制”视为合理使用权的本质属性。合理使用制度实质上其目的并非是限制著作权,而是保护合理使用人。

三、合理使用的适当标准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的复制和传播越来越快捷,成本越来越低廉,欧美发达国家的一些学者从保护本国的知识优势出发,主张严格限制合理使用制度的适用范围。我国的一些学者也认为应当向国际规范靠拢,在对现行著作权法进行修改时,缩小合理使用的范围。

美国版权法对合理使用制度的规定,采用因素主义模式。一方面,在第107条规定了所应当考虑的四要素,即:⒈使用的目的和性质,包括这种使用是具有商业性质或者是为了非营利的教育目的;⒉被使用作品的性质,不同性质的作品,合理使用的形式和程度也不同;在被使用作品中,所使用部分与整个作品的比例关系;⒋这种使用对被使用作品的潜在市场价值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在第108条至第112条规定了特定作品的合理使用行为。对于符合第108条至第112条规定的使用行为,不须按照第107条所规定的原则进行综合考量即可以认定为合理使用。易言之,即使使用行为符合第44条至第63条的规定,仍需综合考量上述四要素。我国现行著作权法采取规则主义模式,在第22条中列举了了12项合理使用行为。概括下来,对合理使用的方式限定于复制(含摘录)、表演、翻译与广播四种,对合理使用的目的限定于私人使用、介绍与评论、新闻报导、教学与研究、公务使用、陈列与保存等。

从以上有三种立法例所表现出来的立法意图来看,美国版权法的作法对合理使用权的保护最为灵活,而台湾著作权法的作法对合理使用权的界定最为严格。从我国实际情况和著作权法的价值取向出发,在对合理使用制度进行构建时,应当借鉴美国版权法的方式,将因素主义模式与规则主义模式相结合,用以下四个方面,界定合理使用权的界限:

1.目的:合理使用不应给使用人带来直接的利益,既包括财产上的利益,也包括名誉、社会地位等方面的利益;2.方式:合理使用只限于对作品的财产性使用,而不宜触及著作权中的人身权部分;3.程度:合理使用应当适度,包括适量引用和少量复制;4.影响:合理使用的结果不应对著作权作品造成严重的、不必要的损害。

参考文献:

[1]刘春田.知识产权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上一篇:中考现代文阅读备考方法指导 下一篇:武侠游戏与武侠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