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事点评 第20期

时间:2022-07-31 01:32:15

2002年9月,中日两国迎来邦交正常化30周年。30年前的9月29日,《中日联合声明》发表,两个历史上结下太多恩怨的邻邦终于解开多年的死结,握住了双手。30周年风雨历程,道路并不平坦,但两国关系在排除干扰中仍取得重要进展。以下一组数字清楚地表明中日友好给两国人民带来的实惠:2001年,中日间贸易额高达877.5亿美元。从1993年至2001年,日本已连续九年成为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成为日本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然而,也应该看到,由于中日间不时出现小的摩擦,加上民族感情等多方面复杂因素,双方疑虑和对立情绪也在日益增多。日方至今在历史问题上,未能正确及时妥善处理诸如历史教科书、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这使得中国人在对待日本的态度上心存芥蒂。但也应该相信,双方只要切实遵循既定的原则和方向,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实现21世纪的中日友好。

美英:联手抛出倒萨证据

面对国际社会“打击伊拉克需要证据”的呼声越来越高,美国于本月25日援引被俘的“基地”组织高官的供词称,伊曾协助“基地”组织发展化学武器,美确信伊政府高官与“基地”组织成员有长期接触,并为部分成员提供庇护。英国也披露一份档案材料称,伊有能力在一两年内制造出核武器,并能在45分钟内完成生化武器的部署,伊的核武威胁已迫在眉睫。“两大高手”的联合指证自然被伊拉克驳斥为子虚乌有,并表示愿接受核查人员赴伊“随便”检查;而美英却认为伊方已周密准备,现在赴伊检查已经意义不大。尽管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多数国家仍希望通过政治途径解决伊拉克问题,但美英看上去“打”心已定,而且不少国家在美英的大力游说面前已变得摇摆不定。“对伊动武”仅仅是个时间问题,伊拉克这次恐怕真是在劫难逃。

朝鲜:内政外交出重拳

本月下旬,朝鲜一系列内政外交举动为世人关注。20日,朝鲜国会委员长金永南同六名来访的韩国议员进行了会晤,这是1950~1953年朝鲜战争以来,两国议员之间的首次接触;24日,根据本月17日韩朝双方达成的有关协议,两国开通一条军事当局之间的直通电话热线,以避免双方在连接非军事区铁路和公路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这是朝鲜半岛分裂以来双方首次开通军事热线;更为令人瞩目的是,朝鲜19日宣布将朝中边境城市平安北道新义州市指定为经济特区,这是朝鲜1991年12月宣布罗津-先锋经济贸易地区以来,朝鲜第一次指定并对外公布经济特区。朝鲜的这些措施是为把朝鲜半岛南北之间的经济合作与朝中贸易联系起来做准备。因此,通过这一系列外交突破和经济改革,外界认为,朝鲜正努力摆脱50年闭关自守和激进共产主义,并力争将自己从“邪恶轴心”名单上剔除,改善自己国际形象和与世界大国的关系。

德国:施罗德连任新总理

23日,德国联邦议院第15届选举揭晓。执政的社民党和绿党,在新一届议会中获得了306个议席,超过议席总数603个的一半,施罗德和菲舍尔这两驾马车最终击败对手――巴伐利亚州州长施托伊贝尔,将继续联合执政。本次议会选举被誉为德国有史以来最激烈的一次争夺,总理施罗德在最后关头反败为胜,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其一是8月上旬发生的大水灾。施罗德不仅亲临现场视察,而且迅速采取财政措施,安定了人心,显示出他在紧急状态下的理政能力;其二是在美国打算发动对伊战争之初,施罗德就斩钉截铁地表示了坚决反对的态度,顺乎民心;其三是在与施托伊贝尔的两次电视辩论中,施罗德的个人魅力又助他一臂之力。所有这些,使得一直动摇于两者之间的选民在最后关头选择了施罗德的社民党。。

印度:教派冲突又酿血案

本月25日,一伙武装血洗了印度古吉拉特邦甘地纳格尔市一座神庙,造成至少44人死亡、100多人受伤、100多人被劫为人质。血案再次震惊印度和世界。此次冲突对于今年初以来已有1000余人死于教派冲突的古吉拉特邦来说真是雪上加霜。人们担心由此会引发新一轮的教派血腥大冲突,更担心这起事件同时引发新一轮的印巴对峙。印度副总理阿德瓦尼在惨案发生后就声称,“印度的国家敌人”要对这一恐怖事件负责。持续紧张的印巴关系在僵持中缓和了数月之后,因为新一轮的恐怖袭击事件,而再度面临严峻考验,加剧了印巴间业已呈现的相互攻讦态势。袭击正值印控克什米尔正在举行的第二轮选举投票时间,不排除有组织试图用恐怖袭击转移人们对印控克什米尔选举注意力的可能。

巴以:冤冤相报何时了

本月19日发生在以色列特拉维夫的自杀性爆炸事件,使相对平静月余的巴以局势再度升级。作为报复,以军再次包围了巴领导人阿拉法特的官邸,并炸毁了其中五幢建筑物中的四幢,使阿拉法特的办公楼成为瓦砾废墟中的一个“孤岛”,随时有倒塌的危险。我们不禁要问,以色列用这种方式就能确保其“国家安全”了吗?以色列“孤立”阿拉法特的作法,只能激起巴民众更强烈的反抗,对中东局势百害而无一利。身陷险境对阿翁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从去年12月算起,这已经是第四次了;他拒绝了以方“人质换解困”的谈判条件,誓言抗争到底。巴以现在急需的是“宽容”和“相互尊重”,是双方政治家以德报怨的历史胸襟和高瞻远瞩的政治智慧。人们也不禁要问,美国此时为什么不要求以色列遵守联合国协议呢!

上一篇:俄罗斯:里海阅兵针对谁 下一篇:经济互利推动波折中的中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