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住宅区规划策略探讨

时间:2022-07-31 12:13:37

城市住宅区规划策略探讨

[摘要]本文依据我国现行的城市住宅区规划现状及存在问题展开了科学的设计实践探讨,依据以人为本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制定了科学的城市住宅区规划策略,对构建居民良好、健康、环保、适应的住宅环境,促进我国整体住宅区域规划水平的提升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关键字]城市住宅;规划;策略

1、前言

住宅小区是城市人口居住的基本形式与基础结构,涉及到每一位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共同诉求,因此如何令城市住宅区的分布、设计、规划更合理、更能发挥环境建设的优势,使每一位居民均体会到居住的幸福感与满足感便成为当今我们应研究的主要问题。

2、我国城市住宅规划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现行的城市住宅规划体现出结构设计混乱、组织模式不清晰、配套设施不完善等现实弊端。例如由于一些小区建设规模过大,很容易造成整个小区面临较大的负载压力,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居民在高峰时段发生拥堵现象、交通压力过大、生活秩序化效能不强的管理混乱局面。而一些小规模的小区却缺乏必要的住宅规划设计,使居民毫无归属感可言,社区规划缺乏组织性,无法进行完善的配套管理与规划设计。随着城市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城市居民、外来人口均产生了强烈的购房欲望,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开发成商业建筑、商业住房,使城市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城市土地使用压力。面对居高不下的用地成本,开发商只能本着在有限的土地中多建住房、多盖高层建筑的原则,以牟取最大化的经济效益。这也进一步导致了我国城市住宅规划的高密集度。而楼层建设的越高越容易使居民产生压抑与恐惧感、并导致隐性的高层风及热岛效应,严重破坏了人们的居住环境,降低了建筑享受日照的时间、使小区本应广阔的视觉空间被高耸入云的高层建筑严密遮挡、尤其给住户集中的小区造成了巨大的消防安全隐患。另外高密的住宅分布给城市的景观建设蒙上了阴影,使百姓的居住生态环境与生活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曾几何时,我国的民用住宅中出现了商业建筑的身影,并使这种混搭现象越来越普遍,一些开发商将临街的住宅用作商铺,并在住宅区内建设宾馆、仓库、办公室等,体现了规划配建比例混乱、建设过度、没有正确处理商用及民用建筑的适应性关系,使居民住宅环境长期饱受嘈杂、混乱、污染等不良因素滋扰的私密性低、安全性能差的不良现状。

3、城市住宅区的科学规划策略

3、1注重对城市住宅区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建设

一味的提高建筑容积率、重住宅建设质量、轻住宅使用环境建设是盲目发展的偏差思想,因此我们只有完善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在住宅建设的质量强化中综合考虑对生态环境系统的保护,遵循以人为本的建设原则,才能最终促进城市住宅区的科学规划与协调发展。例如我们可通过对住宅、现有环境的科学布置,强化其享有充足的阳光条件及良好的通风环境,使水源更清洁、区域绿化面积更广泛、社区植物的种植面与造氧功能更完善。同时我们还应尽量较少小区的泥地面积,从而有效的杜绝因风力过大引起的尘埃污染现象。同时我们应尽可能的利用小区原有的水源及绿化条件,不盲目破坏自然景观,更不随意砍伐树木,切实保证小区的绿化建设。另外我们还应科学的履行三废处理规划建设,有效的进行小区环境净化、无害垃圾处理与水源处理,用节能环保的理念构建太阳能加热系统,尽可能多的采用低碳环保材料开展规划设计、整改建设,完善实施防风、抗尘及防晒的综合措施,为改善小区的气候环境做出重要的贡献。

3、2依据功能需求开展城市居住空间的合理布局规划

依据城市住宅空间的功能需求我们可将其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半私用空间及私用空间几类。在公共空间、公共绿地及公共设施的规划环节我们应本着富于内涵、渗透文化的建设理念,将空间与公园、广场、草坪、树木、雕塑、水池、曲桥、河流水系等进行有效的融合,并共同为居民构建舒适、美观、悠闲的公共空间氛围。对半公共空间的规划,例如具有限制性的公共空间,仅对小区内居民开设的空间,我们可通过丰富的组合方式、不同的功能设计、确保场所的畅通建设,为居民的各类活动需求提供完整的绿地及开阔的视野场所,配备一定的健身器材,从而满足居民不同的锻炼、交流需求。同时我们还可利用小区的楼间区域、楼顶、阳台等半公共空间鼓励居民自主栽种喜爱的植物、自主进行空间的美化,为他们提供必要的规划建设素材,使业主们以主人翁的意识将环境保护纳为己任,共同建设美好的家园。

3、3强化构建城市住宅区的安全规划设计

住宅环境的安全与否关系到小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为居民创建一个安全有序的生活环境,使他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最合理、强化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规划实践环节我们应充分利用居民们强大的合力防范效能,通过组建小区维保团队、合理划分安全空间等措施强化小区的自主安全防控能力。首先我们应通过空间领域的明确划分、科学的控制小区及组团人口的方式强化小区的安全领域性与明确归属性。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对小区院落空间的科学规范,从而为小区居民营造广泛的沟通、交流与理解的机会,使住户之间的视线交织触及,从而有利于小区内形成对外来陌生人的细致观察与宏观监控。另外强化小区的交通网络顺畅性与组织合理性也是确保小区居民行车安全、避免引发交通事故的科学策略。因此在规划中我们应对小区级别道路进行曲线设计,从而有效的控制车流穿行的速度,并科学的实现安全控制、降低噪声污染的科学目标。

4、结语

小区规划建设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居民居住环境的合理构建,因此我们只有从基础建设与规划方案完善做起,依据我国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特色开展适应性设计与实践,促进住宅建设在新一轮消费热潮中完善的实现注重量变、更注重质变的跨越式提升,才能真正促进社区功能的完备实现、规划设计的科学技能强化,并促进行业构建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科技含量高、设计理念人性化、功能完善的新时期城市住宅小区典范。

[参考文献]

[1]黄伟光.居住区环境设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2007(1).

[2]杨文博,董玉香.低碳城市之下的住宅区规划策略[J].城市建设,2010(6).

上一篇: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协调发展 下一篇:Sketchup在景观规划设计实践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