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糖:奢侈的甜品

时间:2022-07-30 08:26:38

食糖:奢侈的甜品

新榨季以来我国食糖价格保持高位运行,糖业供给偏紧的局面短期内难以解决。

目前,我国食糖产销量仅次于巴西、印度、欧盟,居世界第四位。但受种植面积的制约,我国食糖产量一直无法满足国内需求,大多数年份需依靠进口来弥补缺口。入世后,我国逐步放开了食糖进口限制,对食糖进口实行低关税配额管理,1999年发放160万吨,以后5年内每年增加5%,2004年增长到194.5万吨,至今仍维持这一水平。2001年,我国食糖进口量达120万吨,较上年大幅增长87.9%。此后,除2003年和2008年两个年度外,年进口规模均在100万吨以上。在进口呈跨越式增长的同时,我国食糖出口却逐年萎缩。2000年我国出口食糖41.5万吨,2009年出口量降至6.4万吨,仅相当于进口量的6%。入世以来的10年间,有7个年份净进口量超过100万吨。

2010高歌猛进

2009/2010年制糖期,我国主产区发生极端干旱天气,全国食糖大幅减产,年产量仅为1073.83万吨,比上一制糖期下降169.06万吨,国内供应缺口达到200万吨以上。与此同时,受需求加快回暖以及国家加大收储力度等因素影响,国内食糖价格快速攀升,2010年11月10日,我国食糖价格创历史性新高,现货价格达到7518元/吨,个别地区市场现货糖价达8000元/吨以上。然而,国际市场食糖价格却因主产国大幅增产出现深度回调。数据显示,2010年4月纽约11号原糖期货市场5月期货价格从月初的16.7美分/磅震荡下跌至月末的15.05美分/磅,跌幅近10%;5月6日,ICE糖市原糖期货价格从29年来的高位回落了53%,再创1年来的新低。此时,进口食糖价格优势明显,刺激我国食糖进口量急剧放大,全年进口规模达到176.6万吨,创1996年以来的新高。

2011静观其变

2010年11月份以来,我国进入食糖生产旺季,新糖集中上市。此外,国家加大国储糖投放力度,国内供需紧张的局面随之有所缓解,导致进口量呈现显著回落态势。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2月底,全国累计产糖803.15万吨,销售食糖344.37万吨,销糖率42.88%;2009/2010榨季,我国累计8批投放国储糖171万吨;然而,进入2010/2011榨季,仅前3个月便投放国储糖62万吨。同时,2010年9、10月份以来,国际原糖期货价格一路上涨,如2010年10月份,纽约11号原糖价格月均价为26.56美分/磅,环比上涨18.1%,同比上涨14%;12月份,纽约11号原糖期货合约由月初的28.37美分/磅上涨至月末32.12美分/磅,月增幅达13.2%。

目前进口糖价与国产糖价基本持平,进口食糖价格优势消失。以2011年3月10日为例,当日泰国糖进口估算价为7446.78 元/吨,巴西糖的进口估算价为7596.28元/吨,而国内各地区现货报价在7300-7600元/吨左右。受此影响, 2011年1月食糖进口量再度降至1.4万吨,环比降幅达88.5%;尽管2月份进口量回升到2万吨,但仍保持低位。

量减价扬增加安全隐患

我国食糖业的消费格局为甘蔗糖为主、甜菜糖为辅、淀粉糖为补充。但2010/2011制糖期,我国主产区再次遭遇低温霜冻、干旱等灾害性天气,甘蔗糖分、出糖率整体下滑,糖分下降0.5%左右,出糖率下降0.5%―0.8%,新榨季我国食糖供应仍难有实质性的增加。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2月末,本制糖期全国累计产糖同比减少25万吨。据预测,2010/2011年全国的食糖产量将低于1200万吨,而需求量将达1400万-1500万吨,未来食糖短缺300万吨左右,我国糖业供求偏紧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

受此影响,新榨季以来我国食糖价格仍处于高位。云南糖网数据显示,3月20日广西南宁、柳州商家主流报价7180-7200元/吨,与3月18日相比每吨上调约20元。此外,食糖下游企业为应对糖价上涨,提价行动随之展开。监测显示,饮料企业王老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41种饮料产品,2月份超市平均零售价比1月下旬上涨了1.1%,周环比上涨0.8%。更为值得关注的是,随着食糖下游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国内木糖醇、阿斯巴甜、糖精钠等产品销售火爆,部分企业在食品中超量、超范围使用甜味剂的事件时有发生,导致国内食品安全再度受到严峻考验。

国储糖交投活跃显示供求紧张

为了进一步稳定食糖价格,国家于2月22日了2010/2011榨季第四批国家储备糖投放公告,重新拾起年前持续利用国储糖抛售的调控措施。本次投放15万吨的白砂糖,维持4000元的竞卖底价。最终,150781吨国储糖全部成交,其中最高成交价为7570元/吨(包头华资糖厂仓库),最低成交价7300元/吨(广东金岭糖厂仓库),平均成交价为7424元/吨,较本榨季第三批国储糖竞卖均价6866元/吨高出558元。接连走高的抛储成交均价再次反映出当前国内食糖市场供求矛盾依然突出,糖市短缺格局短期内仍将延续。

比较效益下降抑制糖料种植

2010年,尽管我国糖价在国内需求高涨的推动下刷新历史高点,甘蔗收购价格由此上调,但在农资价格和人工成本快速上涨、其他农产品价格大幅提升的过程中,糖料种植的比较效益仍呈下降趋势。从种蔗相关投入来看,目前钾肥价格高达5元/公斤,几乎比上年翻一番;人工砍蔗价格2008年为40元/吨,而今年上涨至100-120元/吨,增长了近2倍。同时,与其他农产品相比较,种蔗收益远不及桑蚕茧、木薯、速生桉等产品:当前,桑蚕茧的价格已由2008年的5-6元/斤涨至16-18元/斤,纯收益达到5000元/亩左右;鲜木薯的价格由2008年的300多元/吨涨至850元/吨,纯收益超过1000元/亩;而同期种蔗纯收益仅为400-500元/亩。受此影响,近两年广西、广东蔗农正在减少种蔗用地,增加桑蚕茧、木薯、香蕉和菠萝等其他农产品的种植。据农业部近期全国农民种植意向调查显示,2011年我国糖料意向种植面积将减少0.3%。

利多因素支撑国际糖价

在国内糖料市场供应偏紧、种植面积下降的同时,国际市场同样存在诸多因素对糖价走势形成利好。首先,2010年全球异常天气对糖料作物的生长形成一定负面作用。数据显示,欧盟食糖产量将由2009/2010年的1863万吨降至2010/2011年的1480万吨;澳大利亚产量也将由上一制糖期的452万吨减少至358万吨,下降幅度达到21%;此外,俄罗斯甜菜产量亦将由最初预期的400万吨下降至270万吨。其次,全球食糖市场在经历连续两年的供应短缺后,工业库存较为薄弱,库存消费比降至17%,创1990年以来最低水平。再次,印度政府关于是否发放50万吨自产糖出口许可证的会议推迟举行,巴西有可能推迟开榨时间等事件,令市场对未来供应状况表示担忧。最后,利比亚局势、日本地震对未来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势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而随着原油等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巴西国内原本用于生产食糖的甘蔗将被转而生产生物乙醇。因此,上述因素无疑将对全球食糖产量及价格形成较大影响。

刚性需求助推进口继续扩大

食糖是天然甜味剂,是我国人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目前我国人均食糖消费量约为10 公斤/年,与欧洲、澳大利亚、北美40公斤/年的人均食糖消费量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也远低于世界21公斤/年的人均消费水平,因此,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的食糖消费市场还有着极大的拓展空间。而目前我国食糖的产量短期内难以大幅提升,仍需要通过进口进行平衡,因此,当未来国内外价差回归到合理区间时,我国食糖进口将有较大幅度的回升。

风险提示

国内糖料市场供给进一步缩减;

受比较优势下降影响,农民糖料种植意愿进一步减弱;

主要出口国出口政策进一步调整。

上一篇:钢铁:高端产品正当时 下一篇:中国外贸200强